标题 | 修炼课堂“功夫”,打造成熟的数学课堂 |
范文 | 王开龙 摘 要:成熟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修炼自己的“功力”,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当成艺术。教师的“功夫”既要有精湛的数学功底,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应对课堂的瞬息万变,也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能力 专家名师的数学课堂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提升数学思维。听完这样一堂课,大家不由地会赞叹执教老师的深厚功底。其实,只要我们数学教师注意几个方面,也可以组织成熟的课堂。教师首先要精通本学科内容,把握数学概念之间的练习,明确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深度,运用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及时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于“数学王国”,汲取丰富的数学知识。 一、灵活应用教材,挖掘教材内涵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每一处细节,概念、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会灵活运用。例题的解题步骤更要仔细分析,每一步都是典范,包括解答的规范性都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模仿。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前一节的内容是后一节的基础和铺垫,后一章则是前一章的深化和延伸。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教材,初步认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教学时,教师不要刻意讲授“小数点对齐”,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感受到小数点必须对齐,如果还停留在“整数加减,末尾对齐”的话会出现什么现象,如15.8+2就会等于16,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整数部分相加都等于17,由此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感受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整数加减计算时末尾对齐,而小数加减时需要小数点对齐呢?这就探究出了加减法计算的本质,即计算时需要“数位对齐”。算理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学生明确算理与算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教材内容时也是对知识点的“再思考”和对概念原理的“再开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当然,教材的利用也不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无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教师要深究教材内容,适时联系旧知,灵活运用教材。 二、组织小组探究,丰富经验积累 数学学习是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经验的,课堂收获的多少,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改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目前有的课堂并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讨论,合作学习只是停在表面,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师也潇洒不起来。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于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一部分长方形的硬纸片和胶带,让学生在组内合作拼装出长方体。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可以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学生能够分工合作,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展示环节,有的组将不可能拼成长方体的六块纸板也粘在了一起,引起很多学生的哄堂大笑,而笑后的思考就是长方体相对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由此可见,错误也可以是美丽的,因为错误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就可以用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同时,学生在操作中还可以发现,长度相同的棱才能拼在一起,由此也就发现了棱长中4长、4宽、4高的问题,所以在求棱长之和时就可以用长、宽、高之和乘4。这些发现都是学生操作和总结的结果,可见在积累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可以自然而轻松。 小组合作交流,是同龄人认知的交换,对理解、内化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无可替代的,需要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来获得。学生学有所获,便是成功的课堂。 三、观察学生动态,适时设计追问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成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围着学生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课堂的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设计拔高题,适时引导学生深究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用一根1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围成的面积最大?这样的问题带有开放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尝试可以得出,当边长为3米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周长相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对于这个问题倒不需要现在就回答,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追问会发现数学大有奥妙,也就可以发展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积极心理。 “追问”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生成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追问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课堂在“追问”中丰富了容量,更加充实,体现了课堂的成熟。 四、锤炼自身语言,展示教学魅力 课堂“功力”的修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学生没有任何压力,思维可以得到更加发散的伸展。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学生的认知能够产生共鸣。教师能够根据课堂实况迅速调整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解决课堂突发事件,不会为了取巧而任意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现代课堂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知识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总会让学生很崇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肯定也会喜欢数学学科,课堂效果就更好。 总之,成熟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修炼自己的“功力”,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当成艺术。数学教学就是和学生一起玩数字游戏,学生高兴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就实现了成熟课堂的打造。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究细研,明确学生的学力与知识之间的匹配,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数学经验。教师要适时追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数学概念知识的内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锤炼语言运用,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