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习让学习更富活力 |
范文 | 陈燕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动预习程序,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条件,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做出科学设计,利用鼓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创新设计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的确如此,一旦让学习沦为考试的傀儡,伴生着分数的阴霾,那学习就会成为工具,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附庸。“学会学习”是一个孩子走出应试教育阴影的基本素养,也是他们能够走向成功的根本力量。学会预习,就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举措,也是成就快乐学习的力量源泉。 一、提增预习效度,发展自学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了预先谋劃对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积累必要的预习的经验,其在未来的学习路上将会拥有不俗的力量。“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这是预习的一种显性解读。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学会预习,了解预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预习的热情,逐步使预习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为一种素养。 如在设计苏教版第十册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预习思考中,指导学生运用既有的预习策略,全面地梳理学习要领,从而快捷灵活地实施预习:一是指导学生全面解读教材,利用整体浏览,使学生基本知晓知识脉络,诱使学生温顾复习,促进知识链的建构。利用主题提纲的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预习:①通过看主题图知道了什么?②例题中所涉及的问题是什么?它与我们以前的哪些知识是有联系的?找出来。③例题中的分数加法与前面学习过的加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转化的?……用合适的提纲引领,让预习有的放矢,使学习的效率实现最大化。二是深度解读文本,理清知识结构,凸显最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思考,教材中利用长方形解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折纸、涂色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引领学生自觉地进行数学研究活动,积极反思活动,学生会获得新的启迪,为新知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并获得最真实的感悟。通过图例的研究,学生明白+在长方形中的构造,为新授教学中引入通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学会比较思考,通过预习,一方面促使学生回忆起以往的分数加减法案例,巩固计算方法,比较它们与预习题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欲望和关注度。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用活预习机制,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预习、正确复习,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走向学会学习的道路。 二、引入评价机制,激发预习兴趣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预习效果做出适度、中肯的评价,一定能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采取预习汇报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汇报和展示的活动中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策略使学生知晓本次预习的效果、达到的层次,也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体味最具价值的复习方法,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如苏教版第八册的“找规律”,教师在预习展评阶段就通过学生对预习的展示、评价等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有序思考和无序思考之间的差异,得出“要得到合理的研究结果,就得探寻隐含在例题中的基本规律”的结论,进而为学生科学地建构知识体系提供基本的研究思路,让学习充满情趣。首先,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预习了什么?例题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让分析既有教材中例题的影子,又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一面。面对不同的研究方式,教师的评价无疑就是一支强心剂,能为后续的学习打开思路,提供方法的借鉴。如学生自制的玩偶卡片学具,真实的木偶,简单的图例等,不仅体现了预习的多样性,也彰显了学习个性,更为课堂中的研学提供了极为开阔的视野,无形之中也为我们的有效引领、科学施教提供了必要的先知储备。 师生共同参与的预习评价,让预习愈加科学,也使一些好的思路、好的方法得以实现共享,既丰富了学生感知,又促进了数学学习方法的积累,为学会学习助力。 三、依托预习成果,建构自主课堂 要凸显预习的价值,就得把预习的效果落到实处,并在适度运用中彰显预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在实际摸索中我们得出了专项训练、预习展示、交流汇报、自主总结、自主练习、自主评价等六步教学模式,旨在让预习成为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基础,成为自主学习的力量之源。 专项训练,本质就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训练活动,不惟质量,而着力于打基础,形成细水长流之势,促进学生的基本素养的积累,促使相应基本技能的发展。如每节数学课中开场的3分钟速算,就是一项形神俱备的训练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基础,丰厚学生的积累。又如,我们在引入新知学习的初始阶段安排适宜的时间引导学生读题、读图、说图等活动,就会把预习与新知学习有机整合,让学习成为一体。要想把数学学好,就得帮助学生夯实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使学习实现厚积薄发。 预习展示,是一项多维度的研学活动,既实现了预习的检查,又使执教者明晰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更凸显了新知学习可能存在的盲点,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也能从容化解可能出现的意外,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预习展示,不仅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引领学生学会自觉地审视自己的预习,反思自己的预习,从而实现改善学习、提升信心的根本目的。 交流汇报,是将自我的预习演绎成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汇报自己关于预习的独立思考,在小组中、班级内引起共鸣,使预习不再停留在学生自我的层面,而是辐射到全体,也促使其不断地反思,以明确自己对问题的具体看法;其次引发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并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充实自己的思考,补充他人的简介,实现集体学习的深化;再次激发学生争辩的意识,面对学生不同的预习层面、方式,不是简单地统一,而是利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认知再度解读,促进思维向深层次转化,让学生在争执、辩论中明白、醒悟。 如,在第八册的“找规律”预习汇报交流中,面对学生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生:我是先从帽子考虑的,每一顶帽子都可以给3个木偶戴,这样就有2个3种方案。生:我是让每一个木偶去试戴帽子,在2中选择,3个木偶就有3个2种方案。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预习汇报之中,既能突出新知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又能使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基本的规律逐步显现出来,以达成不教的理想课堂状态。以预习为引,让学生在时而讨论,时而争执之间把这节课分析得淋漓尽致。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具有无尽的活力,关键是我们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引领学生变成一个实践者、倾听者、思想者,学生就会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超越自我的智慧。同时,身在其中的教师应是一个倾听者、协调者,更是学习遇到瓶颈时的参与者,让数学学习变成师生共同奋进的探索活动。 自主练习是高效预习的有力举措,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并在练习中尝试总结方法、策略,使预习形成体系,成为一种学习素养。善于解剖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学生走向成熟、迈向成功的基本能力,当学生每一次都能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预习成果时,预习就成为一种必然,也会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教师的宏观预设能对学生有效预习起到引领作用,诱使学生将知识元素、生活元素有机地融合在预习学习之中,为课堂精彩的生成奠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站在学科乃至生活的高度去善待预习,让多种资源在课堂上碰撞,让不同的思想在课堂上碰撞,数学学习就会演绎成师生的智慧交互活动。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助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主学习素养的积淀,使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变得更为灵动、智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