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引导深入学习 提升数学素养
范文 王存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只依靠浅层次的学习是不能完成这一目标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化的数学学习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要通过深度引领、促进深入理解、引导深度思考、进行深度融合的策略让学生进行深入化的数学学习,从而达到提升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入学习
当前,核心素养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应该怎样让对学生核心数学素养进行培养的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依靠浅层次的学习是不能完成这一目标的,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化的数学学习,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通过深度引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深度引领,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她在课堂上并没有一直在设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将问题提出来。吴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了买书的情境,让学生对一本书的价格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出一本书的价格为24元余1元时,教师让学生说一下内心有何疑惑。有的学生指出:“这到底代表几元啊?”吴老师假装不知道:“对啊,余下的1元分给谁都不可以,如果给了你,剩下的3本书肯定不同意。”
师:现在我有三名学生的想法,大家想不想听呢?
生1:我想知道3号是如何来进行计算的。
……
师:大家有没有听懂呢?还有没有问题呢?
生2: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
生3:1号,你为何想到了将1元分为100份呢?
生4:原因是利用100除以4方便计算。
生4(补充):1元无法分,100份的话就可以分了。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呢?
生5:你是如何想到将1元分为10角呢?
生6:你为何会想到将2角分为20分呢?
生7:原因是2角不可分,但是将其分为20分就能够计算了!
……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促进深入理解,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深入理解了数学知识,才能为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奠基。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符号意识”指的是可以理解和使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明白通过符号能够做推理与运算,推导出的结论有着一般性的一种意识。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帮助下对符号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其应用进行理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排队问题”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在动物商场,有很多动物在排队买东西,如果从前面开始向后数的话,小马排在第5位;如果从后面向前数的话,小马排在第8位。请问排队的动物总共有多少只?”
师:大家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
生1(将具体的马画了出来):5+8+1=14。
生2(将“马”字写了出来):5+8-1=12。
(也有的学生利用画图形的方式,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得出了结果5+7=12)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呢?原因是什么?
生3:画图形的方法最好,原因是这种方法非常简便。
师:现在我也画了一下(教师利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同学们来数一下这里的动物总共有多少只。
生(一起回答):12只。
7至12岁的孩子正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因为小学生所具有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通过符号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多进行画图,进而使他们的符号意识得到培养,让学生逐渐地由感性思维上升至理性思维。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数学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引导深度思考,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抽象思维才会逐渐形成。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通过设疑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数学思维是数学的核心,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时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基于此来创设能够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的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以“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在一次的套圈比赛中,有两组女生,他们的成绩是这样的:第一个小组6个、8个、10个、4个;第二个小组5个、9个、6个、6个、5个。这两个小组哪一组成绩好一些?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发生了思维上的碰撞:通过总数来进行比较,肯定不可以!原因是两个小组的人数不同,这样对第一个小组是不利的;如果通过单个的个数来进行比较,也不可以!原因是第一个小组既包含了最多的还包含了最少的……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最后得到了结论:“通过投中的平均数来进行比较”的方式是最合适的。这样便让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创设了“找日子”这样的问题情境:张三的生日为“其中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哪一天是张三的生日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便知道了在一年之中不同月的天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分别有28天、29天、30天、31天,进而心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在一年里面,哪些月份的天数分别是28天、29天、30天、31天呢?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设问—解惑—再设问”,让学生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思维,还让学生有了深入探究的欲望,学生不但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四、进行深度融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生的眼中,通常是不分学科的。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突显数学核心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整合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完成“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之后,一位教师将《题西林壁》这一首苏轼所写的古诗展示给了学生,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习了乘减和乘加相关的知识,还让学生知道了观察事物的道理。
师(出示古诗《题西林壁》):大家通过算式来對故事里面所包含的字数进行计算。
生1:我是通过连加算式来进行计算的。这首古诗里面每一句所包含的字数都是7,另外题目包含的字数是4,因此算式为:7+7+7+7+4=32个。
生2:我利用的是乘加算式。古诗中每句包含的字数都是7,古诗共包括4句,题目的字数为4,因此算式为:4×7+4=32个。
生3:我在计算时利用的是乘减算式。古诗里面每句话都包含7个字数,共包含4句;可以将题目里面的4个字也当作7个字,这样即为5个7再减去3,因此算式为:5×7-3=32个。
师:同学们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不过都将结果正确地计算了出来。这便体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生4:基于不同的角度,便能够发现不同的东西。
师:非常正确!古诗告诉大家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所选择的立场和立足点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会不同。要突破主观的局限,站到更远更高的位置,才可以将庐山的真面目看清。
……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古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创设,并让学生通过数一下、算一下的方式来对古诗中所包含的字数进行计算,这样便为后面“乘加、乘减”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实际上,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延伸自己的视角,不但要让学生关注课堂知识,还要让他们进行更深远的思考,进而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就要长期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想要一朝一夕便实现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的数学学习,长此以往,便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