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偏农型城市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对策 |
范文 | 李媛媛 摘要:我国偏农型城市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对于其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形成一二三级产业协同发展局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金融对于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探讨了我国偏农型城市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偏农型城市;绿色金融;绿色经济 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发展绿色金融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的新目标。特别是对于那些将农林以及畜牧业等作为第一产业的城市来说,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所带来的资金支持以及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经济发展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有效优化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对于均衡不同产业的比重,提高生产污染治理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居住环境,完善绿色产业集群链条,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整体来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评估体系不完善、监管执行标准不统一以及绿色产业整合效率较低等问题,限制了我国偏农型城市中新型经济运作模式的推广,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我国偏农型城市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实际,基于党的十九大对于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科学定位,本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的原则,对现有的绿色金融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逐渐形成开放式、联动式绿色经济新生态,有效促进我国偏农型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绿色金融对于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有助于促进偏农型城市加快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在于转变传统粗放单一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发展中更多的体现集约、环保以及创新等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同时我国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应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来有效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但是由于在过去的发展我国偏农型城市生产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相对来说农金体系落后,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机械化提升方面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不利于偏农型城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偏农型城市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的农金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拓宽金融资本的信贷投向,为偏农型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中融资问题的解决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偏农型城市的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偏农型城市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偏农型城市要想突破经济发展困境,需要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一二三级产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积极鼓励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1]。但是受到融资渠道较窄以及绿色产业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导致偏农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面临较多的困难,推进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加深偏农型城市金融产业与环境产业的关系,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通过更加科学高效合理的金融运作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有效提高绿色产业运营和收益之间的转化效率,促进偏农型城市尽快实现转型发展。 3.有助于为偏农型城市创新金融生态链 在我国偏农型城市中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建设,深化改革农金机构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偏农型城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偏农型城市拓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在过去发展中我国偏农型城市相对来说农金机构数量较少,金融产业发展理念较为滞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金融产业难以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在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背景下,偏农型城市可以采用更为标准、规范以及完善的融资运作机制,有助于积极促进城市居民就业,带动当地贷款市场发展,激活金融产业的发展活力[2]。同時通过打造系统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有助于促进偏农型城市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规范化发展,进而可以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发展特色化产业集群,实现偏农型城市产业经济的内生性增长,提高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自我造血能力。 二、偏农型城市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金融评估体系不完善 要想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首先应该建立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绿色金融评估体系。但是就目前我国偏农型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偏农型城市均未建立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以及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绿色金融评估体系,因此难以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监管,难以基于评估结果有效确定相关企业或个人的融资额度。同时对于农业污染评估方面也仅仅确定了相应的基本原则,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执行细则。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难以完全准确详细了解客户的信息,难以核定客户污染治理的融资资质,进而无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2.绿色金融政策完善度不足 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很多偏农型城市在机构落户、绿色金融人才引进以及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均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因为绿色债券产品标准尚不明晰以及评估认证不规范,叠加绿色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的影响,部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及产业体系不完善的偏农型城市在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难以吸引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绿色企业,更难以采用绿色债券以及绿色基金等方式来带动城市污染的治理,不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综合整治。 3.绿色金融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对接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很多偏农型城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制度的引导下开始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推动传统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对于部分偏农型城市来说绿色金融与相关产业的对接度较低,具体体现在这些城市将融资主要应用于园区的扩建上,而较少应用于引进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以及设备,不利于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绿色金融对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激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偏农型城市绿色生态项目难以形成规模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 三、偏农型城市發展绿色金融经济的措施 1.优化绿色金融评估认证制度 基于偏农型城市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前的绿色金融评估认证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建立社会评估为主的意见开放平台,并针对金融资本导入以及环境治理等问题建立金融评估专家小组,针对绿色信贷项目审批以及投资资质审查等形成规范高效的协商机制。在我国偏农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应该基于绿色金融评估认知制度,积极鼓励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并加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治理工作,形成系统完善的偏农型城市污染治理体系[3]。 2.强化绿色金融项目与各产业的合作 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偏农型城市应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促进绿色金融与企业产业之间的高效融合,促进绿色金融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通过绿色金融的统筹发展来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将银保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寻求绿色生态农业保险以及环境污染责任监管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不断提升金融投资的收益转化效率。同时偏农型城市还应该积极推广配套的绿色金融专项服务,拓展合作增信为基础的定制式服务,不断深化绿色证券、绿色基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构建高效稳健的绿色金融运作体系,更好服务偏农型城市绿色经济的发展。 3.加强绿色金融的跨区域合作 偏农型城市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深化创新绿色基金合作模式,加强对绿色技术以及绿色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同时还应该积极强化偏农型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一方面通过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来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效益,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拓展金融融资渠道,提高绿色金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紧密性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绿色产业运营的成本投入,形成不同城市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从而有助于偏农型城市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多层次、交互性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绿色金融在我国偏农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偏农型城市发展绿色金融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我国偏农型城市在今后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中应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优化绿色金融评估认证制度,强化绿色金融项目与各产业的合作,加强绿色金融的跨区域合作,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琦. 绿色金融:机遇、挑战与发展路径[J]. 中国农村金融,2017(12):60-61. [2]杨晓峰. 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与绿色金融[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42-143. [3]许国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政策及商业银行对策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8(26):213-2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