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祥敏 【摘要】? ?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互联网+教育的灵活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感知,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探究中,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水平提升。 【关键词】? ? 互联网+教育? ? 高中数学? ? 应用 前言 在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可以更加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中是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高中数学课程,其知识点比较多,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很无聊,这也导致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差,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被动讲解,忽视了知识主动探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主体性[1]。 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采取全新的手段来开展知识讲解活动,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演示,以此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渗透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 1.1实现资源共享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需要在课前用大量的时间对教學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准备。而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师则可以灵活的应用网络开展备课活动[2]。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能在网络中获取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优秀课件上传到相应的教学网站中,让学生观看或者是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 1.2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普遍感觉数学知识抽象,学习难度高,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惑后,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影响到后续学习情况。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整个课堂十分无聊,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3]。 而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可以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形象化的图片、动画、模型,增强了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1.3增强数学教学自主性 在过去,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课堂上会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然后就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会表现的很被动,尤其是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抗拒心理。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学习空间,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获取知识[4]。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以后,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有很大帮助。 新课标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二、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2.1借助互联网+教育充实教育内容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化手段来将更多有趣的内容引入课堂上,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5]。如函数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函数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将相应的函数模型、动画、影像等展示出来,对函数知识进行形象化的演示,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知识也是很关键的部分,其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6]。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手段,将形象的几何模型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分析几何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2借助互联网+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创设契合其需求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能深层次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上。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个教学活动分成四个部分,即便预习、听讲、复习、做题巩固,这样的学习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而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导致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会因此而丧失学习自信心[7]。 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程度,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自主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极大的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2.3借助互联网+教育加强师生交流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全消化知识,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巩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很少,在课后师生互动更是不足,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并且双方的交流处于平等状态,学生对于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8]。师生之间交流密切,教师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后续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文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一课教学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函数知识,能简单的构建函数关系,并且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过指数运算,这也为本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分裂中,1个细胞可以分裂成2个,2个细胞可以分裂成4个,以此类推,列出细胞分裂x次以后,细胞个数与x的关系。在此问题中,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列出y=2x,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形式有初步感知。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概念進行归纳,并用多媒体给出学生几个式子,如:、、,让学生说说那些是指数函数。 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指引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特征分析:指数函数整体是什么形式?底数是怎样的?指数的位置是怎么样的?自变量x的位置是怎么样的?随后教师要指引学生深入剖析底数的限制条件,并理解其原因。 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函数图象绘制方法,让学生尝试用描点法将函数的图像做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其演示出来。教师指引学生通过描点法绘制图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探索、归纳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在学生画图结束后,教师用信息技术快速作图,将更加规范的图形呈现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像之美,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坐标系中,的函数图象进行认真观察,并鼓励学生总结其特征。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合作讨论会发现,这四个图象都经过点(0,1),图象都在x轴的上方,并且图象有的呈现上升趋势,也有的图像呈现下降趋势。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下降趋势与底数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图像上升的两个函数,底数是2、3;图像下降的两个函数,底数是1/2、1/3,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做出猜测:指数函数的图像可以根据底数分成两大类,当底数大于0小于1时,图像呈现下降趋势;底数大于1时,图像呈现上升趋势。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论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经过认真观察,甚至是实际操作,会证明自己的猜想。 随后教师指引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归纳: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时R,值域时(0,+∞),函数图象过定点(0,1),当底数a>1时,函数图象在R上属于增函数,x<0,0 最后教师给出学生相应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借助习题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于指数函数定义、图像性质的理解情况,对于存在疑惑的学生,给予其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大帮助。在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的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指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强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 考? 文? 献 [1]孙自颖.“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畅想[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06):93. [2]阙小刚.浅究“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神州, 2020(2):169. [3]刘小萍.“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求知导刊, 2020(06):116. [4]樊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东西南北, 2019(16):142. [5]侯建文.“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探析[J].教育观察(下旬), 2019(04):1. [6]何世军.“互联网+”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3):103. [7]周维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 2019(30):156. [8]陈华先.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J].新丝路:上旬, 2020(7):129. [9]董江春.“互联网+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畅想[J].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03):50-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