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微课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梁宏炜 摘要:当前,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无法利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优秀的编程人才。 关键词:微课;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9-0107-02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微课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形式,遵循工作原则,保证教学工作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合理应用远程教育方式与移动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职院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Java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只能利用计算机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无法直观体现程序设计实践特点与要求,难以通过合理方式建设现代化教学机制,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满足当前各方面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期间,不能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微课在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变革 2.1 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专业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能够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遵循微课应用要求与原则,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利用微课方式,为学生播放短视频,且微课视频的容量较小,可以利用QQ等方式下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各类知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2.2 是远程教育与移动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远程控制,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掌握Java程序设计课程知识与技术,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使用微课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手机观看视频,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课堂之外学习各类知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微课在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1 微课程应用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教师在应用微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各方面教学原则,逐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工作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保证自身工作成效。 第一,要遵循“短”原则。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间长度在7分钟到11分钟左右,然而,在传统视频课程教学中,长度为45分钟,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且学生在长时间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下降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用微课程方式,需要将视频时长控制在11分钟之内,将重点知识融入视频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节省时间。 第二,遵循“小”原则。教师应当将微课程文件容量控制在20兆左右,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或是QQ平台对其进行下载,在碎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下,对其进行合理的传播。同时,还要保证视频内容与规模符合相关规定,教师可以选取java程序设计课程重点内容等,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遵循“精”原则。教师应当保证微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特点,保证精致性与精准性,在讲解内容的时候,要对每个课程的节点进行合理安排与计划,提高教学环节工作水平,不可以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逐渐优化微课程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遵循“悍”原则。保证微课程教学内容的强悍性,为学生设计课堂内、课堂外、网络线上线下的服务机制,使得学生随时观看视频内容,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机制。同时,教师还要将微课程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2 以一个教学单元为例 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学要求等,建立现代化工作方案,明确各方面内容,提高工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Java程序设计》多态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制作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根据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等,建立现代化教学机制。 第一,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已经掌握了封装性与继承性知识,教师需要根据多态的原理,建立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讲解体系,使用动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第二,要使用动画演示教学资源、PPT教学资源开展相关工作。将学生掌握多态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及时掌握Java程序中的多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保证程序编写工作效果。 第三,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方法重载知识,对程序设计的这两个相似知识点进行类比,在动画演示的情况下,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性,提高其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IDE显示程序调试和异常处理情况,然后总结处理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教学方式、动画演示教学方式与类比教学方式等,将其与微课联系在一起,保证教学工作成效。 第五,在课堂教学导入期间,教师可以利用PPT方式与录屏方式等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对已知的父类创建子类并编写相关程序,然后通过覆盖让同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子类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方法重载与方法覆盖的区别,使其对多态的认识得到深化。 第六,重点知识的讲解。对于重点知识而言,应当将视频时间设置在3分钟左右,将微课视频融入PPT中开展讲解工作。要求学生在学习与操作期间,更好地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性,以便于提高其学习与操作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Java程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流程安排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需求,建立专门的教学机制。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多态的知识之前,掌握继承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代码编写,在动画视频中,要对此类实例进行细化分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其次, 在学习多态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子类和父类、方法重载与方法覆盖,通过具体的视频演示和案例讲解、练习拓展和作业点评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态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 在课堂教学演练中,教师还要将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利用ppt方式对其进行讲解,保证教学工作成效。 4 基于微课在《Java程序设计》中的学习体验 4.1 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应当微课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主要因为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教学资源的整合效果,避免出现严重的浪费问题。同时,教师使用此类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明确工作原则与要求,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学专业水平[1]。 4.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资源,可以支持学生使用手机与电脑对其进行观看、学习,使其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安排,制定完善的计划,提升其学习能力,保证教学工作效果。同时,还能通过微课技术的应用,创新教学系统,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2]。 4.3 提高课堂教学满意度 教师在学生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布置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利用网站或是微信群等,学习相关知识,观看视频,查找资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同时,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等融入微课中,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保证教学效果[3]。 4.4 科学应用交互式教学方式 《Java程序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凸显交互式教学工作的优势,对各类工作内容进行创新,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保证工作成效。同时,在微课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传递学习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共同探讨各类问题,有利于拓宽教学工作渠道,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满足现代化教学工作时效性与可靠性要求,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满足素质教育要求[4]。 5 结束语 在java程序课程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重视微课程教学方式的应用,合理设计视频内容,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立先进的视频教学方案,以便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情况下,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潘正军,赵莲芬.渐进式场景应用法进行微课实验教学设计—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6):1263-1265. [2] 寿周翔,王李冬,李文娟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10):83-86. [3] 洪丽华.淺析Java程序设计的微课设计与实现[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3):78-82. [4] 卫亚华.基于微信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微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