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探索
范文

    裴大容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难以通过课内的学习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希望通过翻转课堂延展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实施对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改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形成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73-02

    The Application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a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PEI Da-ro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urse is more, but the teaching hours are few, students' self-independent learning notions is poor,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learning time in class. Hope to extend the time of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by flipped classroom, improve students' self-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flipped classroom is designed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and illustrated by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dure; formative assessment

    1 概述

    翻转课堂的含义:近几年国外有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1]。它重构课堂流程。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课堂进行指导。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的课上和课下进行了一个翻转,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拓展。

    针对应用性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及好处: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最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刚好与翻转课堂中课上重点一致,所以可行。另外针对应用性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多而繁杂,概念比较抽象等,教学课时又较少,学生自己学习意识差等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时,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不好;如果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课前制作尽量简短生动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而课中教师主要用来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上机编程实践练习来达到知识的内化;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积极性,改善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有效的延展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总而言之,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大有好处。

    2 C语言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先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完成知識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性训练来完成知识的内化。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仅课堂上的内化时间还不够,还必须有课后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将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细分为3个阶段进行设计:课前,主要是将教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及相关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自学使用;课中:集中讲解答疑,学生上机实践;课后,巩固深化练习;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

    2.1 课前

    首先,教师应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教学总课时及本门课程的特点,组织设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进程,并提炼出每次课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料并制作教学视频,针对相应知识点设计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将教学视频和问题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学生课前自学。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安排时间上网学习视频资料。学完后,经过思考或进一步查询资料或看书等方式后答题。在此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同学讨论,也可直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将答案和尚存的疑问等形成记录及时反馈给老师。

    老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自学后的反馈记录和学习过程中在网络上的交流情况,分析总结自学情况,结合教学任务,进一步完善课中的教学活动计划。

    2.2 课中

    课中,教师按照课前进一步完善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指导学生对课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内化。

    总体过程为:首先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反馈记录和网上交流情况,教师花5-10分钟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知识点。然后把按教学内容设计好的若干问题依次提出进行讨论。在学生完成讨论或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提炼性讲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对于学生课前或课中讨论时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如果是共性问题,老师就进行集中答疑讲解或演示操作;如果只是个别性问题,就单独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点,真正掌握所有教学内容。

    学生则进行分组,一般为5-6人一组,方便组织管理,以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协调组员参与讨论,形成答案并选择组员发言等;如果是验证性程序,学生先编好程序,上机验证,展示结果;最后都形成书面结果以组为单位反馈给老师。此过程中如果学生有疑问或老师发现问题,结合当时的情况如果是共性问题就当众讲解,如果是个别性问题就单独讲解。在课中的学习中老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促进知识的内化。

    2.3 课后

    经过前面2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此时主要需要巩固和加深相应的知识。老师此时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题。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完成相应的作业并上传给老师查阅。教师查阅作业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及总结回顾老师的课堂讲评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延展。同时,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料,以便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后续教学质量。

    3 教学案例的实施

    以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定义和调用内容为案例,来说明本门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实施:

    3.1 课前

    按照函数定义和调用的主要知识点,分成4个视频,分别为:①引入函数的必要性;②函数的定义;③函数调用;④函数的声明;在每个视频后分别设置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①为什么要引入函数②一个函数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含义或功能是什么?③参照案例自己定义一个求从x到y的累加和并返回结果的sum函数④如何调用函数⑤函数调用通常有哪些方式?⑥编程实现:在主函数中调用刚才自定义sum函数求1到100的和,并输出结果⑦何时要进行函数的声明?⑧如何进行函数的声明;⑨函数的声明与函数调用形式上有何区别;并将视频和题目一并上传网络,并提醒学生课前自学。

    学生学完相应的视频后,经过分析思考或进一步看书、上网查询资料后分别完成对应的作业,如有疑问一并提出,并反馈给老师。

    老师查阅学生的资料后,记录每个人成绩,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先前设计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3.2 课中

    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课中的教学活动。首先根据课前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到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掌握的情况,有侧重点的集中讲解10-20分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定义和调用的相关知识点。然后针对学生编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专门设计一段程序代码让大家来找问题并修改更正,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答题,并让学生通过上机进行调试验证。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协调组织,并选择组员进行结果展示,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总结陈述,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函数定义和调用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如此过程中再次遇到问题,如是共性问题,老师集中讲解;如是个别问题就单独辅导。学生将上机的结果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或作业反馈给老师,老师针对小组进行打分。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对组员进行打分。

    3.3 课后

    通过课前的学习和课中知识点的内化,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为了知识点得到相應的巩固或延展,老师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习题,比如定义并调用求2个数中最大值的函数、定义并调用一个函数判断某个数是否为素数,定义并调用求一个数组中的最大值的函数等。并根据学习的不同层次,将前面2道作业题设为必做题,后面1道题设置为选做题,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完成并将作业反馈给老师。通过这些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延展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对函数定义和调用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以前的教学资料,适当调整后面的教学计划内容。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课前的自学,课中的内化和课后的巩固,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延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更好地保证了学习效果。

    4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平时表现为辅(平时表现一般占总成绩的30%左右),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70%左右),这样不能很客观的展现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为了更真实的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特点,将传统的考核方式转换为平时形成性考核[3],就是按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或表现记录每次的成绩,到期末时来汇总平时成绩即可,这样能更客观真实的体现学生的水平,激发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积极表现,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通过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地延展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能很好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该方式的确行之有效。但有一个问题也不得不引起重视: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教师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连贯性必然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何坤, 周霞. 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与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10).

    [2] 潘玉驹, 廖传景. 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9).

    [3] 李雪竹, 陈赛. 形成性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