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
范文 | 邹水龙 张文杰 摘要:该文针对高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新要求,围绕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深入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转型发展;创新创业;软件工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767.5;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8)17-0194-0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Around the need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double teacher and dual energ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etc,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ching staff; personnel training; 1 背景 21世纪,在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这三大任务的关键是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及新建本科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转型发展的重点是落实“四个转到”: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5]。 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研究和实行非常普遍,效果也很显著。但是在本科高校,以学术型人才培养思想根深蒂固,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决不是完全照搬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同质化。而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内容。对于这个已发展了近20年的老牌专业,各校都在根据自身的特色不断探索和修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人才需求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软件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 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网络营销”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IT行业就业前景如何,这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所担忧的问题。据5000多名受访者的问卷结果显示,IT与通讯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遥遥领先,选择度高达35%,而以前被认为非常火爆的金融、证券、保险业以及房地产业选择度合计也仅达20%左右。 3 地方高校现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仍然延续过去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模糊,到底培养学生会什么、能干什么、掌握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不明确。 3.2 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 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关注不够,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從而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困境。 3.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简单化 教学方法传统,案例化、项目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没有真正引入课堂,教学互动少,造成教学脱节,课堂上教师自话自说、学生昏昏欲睡、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突出。考核评价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比较死板,实践动手能力差。 3.4 课程体系僵化 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是按照研究型高校课程设置或者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轻理论重实践情况比较严重[4]。 4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 构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1.1 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积极转型、质量为先的办学路径;坚持学科导向、队伍优先的办学方略;坚持主动服务、就业为重的专业教育要求;坚持统筹协调、稳定和谐的工作态势,主要面向江西和新疆、西藏等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部、省厅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知识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训练体系两个体系,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岗位能力教育“1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四个课程群及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两个课程群“4+”课程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实施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保证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重点瞄准程序员、软件设计师、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职业,掌握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移动信息处理设备硬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技术技能,理论到位、技术技能系统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1.3 课程体系 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构建了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四个课程群及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两个课程群“4+”课程体系。 4.2 实践基地建设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关键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训室、实践基地基本都是基于学科人才培养构建的,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新常态下,理论为实践服务,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必须依靠适应创新创业需要的实训基地,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综合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课程实验à项目实训à毕业设计à企业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4.3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师资,打造一支“德才兼备、能力优良”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4.3.1 实施专业教师教学标准 应用型高校与传统本科高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不同,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学生“学什么、会什么、干什么”,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几项技能、几手绝活。因此,专业教师教学标准必须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突出教师“专业动手能力”,以此为标准认定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3]。 4.3.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企、校校合作优势,形成高校与高校、对口企业、科研机构人才“互兼互聘、多向流动”的柔性引进机制,加强交流,鼓励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参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家讲座、担任专业导师等,培养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用”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2]。 4.3.3 加强专业教师在职培养 4.3.3.1 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以在职或脱产培训、进修为主。如:通过教育部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外出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江西省普通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和江西省高校师资培训计划”,选派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开展中短期的进修学习等。 4.3.3.2 选派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学习 建立教师到企业锻炼激励机制,引导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或利用暑假送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第一线生产和管理,提高老師的实践能力。 5 结语 高校转型发展,重点是落实“四个转到”,核心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高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新要求,从软件开发行业人才需求出发,对比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构建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 吕世彦, 郭德红.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4):87-90. [2] 叶鉴铭. 校企共赢 我们在路上———校企共同体实践研究[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7. [3] 唐卫红.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14(11). [4] 孙冠男, 太淑玲.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探析[J]. 成人教育, 2012(09). [5] 包水梅, 李世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其根源与出路[J]. 现代教育管理,2012(8):83,89. [6] 培养创新型人才[EB/OL].[2012-09-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942/200909/51512.htm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