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范文

    王昆

    

    摘要:科技的进步和新产业技术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必须基于新工科背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新工科”建设主要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对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提出建设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200-02

    在2017年提出的新科学思想,目的在于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实现新的产业变革,通过创新服务方式,进行更多的“中国制造”活动,为此,我国战略部署发布了“复旦共识”“天达行动”等指导性文件[1]。与此同时,逐步形成“北京指南”。如表1所示。“新科学”建设对于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调整和实施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都有其必要性。在“新学科”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这样做对于不断满足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下人才能力欠缺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适应实际社会发展需求。重新规划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形成新的高校人才发展策略,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一环。

    1不断提高能力要求

    为不断适应新工科背景对人才培养的新内容,我国高校先后进行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及北京指南,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1.1丰富知识储备和提高实践能力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实践能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他们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优秀工程人才提供核心竞争力[1]。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标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他们在专业领域能力,促进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经验的能力,不断提升相关人才积极的探索以及相关领域热情度。

    1.2培育终身学习意识

    时代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阶段,这种背景下新产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旧的事物和旧的产业获得革新,更加快速地被新事物和旧产业取代,因此,新工科的背景下要不断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的知识储备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性[2],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正确学习态度对于获取先进知识,进而投身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增强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现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知识技能来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举一反三,提高接触新事物时的应变能力。

    1.3促進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双向提高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接受到的教育水平,以及所接触的社会风气都对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且综合发挥作用,所遇到的问题都是未知的,挫折磨难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前提条件一定是人文素养过关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科学,不断探索自身,不断探索未来的过程中会经常经历失败。只有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并且不断前进,获得人生成功的基础和起点在于不断树立和更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完善培养路径和实施办法

    2.1构建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考的平台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有所更新和发展,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起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在实践过程中提升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体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目标[3]。要在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体系的基础上,将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并且要采取相关激励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同时,必须形成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考的平台,以此作为理论与实践对应的标准和基础,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理论,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2.2完善学科交叉融合体系

    新工科背景是推动高校进行教学调整的必然,因此,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在不断完善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过程中,将各种学科多角度地进行循序渐进的融合,通过发挥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学科之间关联性特点,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这样做能够改善学科交叉不理想的效果,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预期效果的达成,促进思维进行发散,实现理论与实践合情合理的融合。

    2.3建立因材施教培养体系

    在新工科背景下更应该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每一个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不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更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性因素,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天赋,进行差异性引导,在考虑培养路径和实施办法的时候,摒弃传统机制大规模无差别对待的引导性教学 ,建立因材施教培养体系。

    3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校人才一定要遵循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关键一环。要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新型策略[4],不断针对时代趋势的改变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时刻关注时代发展趋势,考虑时代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3.1坚持以人为本

    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多样化培育人才以及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性原作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保持工作过程中的人文特征。在推进的过程中将“以人为本”原则贯彻到底,并深入发展下去。

    3.2树立自由发展意识

    高校多样化以及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尊重个体自由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在培养机制构保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识,来实现个体最大能力的发挥,发挥个体的最大价值。

    3.3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因此地方高校要积极利用优秀的网络学习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多种类别,如表2所示。

    2012 年开始,由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大规模开放网络资源运用,除了课程学习,学生的生产实践环节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1]。同时,国内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大量优质课程。利用这些免费的学习资源,地方高校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在进行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以利于解决自身师资不足的问题。

    4 结束语

    我国制造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全球大背景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 技术,促进了新工科的产生以及相应人才的培养。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到新工科建设中来,在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资源、生源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机遇和挑战,推动地方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新工科背景,提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与思考,地方高校在积极参与到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其人才培育策略,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内涵,为国家及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余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J].高校教育管理, 2018, 23(3):24-27.

    [2]冯修猛.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7, 11(7):9-12.

    [3] 费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刍论[J]. 教育评论, 2017, 12(5):15-18.

    [4] 李宏亮.基于“PDCA循环”理論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16(5):358-363.

    [5] 黄宝忠.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教育出版转型[J]. 中国出版, 2018, 16(12):117-121.

    [6] 王斌.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0(1):23-25.

    【通联编辑:光文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