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余珊珊 易法令 苏锦钿

    

    

    

    摘要:针对目前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从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系改革及教学评估保障体系等各方面展开相应的分析,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立体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等院校; 医药信息化; 计算机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改革;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3-0169-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YU Shan-shan1,2, YI Fa-ling1,2, SU Jin-dian3*

    (1.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rue Worl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China; 3.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mputer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raining qualified medical informationiz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corresponding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system re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guarantee system through adjust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 of thought. It explores how 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computer professionals; reform of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医药信息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如互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地向前拓展,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传统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思路正在迅速地发生改变。如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许多医院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不仅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医药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医学医药院校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沈俊辉[1]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培养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孙燕[2]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而郭凤英[3]等则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等方面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海舜[4]和马亮[5]等也分别对医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其中,王海舜等人主要从人才定位、培养方法和培养过程等环节探讨了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规律[4],而马亮等则主要从培养目标和实训课程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医药与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5]。

    据调查统计,在全国二十五所本科中医药院校中,在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方面,开设的专业有:中医药信息专业(6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9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所)和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生教育专业(5所)[3]。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独立建制的三所药科类高等院校之一,笔者所在的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就是专门以培养合格医药信息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可以说,在当前经济、教育及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现有资源,抓住教育機制的转轨以及校企结合的机会,培养与时代及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就是培养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这也是计算机专业输出特色的重要标志[4]。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和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及科研的实践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

    2 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应立足于当前的经济环境的需要以及市场对医药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将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为:面向华南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高新医药产业和医药信息化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以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企业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培养效果跟踪与评价体系为保障,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将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定为:围绕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以及培养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强化专业技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实验体系、实践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强调面向医药行业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符合我院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完整的培养模式将由三个融合交叉的培养环节组成,即课堂教学、工程实训和校企合作,将教学与实验、实践整合。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学校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教学大纲为核心,并辅以课堂测试或模拟实训进行开展。但这种方式要求学校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因此,很多时候容易造成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尝试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课堂教学、工程实训和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和企业为主导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强调应用能力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具体包括:

    1)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既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的掌握,同时也强调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和深化学生对理论基础的理解和应用。

    2)工程实训:包括单元训练和项目实训等多种方式。

    在单元训练中强调对各个独立知识点的练习和掌握,通过项目化的单元设计,让学生能掌握实际的操作技巧和提高动手能力,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加强规范化训练。

    项目实训则从企业的用人需求出发,参考企业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来设计实训内容,强调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持续地在实训中跟踪技术发展,对项目实训设计进行迭代更新,并注重各专业课的知识衔接。项目实训以任务制[6]方式进行,学生分组后,按照“任务提出-技术调研与准备-需求分析与设计-任务实践-考核评估”5步进行,让学生尽快熟悉开发流程,掌握核心技术,并培养他们的协调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训过程,将每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立体化、有价值的实训项目。比如,对于专业课程《软件工程》的课程设计,可以以某个医药应用系统为目标,并综合考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等多门课程的内容。

    3)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企业项目、企业师资、企业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培养过程。例如,在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在校内教师教学的基础上配合引入企业师资,让医药企业、医院、IT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来承担一部分课堂、实验教学任务,灵活地用企业项目实例来教授企业主流开发技术,形成校企融合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实现师资的专业知识互补;在大四学年,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实训,由校企双方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完成毕业实训,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环境,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未来就业的适用性。这种以企业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将企业优秀资源整合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最新最全的企业项目与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为学生的对口就业提供了良好帮助。

    除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学生软件俱乐部”、“学生科技竞赛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和建立“学生研究计划”、“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奖助项目,用以资助和鼓励学生申报和参与课题研究,支持学生的兴趣研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学院都举办“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软件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

    3 培养方案改革探讨

    下面从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系改革和教学保障体系改革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的探讨。

    3.1 课程教学改革

    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可考虑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基础课程体系优化组合

    综合借鉴其他高校及本院前期的经验基础和教研成果,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程优化组合和组合案例设计,把分散的、孤立的课程与案例解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前后衔接、内容连贯的集成课程体系。

    例如,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案:

    ①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建模课程合并方案;

    ② 人文选修课程与沟通技巧、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并方案;

    ③ 软件需求、软件设计、可视化建模和软件工程课程合并改造计划;

    ④ 程序语言教学、数据库设计课程合并改造計划;

    ⑤ 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改造计划。

    2)面向医药行业的特色课程群和知识点建设

    培养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所需的软件人才,实现医药行业自主软件的高端研发。因此,除传统的基础课程外,应考虑补充特色行业核心知识。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医药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可考虑增设以下的特色课程群或知识点,并结合案例教学及项目实训等方式:

    ① 医药信息整合:以语义网技术为核心,增设搜索引擎、XML、本体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课程或知识点;

    ② 医药大数据:以智能医药软件为目标,增设人工智能、医学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相关课程或知识点;

    ③ 医院信息化:以具体的行业应用系统为导向,增设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医学成像与处理技术、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化系统等相关课程或知识点。

    3)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参与力度

    为使学生真正具备医药行业特色软件的研发和管理能力,必须重视企业项目实践教学的整合,在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医药行业相关知识、技术与企业实例。要培养合格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师资队伍的知识交叉融合是关键。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应强调现有教师的医药背景知识和医药信息化知识;另一方面应注意引入具有医药背景的计算机师资。但这在短期之内难以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在培养计划中进行统筹安排,在校内教师教学基础上,把医药行业、医院、IT企业等高层管理者与高级技术人员请进来,让他们来校进行讲学和实践指导,承担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任务,引入大量企业开发实例展示,并要求校内老师旁听或协助授课,形成校企互动互学机制。同时,安排校内教师定期参加有医药行业背景的企业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医药背景知识。

    3.2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一方面可考虑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各个实验进行改造,分别形成支持系列实验的大型实验平台、支撑特色方向建设的特色实验室体系、与企业项目、技术资源、师资资源深层合作的联合共建实验室及学生创新实训室或课外创新小组。

    另一方面可考虑增加医药信息化系列课程组合案例,建立贯穿课程体系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实例、药品管理系统、医药营销管理系统、CRM系统、医药财务系统等若干个大型案例,并积累了需求、设计、项目管理、测试等电子文档;

    除此外,还应加强日常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的改革。具体包括:

    1)探讨日常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分析并建立不同课程实验之间的系统联系,形成专业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促进学生对各主干课程及专业技术的理解与贯通;

    2)以医药行业的一些成功案例和实际需求为例,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分析其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实现方式,启发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3)将实验教学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不同主干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具体的项目实例为基础,探讨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和贯通,并使教学内容紧跟业界发展的需要;

    4)探讨与行业特色课程相符的实验内容和考核形式,体现以“实践能力为本”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3.3 实践体系改革

    具体来讲,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允许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例如,允许一些优秀的大三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与毕业设计挂钩。

    2)鼓励学生积极到企业中实习。

    可适当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同时,通过与一些大公司签订实习基地的协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实习环境。

    3)可考虑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竞赛。

    一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鼓励不同学院年级和专业的组成各种兴趣研发小组、俱乐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尽量注意避免学生各自为战或各自参赛,学院可适当地集中优势资源对一些具有一定市场前景或创新性的项目进行资助,形成有效的技术积累和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成立创业团队并模拟企业运作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活动和训练活动。

    要培养具有医药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有一个密切接触医药卫生行业的平台,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注意加强与各大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医药卫生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密切联系是十分关键的。

    3.4 教学评估保障体系改革

    教学评估保障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力补充,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估系统、实验教学评估系统和实践效果评估系统等三大部分,强调侧重工程应用、创新式教学和企业评估(图3)。

    考虑以下措施:

    1)更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如课堂测试、课程考核、实验评估和企业实习;

    2)工程应用,实验室、实习基地定期评估;

    3)教学激励政策;

    4)学生满意度测评与反馈对策。

    5)科学的教学奖励机制。

    一方面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与管理激励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化到侧重工程技术性的新培养机制上来。同时,通过重点保障优质课和精品课建设,实现以优质课和精品课为“龙头”,带动教学质量的飞跃。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学评估制度和与方式,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估内容体系,改变传统只注重“学分”和试卷考试成绩的评估方式,更加注重“能力分”。积极探讨并设计出高素质学生所应该获得的“能力分”数值和“能力分”结构。同时,积极推行社会化的评估体系,通过企业实习、校外兼职教师以及项目实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例如,可以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和实习分数纳入考核中,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4 结束语

    总得来说,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通过个别方法和途径是很难完全解决问题的,不仅需要学校、学院和全体师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和企业给予相应的关注和支持。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加强对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下一步我们结合笔者所承担的课程探讨相应的教学、实验和实践方式,并對其中一些关键的环节展开相关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沈俊辉,马星光,刘仁权.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环球中医药,2010(2):128-130.

    [2] 孙燕,任廷革,刘晓峰,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7):57-58.

    [3] 郭凤英,韩爱庆,张未未,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81-83.

    [4] 王海舜,刘师少,黄建波,等.基于医药学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9):45-49.

    [5] 马亮,王海舜,李文胜.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481-483.

    [6]张晓龙.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5):10-13.

    【通联编辑:王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