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IOS开发平台的国内高频医疗应用模块比较研究 |
范文 | 王朋++朱垚++陆明++杨涛 摘 要: 对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中国市场的高频医疗应用进行下载、试用及测试,总结医疗应用研发趋势及方法。以下载量累计达10000次的APP作为默认的高频医疗应用,采用iPad 2作为测试平台,对各应用的功能模块进行列表式对比。入选的应用共计6款,测试模块数量17个。测试结果表明,各应用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医疗诉求和资讯诉求功能,但是存在问诊模糊性,患者隐私保护,以及无法确保医生真实资质等问题。 关键词: 医疗APP; IOS; 移动互联网; 功能模块;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1-41-0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requent used domestic medical IOS APPs Wang Peng1,2, Zhu Yao1, Lu Ming1,2, Yang Tao1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2. Institute of TCM Information of Nanjing Medchitec Co. Ltd.) Abstract: By downloading, trying and testing the frequent used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Apple App Store in the Chinese market, the trend and method of med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Taking the APPs cumulated download amount of up to 10000 as the default frequent used medical applications, using iPad 2 as a test platform, the function modules of each application are compared in a list way. Total 6 applications are selected to test, which include 17 modul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applications have achieved the basic medical demands and information demands, but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interrogation fuzzy, patient privacy protection, and the inability to ensure the qualification of doctor,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APP; IOS; mobile internet; functional module;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移动医疗应用正在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又一个掘金场所。据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1]。本文通过对热门APP各功能模块进行对比,探讨移动医疗APP设计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⑴ 资料来源 针对IOS开发平台,对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中国市场的高频医疗应用进行下载、试用及测试研究。鉴于苹果应用商店将应用下载量作为商业机密保护,并不能直接查看,所以下载数据及更新版本参照腾讯安卓应用商店的统计数据。 ⑵ 研究方法 以腾讯应用市场下载量超过10000次的APP作为高频医疗应用,通过iPad 2测试平台,针对各应用在测试使用过程中进行列表式对比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热门应用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如表1所示。 2.2 主要功能分布 主要功能分布如表2所示。 3 讨论 医疗APP推出时间集中在2014年左右,这个时间正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们在医疗上的需求以及现实医疗条件不足形成冲突,医疗健康信息化市场已然成为一片蓝海,这些都为医疗APP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医患沟通、多媒体病历、病历分享、患者管理、数据同步共享等均是软件厂商重点开发的模块。 ⑴ 患者管理 所有诊疗活动都是围绕患者开始的,因此对患者信息的管理是每个医疗应用较为重视的环节[3]。表1中的五家厂商均针对患者的来源、性别、年龄、时间、地域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杏仁医生的医生用户可以为熟悉的患者建一个可以随时管理、记录、跟踪、交流、检索和查看情况的患者群,可以选择性成为某些熟悉患者的私人医生,患者少而优,患者由医生选,定价收费由医生定。 ⑵ 医患沟通 自从医学产生以来,医患沟通一直是医生和患者的联系纽带,沟通的质量甚至直接影响诊疗的最终效果,以致产生其他社会问题[4]。在医学诊断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多的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好这一对多的关系,并确保沟通的质量,各家软件厂商可谓各具特色。除了病历夹和紫色医疗两家是采用第三方社交平台—微信外,春雨医生、杏仁医生以及蓝鲸医生均独自开发了交流平台。无论是利用第三方的社交平台,还是独自开发的交流平台,均支持图文和语音等形式交流,可以加强医患的联系,提高治疗的依赖性,缓解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等社会问题。 ⑶ 病历记录 病历是联系医生和患者的基础,该模块的开发是各个软件厂商关注的重点之一。除了常规的文字病历数据记录以外,各软件厂商的软件均支持语音、图片等多媒体存储形式,使病历描述更生动。考虑到服务器成本以及客户端采集硬件的多样性等因素,只有适用于住院病历的“病历夹”的软件可以采集病人的视频数据。但是,受限于视频上传以及存储成本比较大,目前各个软件厂商对这一类型的资料采集投入不足。 ⑷ 病历分享 传统的医疗环境下,医生采集的病历是相对封闭的。各软件厂商也意识到这一点,各厂商相继开发了病历分享模块,但病历的分享形式与对象的选择不够谨慎,对于医生和患者的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 ⑸ 病历同步 随着计算机、手机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多终端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普遍,个人数据多平台共享成为趋势,文中涉及的医疗应用均支持数据的云端同步,自动备份。“病历夹”在云端同步的同时还为医生建立专属的医案库,为医生的后期科研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持。“蓝鲸医生”甚至可以通过医生的数据记录情况,自动分析患者病情,并将结果推送给医生,确保医生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⑹ 收费模块 一个好的平台除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学诊疗,还能够确保医生价值的最大体现。除了“病历夹”以外,其余四款应用均设置了这一模块,“杏仁医生”支持医生自主收费与定价,激发了医生的能动性,但是自主定价可能存在定价虚高、价不符实等问题,引发市场混乱。 ⑺ OCR识别 OCR识别一直是很多医学科研从业者很关注的方面,然而这项技术也一直是业内难题,目前只有“病历夹”开放了这一模块,受限于图片的拍摄的光线、角度以及图片的清晰度,OCR的拒识率、误识率、识别速度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依然需要与人工识别相结合。 4 医疗APP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个软件厂商都在试图摸索科学的医疗APP设计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功能,力图让医疗APP更好地服务于医生和患者。然而,对于隐私保护、医生来源、适用性等问题仍然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 ⑴ 患者隐私保护问题 作为移动互联网附属品,医疗APP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用户推向隐私泄露的风险中。没有用户愿意将个人身体情况公之于众,所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各医疗APP在设计之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各软件厂商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隐私保护问题,但是对患者个人资料进行适当的加密处理、权限查看等操作,只有“病历夹”应用通过“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PA)认证。 ⑵ 医生来源可靠性问题 网上行医并不需要通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网医”群体鱼龙混杂,医学爱好者、医学生这些“非正规军”占了相当的比重[3]。目前,政府尚没有相关的监管措施,“网医”门槛低,即便是很多软件厂商采取相关限制措施,也仅仅局限于医生提供相关的个人资料,而无法对医德医风进行考评。一个平台无法确保高水平的医生的质量,会降低用户对APP的依赖程度。 ⑶ 中老年患者的适用性 目前医疗APP的发展模式往往是轻问诊模式,这一模式更适合慢病患者,而中老年患者占具很大一部分。实际情况是,很多中老年人不能很好地操作医疗APP。一个不能让绝大部分群体轻松操作的APP,将难以在市场推广。 5 关于医疗APP发展的思考 ⑴ 简化设计 医疗APP最终的追求应该是“诊疗自由”,要想达到诊疗的自由,应该从APP的功能入手,功能布局应最大程度的简化,复杂的功能只会徒增医生或者患者操作的困扰。诊疗的过程其本质是“两点一线”,两点即医生和患者,一线即问诊。软件设计者应该抓住两点,医生端需要的是快捷的病历管理、有效的行业交流、及时的医患沟通和合理的工作规划,患者端则只需要满足其精准化的“寻医问药”目的,即找对医生,买准药品。 ⑵ 规范收费 医疗APP市场至今依然是一片蓝海,各软件厂商都在摸索,没有一个开发商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因此收费模式也各不相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市面上大多数的医疗APP采取的是自主定价的收费模式。这种方式虽然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但是无形中也给医疗APP市场带来了风险,即收费的混乱。定价混乱的产品是不受欢迎的,不会有患者愿意为一个收费混乱的APP买单[5]。因此,合理的医疗定价机制对于医疗APP的市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⑶ 完善体系 医疗APP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借助于远程诊疗以及移动购药监管体系的建立。远程诊疗和移动购药模式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有三个条件:电子病历配合,快捷化验配合以及智能化的预约管理。医生端可以在遵守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方便调阅患者的既往病历,同时患者又可以像去超市购物一样做自我医学化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享给医生。医生可全方位了解患者,对患者的病情、病程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从而可以使医生做出相对应的手术提醒和管理,诊疗的效率自然也就有质的飞跃[6]。 6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移动医疗APP在患者信息管理、医患沟通、移动挂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暴露出隐私保护与政策保障不到位、医生资质审查不全面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入选的6款应用进行对比,发现各医疗应用已实现基本的医疗和资讯诉求功能,但是依然存在问诊模糊性、患者隐私保护和无法确保医生真实资质等问题。移动医疗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供给(高质量的医生资源),利用线上优势解决患者医疗的实际需求。移动医疗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医院、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打造新时代诊疗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新兴.医疗移动App上手容易实行不易[EB/OL].http://zl. hxyjw.com/arc_3724,2014-03-13/2015-4-20. [2] 唐雄燕.积极探索、发掘医疗信息化市场潜力[J].世界电信, 2012.8(1):57-60 [3] 张罗.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D].天津 大学,2012. [4] 崔荣昌.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 李林,刘国恩.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与医疗费用研究:基于省 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0(1):53-63 [6] 张领,朱广平.社区远程诊疗系统的应用和设计[J].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4.6(1):1345-13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