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
范文

    马永红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

    一、增加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机会

    1.变教师“说”为学生“说”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也是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途径,北京特级教师李烈认为:“让学生先说话既可以使教师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来‘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建构,学生此时的说话也许是很不准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只要‘说就是一种参与。就是一种思考,就是一种积极求知的态度……小学生有自己的发现,他能把自己发现的说出来,实际上就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一些知识、规律由教师讲,也可以得到学生们的共识,但这样做却是剥夺了孩子们观察思考的权利,抢夺了孩子们亲自参与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时间。”

    2.变“全班统一学习”为“个人独立学习”

    决定学生课上学习达成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机会的多少,在目前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课上思维训练和技能、技巧训练不能落实到绝大多数学生身上,正是这种“以全班统一学习为主”的教学造成的,增加学生课上学习的机会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应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以全班统一学习为主”为“个人独立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全班统一学习相结合”,比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法”就是基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提出的,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成功。

    二、为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创造条件

    1.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清晰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感知教材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生活中包含所学知识的奇特现象、摆出对立观点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全面分析,找出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动机,以便进一步优化和发挥它的作用。

    2.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的教学,必定是最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的教学,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虽然来源于生活中,如采用“三个人分两块月饼,如何分?”的例子,就很容易地引入了循环小数的问题,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的教师选择了与儿童世界无关的情境,学生连懂都不懂,自然无法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因此,在情境的选择上既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又要注意体现出数学味。

    三、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所以课堂上会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前都是老师讲,或者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分析,没有想象,没有创新,只有教师详细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总认为小孩子没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老师必须讲解透彻才是对学生负责任,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教法简直是对学生才能的扼杀。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自评、同学互评是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平等关系的体现,以前的课堂教学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对你的评价,有时学生尽管心里不服,口里也不敢说,因为老师的话是不容反对的,而进行课堂改革以来,师生关系变了,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地说,不但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想到自己还有一项神圣的评价权利,对同学的发言、表现必然会加倍关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老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强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关注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老师怎样教好;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了哪些具体知识;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要关注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优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