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范文

    张 超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每名学生都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探究学习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善导,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智力的高低,还受到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及结果产生了兴趣,他就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欲望,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每人用纸折三个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然后告诉老师你能知道你折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能调动学生的体验欲望,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测量的方法,然而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误差的,都在180°左右,这时再进一步提出:“由于测量有误差,但和都在180°左右,那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谁能想出没有误差的方法?”这样的层层引导,学生想到“拼”的方法就是顺理成章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是探究学习的根基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军军帮助爸爸记下三天的收支账目:第一天收入3000元,支出1000元;第二天收入2000元,支出2000元;第三天收入1500元,支出800元,军军把账目交给爸爸看,爸爸看后问军军能不能表示得更清楚些,你能帮军军想办法表示得更清楚吗?你能知道哪天的纯收入高?由于问题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数学的思维活动之中,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负数、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三、鼓励自主探究是探究学习的重点

    课改《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获得新知识,这一目标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创设体验情境来实现,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红星小学买书和做教具用去21.2元,买图书用去12.56元,做教具用去多少元”时,教师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用减法计算,接着教师问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写竖式?怎样使得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相同?这位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留下空白,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上下联系,左右沟通,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的空白点,一段时间思考后,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很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空白效应”,须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出发,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四、掌握学习方法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肓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方法,在探索规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要努力把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把学法指导和知识讲授结合起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贵在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是为了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这些都是我们应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五、激励性评价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保证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的功能,只有评价目标、内容正确,实施恰当,才能更有较地利用评价的导向机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注重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2.突出课堂评价中发展的观点,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强调课堂评价中方式的多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手段与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