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
范文 | 江永深 摘要:本文分析了水库建设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并对防止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离开了它们人类将失去生存的基础,更遑论发展经济了,水土保持能让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工程建设是有组织地改变原有地貌和环境的活动,若不注重水土保持,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自然因素会造成水土流失,但人类活动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累积强度更高。水利工程是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引起水土流失的范围宽、时间长,影响程度也会更大。水库建设对河道发展、河势演变及流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建设开挖以及对地表的扰动都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范围上看,不仅工程建设区影响大,包括移民安置、专项设施迁建等区域也会受到影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1]包括:(1)导致河道淤积,削弱行洪能力,引起洪涝灾害频繁;(2)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工程进度;(3)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土地生产力;(4)影响生态环境和库区景观。因此,水库建设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改善流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库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 1.1 明确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与任务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明确了“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立场和精神,因此水库建设水土保持的首要目标是明确水土流失防治的时间与空间范围,确定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等级等原则性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水库建设和运行期间对地表的扰动面积、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数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程度以及征地、占地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果等情况,可以厘清上述问题。 1.2 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不破坏就是最好的防治措施[2]”,同时“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又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水土保持重要方针。生态环境破坏易治理难的特点决定了土壤和水利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针对水库建设以及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首先要对主体工程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提出约束和优化项目选址、规划布局、总体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与原则要求,再通过不断修正和优化将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减至最小程度。其重点包括:(1)通过有效利用空间,尽量减少占地面积;(2)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项目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林木茂密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采取移植保护措施;(3)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如有可利用的现有设施、道路时,应避免再“另起炉灶”;(4)运用文明施工措施,以减小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3 贯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的原则 综合防治是指水库建设中布设的各种水土保持设施要相互配合,并与主体工程中已有的保护措施紧密衔接,从而形成水土流失综合性的防治体系。因地制宜是指水土保持应结合地区特点、工程性质以及其他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例如某水库枢纽工程淹没区山体陡峭,表土覆盖稀薄,剥离难度较大,大范围剥离反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基于因地制宜原则,可不对该水库淹没区进行表土剥离[3]。 1.4 坚持“综合利用,突出重点”的原则 废土弃渣在水库建设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必须考虑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存放。例如在土石方工程中,根据挖、填工程量计算结果尽量做到挖、填平衡,以减少废土弃渣数量;再如利用废弃的土石加工成建筑材料现场消化等。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从经济角度看也较合理。建设项目不同,其主要水土流失危害与防治重点也不一样。水库建设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是边坡开挖、植被破坏、弃渣、河道淤积等,水土保持的重点应是分区防治、防洪排水和植被保护。 1.5 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协调”的原则 水库建设在满足预期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应体现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水土保持与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将植物措施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并与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应;二是工程竣工后临时占地要及时恢复原貌。 2 水库建设水土保持的措施 2.1 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水库建设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应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临时防护措施与永久防护措施相结合,并且注重“点、线、面”的有机配合,使水土流失防治各项措施成为统一协调的完整体系[4]。根据水库建设的工程特点,应建立分区防治体系。按照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分为“点、线、面”:“点”为临时堆渣场、堆土场等;“线”为道路工程,包括上坝道路、进场道路等;“面”为施工場、管理区等。将“点”作为防治重点,抓好临时防护措施的落实;以“点”连“线”,完善工程措施,辅以植物措施;以“线”带“面”,将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 2.2 做好分区防治,落实措施到位 临时堆渣场、堆土场等场区,容易受到暴雨径流的侵蚀与冲刷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在场地选址和临时措施的配套方面下足功夫。选址时应通过详细勘查,选择交通方便、不会受到雨水冲刷的位置,并且四周设置排水沟、临时拦挡等措施,如装土编织袋挡墙、密目网覆盖防扬尘等。弃渣结束后,落实场地平整、恢复地貌等措施。 道路工程应考虑挖、填结合,剥土与回覆同时进行的措施,以提高效率和减小水土流失。道路侧面设置排水沟,并对局部开挖面大的边坡顶部设置截水沟。同时在路基边坡植草绿化,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对于陡峭边坡设置砌石护坡,施工期间设挡碴木栅栏等防护措施。 施工区域、料场等应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如表土剥离后必须放置在指定地点,工程完工后再进行场地平整、表土回覆、植草种树和恢复植被措施。为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期间料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出口设置沉砂池,以避免泥砂流入河道中产生淤积;料堆表面应覆盖密目网,周边设装土编织袋的挡墙等。厂房、管理区周围边坡以及大坝坝肩、隧道开挖边坡等进行喷锚支护,以确保边坡稳定。对于较陡的边坡,植草困难较大,可考虑采用厚层基材的生态护坡。厂房、管理区及周围空地可采用园林绿化措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量。对于集中成片的移民安置区应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街巷两侧、建筑周边植树种草,既美化居住环境,也对减少水土流失有较好的效果。对于公路、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专项设施的复建和绿化也需制定具体措施。 3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道出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而且我们应明白土壤的形成历经了数万年,茂密的丛林植被也需几十年才能长成,所以必须坚决落实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在整治水土流失方面也应卓有成效,为此笔者对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探讨,供读者争鸣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伟,朱党生. 水工设计手册. 第三卷,征地移民、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 周庆华.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技术[J]. 河北水利,2014(4):14-15. [3] 张淑萍. 长石岭水库水土保持方案的研究[J]. 小水电,2013(4):7-9. [4] 鞠菲. 锦凌水库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7):59-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