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问题之浅析
范文

    陈日兰

    摘 要: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事求事的思想,对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的问题作出了具体分析,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艺术水平;环境空间;生态习性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的前进,绿化的观念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在园林中的应用与影响也相当广泛。在多样性与统一性结合的思想下,园林植物配置在注重一般的艺术规律的同时并兼顾它的独特性。

    1 园林绿化中植现代物配置的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协调起来,再现历史文化内涵 ,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 ,园林绿化树种又因其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姿,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时具有重要作用。

    2 当前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状况

    基于园林绿化的整体状况,现在植物配置的景观价值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必须通过科学分析为植物配置研究进行定位。

    2.1 植物配置的生态习性

    植物配置是要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条件,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2.2 植物配置的原则

    随着植物配置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不少学者对植物配置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提出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如 :①根据每种植物的自身生长特性,适地适树;②根据绿地功能、性质选择植物;③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地形 、建筑結合组成韵律节奏的空间。

    2.3 植物配置的类型

    植物配置类型主要是指树木配置的类型,目前树木配置类型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篱植。

    3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弊端

    3.1 绿化中分配不合理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的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的利用 。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 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 合利用,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

    3.2 植物配置过于固定化

    由于国际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植物配置模式过于生搬硬套,固定化,导致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模式化。

    3.3 色彩单一化

    现在大部分城市的植物材料色彩单一 ,几乎为清一色的绿色 ,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感到视觉疲劳,缺少彩叶树种。而彩叶树种景观效果相当明显,如无患子、红枫等。

    3.4 植物功能单一

    园林绿化时一般着重考虑的因素是植物功能。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 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 当前 园林绿化中普遍 只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 ,而忽略其他功能 。

    3.5 层次不分明

    当前的绿化配置有的规划密度过大,初植时觉得好看 ,但植物生长若干年后 ,相互拥挤,不但浪费树木植株而且易造成景观缺失

    3.6 生态效益不高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孤植 ,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一灌一草结构则较少见。

    4 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要想营造一个令人们满意的园林环境必须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才能将植物以及和植物搭配的各种建筑小品的景观表现出来。进行合理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原则,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程序和步骤以及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才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最后运用到实际中去。

    4.1 植物配置必须遵从的原则

    植物配置必须遵从的原则包括主题原则、整体优先原则、适宜原则、经济原则以及`坚持生态原则。这些使植物配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4.2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4.2.1 对比和衬托

    在配置时,要懂得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 ,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 、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植物景观的美感。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4.2.2 动势和均衡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避免因此产生不平衡

    的状况。

    4.2.3 起伏和韵律

    配置主要包括自由韵律和严格韵律两种。。道路两旁和狭长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 ,避免布局呆板。

    4.2.4 层次和背景

    植物配置进行多层的配置,以克服景观的单调。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 景树 ,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加强衬托。

    5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最终方向

    植物景观的内涵不断地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配置概念、内涵等已不再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配置不仅仅是利用植物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应该不段朝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

    5.1 生态园林的特点

    5.1.1 注重植物群落的关系

    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 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5.1.2 植物之间的关系应协调

    不同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有互相依存相互获利的,也有不能共存的的。因此,适当的处理两种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

    5.1.3 植物配置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植物培植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应该保持和发扬地方特色,为世界增添色彩。

    5.2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

    5.2.1 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 ,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 ,调和过多的建筑 、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造成的压抑感。

    5.2.2 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 ,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 ,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 比草坪高4倍 。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 、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5.2.3 社会效益

    在生态园林绿化的觀点指引下,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使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创造出重大的社会效益。

    5.2.4 经济效益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出城市的形象 ,文化特征是城市文 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成功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或者标志,如同一些城市中显著的建筑或者雕塑等可以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件艺术品。所以要通过对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找出问题所在,科学地提出了植物配置的理论和实施方法,更好地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人性化、生态化的园林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问题是一门正在困扰园林建设中所面临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科学的思想的指导,将把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步伐往前推进,同时为绿化世界增添一分色彩。同时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