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机械采收加工番茄种植技术
范文

    一、品种的选择

    选择机械采收的品种,除了需要考虑品种的成熟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加工品质、加工用途外,机采品种还应该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成熟相对集中;

    ② 果实耐压性和田间耐贮性较好,果实开始成熟后30天内在田间腐烂率低,采收时仍保持较好的商品性;

    ③ 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果梗没有离层,或离层不易分离。

    种植户更偏爱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偏小,不仅原料交售集中,也非常不利于均衡供应。考虑到中、晚熟品种更高的丰产潜力、更好的加工品质和田间耐贮性,建议各种植区制定平衡的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

    二、农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整、面积较大且地块较长、杂草较少、地下水位低的农田作为机采番茄田。平整的土地有利于直播出苗,水肥的均匀分布和植株生长发育的一致性,便于提高机械采收进度和采收效率。

    整地铺膜前,结合农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直播或育苗、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1-2种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提高防除效果。

    尽管滴灌农田可以在出苗或移栽后随时进行灌溉施肥,但对于土壤肥力低的农田,仍建议在上一年秋冬犁地前或春初整地前撒施以磷肥为主的复混肥料。

    三、种植和田间管理

    1、种植方式

    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方式都可以应用机械采收。

    采用穴盘育苗移栽,秧苗的生长发育整齐一致,更有利于整个条田植株上果实的集中成熟,提高采收效率。移栽秧苗质量差异较大时宜分类定植。

    我团农机队伍业务素质高,膜下滴灌直播也能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匀。

    2、株行距的选择

    采用一膜双行,种植行中心距140-160cm,105-125cm+35cm宽窄行配置,株距33-40cm,有利于促进植株个体的发育、减轻病害发生和减少采收浪费。种植单位可根据種植品种特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差异相应确定行株距。

    3、水肥管理

    ①灌溉管理

    良好的灌溉管理需要考虑番茄田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规律,植株长势、气候、农田土壤持水量等因素制定灌溉计划。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量座果期间灌溉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天。

    停水时间是在采收前2-3周停水,提高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田间耐贮性,减少果实腐烂比例,确保采收果实的洁净程度,避免采收机械和运输的车辆把土壤压实。

    停水偏早,影响上部果实的膨大,使植株早衰,叶片萎蔫干枯,日灼果实增多,降低产量;停水偏晚,果实田间耐贮性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在秋季降水多的年份,果实腐烂率显著增加,原料霉菌值偏高,对原料的加工带来较大的隐患。停水时间的确定,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② 成熟比例90%果实成熟作为机采的标准时,田间成熟比例达到40%-50%时停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③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计划停水时,如果此时取样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符合该品种的特点或高于加工企业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要求,可以略晚一些;如果明显低,则应尽快停水。

    ④ 气候因素 ? 秋季气温高、降雨少,停水可以晚一些;气候温和,降雨多,停水宜早一些。

    ⑤ 土壤类型 ?砂性土壤比粘性土壤停水可以晚一些,如果品种的果实硬度和田间耐贮性略差,适当早停水,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提高采收时的商品果率。

    四、养分管理

    科学的养分管理计划应建立在基本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和供应能力、加工番茄养分需求特点,目标产量的基础上,并根据生育期内的土壤养分变化和田间植株长相作相应的调整。

    全生育期内,对中等肥力的农田,250公斤/公顷 N ,50-65公斤/公顷 P2O5 ,120-180公斤/公顷K2O的施肥量基本可以支撑120吨/公顷产量所需要的养分。

    对一些长势较强的品种,开花座果初期就开始大量施肥,很可能引起植株旺长和落花落果,而后期出现缺肥早衰、果实偏小的问题。滴灌施肥有利于实现养分的均匀分布和及时供应,显著增加番茄产量。由于水资源的紧张,需水需肥高峰期,水量供应不足或不均衡,会严重影响植株对养分的有效利用。

    五、有害生物防治

    加工番茄原料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是各种病毒病,其次是早疫病、细菌性斑疹病、叶霉病、黑霉病、晚疫病等。与番茄人工采收田相比,番茄机采田要承受更长时间的病原菌的侵染,尤其是进入成熟期后,遇到连续阴雨天,疫病等危害果实病害容易发生,防治的难度更大,采收机上的色选装置不能分选病果,果实病害发生严重的原料田就无法进行机采,经济价值低。

    选择抗(耐)病品种是根本解决办法。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中后期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时,选择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预防,对有些病害能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① 适当稀植,降低田间郁蔽程度,可以有效减轻诸如早疫病、叶霉病等病害的危害程度。

    ② 育苗移栽方式可以避开一些病害发生,或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③ 适时早停水,或在后期减少灌水量,对黑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

    ④虫害防治

    加工番茄生产中危害最大的害虫是棉铃虫,开花座果初期--成熟初期,加强番茄田棉铃虫虫卵和幼虫基数的调查,选用针对性强的杀虫剂是有效防治的关键。利用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均已羽化,严抓越冬代成虫的诱捕、产卵两个关键期诱杀工作,杀虫灯100%正常使用,性诱笼、诱捕器摆放后遇到刮风天气、中耕倒了要及时扶正,狠压越冬代成虫的基数,降低一代产卵量。15天及时更换性诱笼、诱捕器的性诱芯,确保诱虫效果;及时对移栽番茄落卵量调查;当棉田内百株累计卵量达到6粒或百株幼虫8头时合理选用药剂,药剂进行防治。

    ⑤杂草防除

    杂草危害严重的加工番茄田,会极大影响采收机的作业进度,灰绿藜、苍耳、芦苇粗壮的茎秆会卡住采收机的往复式切割器,遍地的田旋花会使果实与枝叶的分离、分离后枝叶的抛撒难度增加,甚至造成采收机的损坏。因此,机采番茄田防除杂草的要求比人工采收番茄田更高。机采番茄田防除杂草的重点通常在7月下旬-8月中旬,建议综合应用机械中耕、化学药剂和人工除草等手段,减轻杂草对采收机工作进度的影响。

    六.采收

    1、采收时间

    根据田间85-90%果实红熟是进行机采的较为适合的参考标准。由于当前加工番茄品种多数果实耐压性和田间耐贮性不是很理想,抗病品种还较少,适应机械采收的采收时间,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相应调整。品种果实耐压性和田间耐贮性较差的原料田,可以考虑成熟比例达到50%时先进行一遍人工采收,然后等全红熟后再进行机采,后期可能有霜冻,或气候有利于果实病害大面积发生时,70-85%果实红熟时也可提前采收以减少损失。

    2、采收前田间准备

    ① 对采收田两侧地头各10m距离、可能影响采收机和运输车辆调头的番茄植株,人工采收或用镰刀将植株贴地面割断,就近放置在收割行上。如果品种长势强、行距略小,需要提前对采收行左右5行进行行间清理,减少采收机和运输车辆行走所造成的损失。

    ② 停水后、采收前,将条田中的滴灌带、输水支管、连接件收回。

    3、番茄采收机的准备

    番茄采收机是一个进行多种复杂工序的系统集成,涉及植株的切割、输送、果实与茎叶的分离、果实的色选和输送、茎叶、青果的抛撒等环节,在采收前,需要根据每个地块的不同采收条件,对采收机作业行进速度、色选率、杂选率、振动式筛选器频率、藤枝舱输送速度、发动机工作转速等各项参数,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调试,使得采收机工作时达到设计的工作技术状态,是保障番茄采收质量的核心之一。

    4、配套运输车辆的准备

    根据原料运输距离、交售进度,为每辆采收机安排相应运输能力的车辆。运输车辆车厢高度不超过80cm 。

    5、 相关人员的组织和准备

    ①番茄采收机驾驶操作人员

    番茄采收机驾驶操作人员是保障番茄采收质量的另外一个核心。驾驶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足够的维修保养知识,对番茄采收进度和采收质量影响很大。

    ②番茄机采辅助人员

    每台番茄采收机需要配备一名助手,负责机械采收质量的监控和必要的辅助工作。采收条件差时,还需要配备2-3名人员进行机采辅助除杂。团场还需要设置專人负责原料的采收进度、机采田现场的指挥和质量检查、拉运车辆的调度、机采田块的顺序安排等协调工作。

    ③采收和交售

    番茄机械采收后,应确保在较短时间内交售到加工企业,进行加工。

    第七师124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孔祥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