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的反切考察 |
范文 |
摘 要:《和名类聚抄))(以下简称《和名抄》)是日本平安时期的承平4年(934)由著名汉学家源顺编写的一部类书。本文通过对比《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中的反切与《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反切,寻找两者的异同点,分析源顺编纂《和名类聚抄》时参考材料的特点。 关键词:《和名类聚抄》;《唐韵》;反切 一、源顺《和名类聚抄》 国内研究《和名类聚抄》最专业的林忠鹏老师在论文中有如下论述: 《和名类聚抄》是日本平安时期的源顺奉醒酗天皇第四公主之命完成的一本以“楼名”命名的最早的一部类书,亦可称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国语词典。它借用了我国历史上多种典籍(类书)的排列方式,先标出汉字词条,下面注明典籍出处,然后以万叶假名注出日语读音。《楼名抄》在日本流传甚广,在后世编写的《类聚名义抄》、《伊吕波字类抄》等多引自此书。 《楼名抄》中引用的韵书有《唐韵》、《考声切韵》、《郭知玄切韵》、《萨殉切韵》、《释氏切韵》、《祝尚丘切韵》、《蒋鱿切韵》、《孙俪切韵》、《东宫切韵》(日本)、《斐务齐切韵》、《麻果切韵》、《陆词切韵》、《王仁煦切韵》、《韩知十切韵》等14种。这些韵书即使在我国也多数只知其名而不见其书,现在只能依靠被引用的典籍才略知一二。但我国学界很少有人问津日本的汉典,不知在东碱存在着大量的中华文献之宝。《楼名抄》中所引用的这些韵书之文,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探求我国古代音韵学的线索。 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隋仁寿元年(601年),颜之推、陆法言等撰成《切韵》一书,凡5卷,共收12100余字。王仁煦在其基础上又进一步整理增订而成《刊谬补缺切韵》,除对《切韵》加以刊正、补注义训外,还对本字俗体等加以辨析,增收约6000余字,另增立两韵,并注明《切韵》与另外5家韵书分韵的异同,可供了解其分韵梗概和关系等。 侯莉博士在论文中有如下论述:《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着的韵书,是韵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总结和发展,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反切的对比考察 本文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步,使用《<和名类聚抄>十卷本?二十卷本索引》在《笺注和名类聚抄》中找到原文,挑出《和名类聚抄》中引用的《唐韵》系逸文。第二步,从《刊谬补缺切韵》中挑出用反切的方法注音的例子。第三步,挑出字形一致的字和字音反切,将《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中的反切与《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反切进行对比,列出表格,分析内容的异同。 结果如下。 《和名类聚抄》中引用了475条《唐韵》系的逸文。其中《唐韵》433条、《孙愐》25条、《孙愐切韵》17条,合计475条。475条的《唐韵》系逸文中,用反切的方法进行注音的有237条。其中《唐韵》217条、《孙愐》7条、《孙愐切韵》13条,合计237条。 从《刊谬补缺切韵》中挑出与《唐韵》系逸文中用反切的方法进行注音的字相同且也用反切的方法进行注音的字,这样的字有30例。分析这30例的反切用字,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反切上下字相同的情况如下: 对30例逸文中的反切和《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反切进行比较可知:反切上下字相同的情况有14例,占总体的46.67%;不完全相同的情况有16例,占总体的53.33%。16例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中:上字相同下字不同的有3例,占总体的10%;上字不同下字相同的有5例,占总体的16.67%;上下字均不同的有8例,占总体的26.67%。 反切用字不同,推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个人用字习惯不同。2地域差别。3时代变迁。4、两种以上为多音字的体现。 此外,通过对比《广韵》一书中的反切,发现《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中的一些反切与《刊谬补缺切韵》中的不同,但与《广韵》中的相同。“髂”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枯驾反”、“枯驾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口讶反”。“髀”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傍礼反”、“并弭切/卑履切/傍礼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旁礼反/卑婢反”。“弋”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与軄反”、“与軄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与职反“。”檐“字, 《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余廉反””余廉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都滥反/都甘反”。“辀”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张流反““张流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張笛反”。“鎚“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广韵》中的音注分别是”直類反“、”直追切/ 都回切/ 直類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是”直追反“等等。 另一方面,《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中的一些反切与《广韵》中的不同,但与《刊谬补缺切韵》中的相同。“竅”字,《和名类聚抄》所引《唐韵》逸文、《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音注都是“苦吊反”;《广韵》中的音注是“苦弔切”等等。 推测源顺编纂《和名类聚抄》时的参考材料与切韵系韵书关系非常接近。 参考文献: [1]狩谷棭斎《箋注倭名类聚抄》大藏省印刷局,1883. [2]川濑一马著《增订古字书的研究雄》松堂出版,1986. [3]藏中进 林忠鹏 川口宪治《倭名类聚抄十卷本廿卷本所引书名索引》勉诚出版,1999.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9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北京,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