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投资者类型、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
范文

    摘要:本文以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为研究对象,主要说明了投资者中不同类型和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提出了协调三者关系,以促进公司长效发展的实施策略,希望借由此文探析,可为上市公司管理以及市场环境优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司资本;公司治理;公司绩效;投资者类型

    前言:在上市公司中,投资者通常分为短期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两种类型,两类投资者因为从公司的获利方式有所区别,因此在对待公司治理的态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不一致,其投资行为对公司长期效益也会产生差异化影响。

    一、投资者类型与公司治理及绩效之间的关系

    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是从投资期限角度进行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基本类型划分。因为国内股票市场存在低分红问题,以及一些以业绩为核心导向的基金公司存在,短期投资者在投资者中占比偏高[1]。

    短期投资者更多关注资本利得,重视公司股票市场的动态发展,因为其获利水平取决于短期市场变化,与公司长期经营关系不大,所以其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使公司获得长期绩效提升表现得较为漠然,投资行为有时会倾向于投机化。

    长期投资者更注重改善公司经营,加强治理科学性,以保证可以长期持续获得红利,这是因为长期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较长,公司的长期绩效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2]。短期投资者并非一直处于短期投资状态,其会在经济形势变化下,以及长期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下,向长期投资者转变,从而提升对公司治理和公司长期绩效的重视度。

    分红水平持续较低极易导致投资者倾向于短期化投资,以及发生投机化的投资行为,投资者的投资不再以投资证券的价值为参考,关于投资行为对公司治理的正向影响性考虑减少,而是将收益性作为唯一追求,造成在投资者中,短期投资者占比迅速增加。长期投资者与短期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秉持不同态度,存在利益冲突,二者比例失衡将导致冲突加剧。

    二、协调三者关系、优化公司健康度的实施策略

    (一)改善分红水平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红水平对公司治理和绩效表现存在重要影响,证监会等相关管理机构应发挥自身作用,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增长。若公司分红常年处于较低的水平,则投资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在以往的上市公司经营中,许多公司分红水平极低,据不完全统计,在投资者之中,约有91%的投资者对于从公司中获得的分红水平持有负面评价,其中明确表示分红过低的占64.81%,25.90%表示并不重视现金分红,而比较看重股本溢价部分产生的效益。从该次调查中可知,投资者对于分紅情况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此种情况下,处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很难保证自身收益[3]。所以应采取提升分红水平的措施,合理控制短期投资者数量,维持投资者类型占比平衡,保证公司治理可以顺利开展,保证公司绩效水平[4]。

    (二)促进养老金入市,提升股东中长期投资者影响力

    应加大对养老金入市的重视程度,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者,尤其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此类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的股东决策中,使长期投资者具有更多发言权。从当前经济形势考量,养老金入市是一种历史必然,若延迟入市,则当社会老龄化进入中期阶段,则养老金必然面临着更大的支付压力,届时再采取措施希求养老金增值,则鞭长莫及[5]。通过养老金入市的方法,可以对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投资者进行有效培育,使掌握庞大资金的长期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应有影响,随着长期投资者影响力提升,部分短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可能受到正向影响,使不利于公司治理与绩效提升的投资行为得到纠正。养老金入市也可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提高分红水平,并积极推进短期投资者转化为长期投资者。基于以上原因,国家财政、社会保障以及证监会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大力促进养老金

    入市。

    (三)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度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发挥自身积极影响,是当前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以后,可以平衡股东权利,改善因为股东势力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小股东被大股东剥削的局面。在目前的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较低,对公司治理的着眼点也缺乏科学性。经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主要关注点为风险控制方面,而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国际方面则普遍较为重视投资回报情况。此种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应促进投资者更多关注对公司长期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司治理因素,关注信息披露、董事会决策效率、股利相关政策、企业高管薪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独立董事作用等方面[6]。

    (四)引导上市公司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在上市公司经营中,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哪一方更重要,是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普遍认为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多积极影响。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对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贡献较低的上市公司,部分公司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公司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还有部分公司压榨劳动力,缺乏人性化管理,对于这些社会责任缺位的企业,应利用资本市场影响,对其低市场价值进行客观反馈,使投资者从中认识到社会责任缺失将导致公司价值贬值,使资本市场体现价格发现影响,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觉醒和提升做出正确引导,使投资者在公司管理中,注重自身决策对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7]。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评估方面,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存在不同的衡量标准,这就导致二者在公司治理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提升分红水平,促进养老金入市,提升长期投资者影响力,以长期投资者带动短期投资者,提升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参与度,还应促使上市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楚晗.管理层能力、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盈余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8.

    [2] 丁君瑶.机构投资者激进性、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绩效[D].东北财经大学,2017.

    [3] 庞倩倩.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及其业绩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 叶鹭.机构投资者、内部控制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6.

    [5] 秦潇.治理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6] 霍晓萍.机构投资者类型、股权特征和资本成本[J].财贸研究,2017,26(05):139-147.

    [7] 胡蕴.机构投资者类型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王亚(1997-),性别:女,籍贯:江苏省扬州市,民族:汉,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和金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