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范文 | 刘惠芯 王海燕
摘 要:选取广州市某医院确诊为脑卒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康复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干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两组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上下肢功能恢复比对照组要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关键词:早期康复干预;偏瘫;上下肢功能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 脑卒中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但卒中后仍有高达70%-80%的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上下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预防长时间卧床休养对人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广州市某医院确诊为脑卒中的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各30 例。两组病例的性别、瘫痪侧别、脑卒中的类别及年龄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早期对照组采用有助于脑组织功能恢复及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并进行常规护理。不作规范的康复功能训练,可以自己或者家属帮助进行一些未经治疗师指导的肢体运动。 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早期康复干预,一般在发病后1~4d 即可开展訓练。训练时间40min/ 天,训练2 周,每周6次。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从以下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 (1)肢位摆放:患侧上肢需高于心脏,肩关节前伸,肘与腕关节呈伸直状态,手指尽量伸直、打开,髋、膝关节稍屈曲,尽量让踝足关节呈90°。每2h 交替选择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坐位。 (2)卧位被动关节活动: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被动活动患者的四肢关节。10min/ 次,2~3 次/ 天。 (3)耸肩训练,10 次/ 组,2~3 组/ 天。 (4)悬吊训练:坐位,悬吊高度水平于肩部,嘱患者尽力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肩内收动作,还原,再外展上肢,治疗师可辅助增加肩胛骨的活动。20min/ 天。 (5)伸腕训练:前臂中立位,通过伸腕推动桌上的矿泉水瓶。20 次/组,3 组/ 天。 (6)上肢协调性训练:患者坐位,用患手将桌上的小物品(如麻将等)翻转过来;患者前臂旋后,尽可能快地用拇指逐个触碰其他手指尖。10min/次,2~3 次/ 天。 (7)手的精细运动训练:串珠子活动、搓纸球活动。10min/ 次,2~3 次/天。 (8)单桥运动,10 次/ 组,10 组/ 天。 (9)膝关节控制训练:仰卧位,患侧髋关节伸展,自膝部以下垂于床边,在其足下放一个滚筒,嘱患者进行膝关节的伸展、屈曲。10 次/ 组,组间间隔休息,2~3 组/ 天。 (10)重心转移训练,10min/ 次,2~3 次/ 天。 (11)ADL 训练:进食训练,穿衣训练,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20min/ 天。 1.3 主要疗效评估量表及并发症观察 (1)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是临床治疗与科研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首选量表[5]。其中“0 分”表示不能做某一动作,“1 分”表示部分能做,“2 分”表示能充分完成。上肢FMA 共66 分,下肢FMA 共34 分。(2)改良Barthel 指数(MBI)是一个全球公认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压疮、下肢静脉血栓。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上下肢F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 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 周治疗后,明显提高了两组患者上下肢FAM 的评分,早期康复组评分高于早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 2.2 治疗前后的MBI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 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 周治疗后,两组患者MBI 指数均有提高,早期康复组优于早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本研究中,入院时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经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早期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3 讨论 脑组织损伤后除了自然恢复过程外,功能的恢复主要在于脑的可塑性和脑的功能重组,而这种功能重建源于运动模式的反复输入和纠正,最终形成新的程序[2]。故尽早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通过良肢位摆放及体位转移等训练,可有效避免肩胛部、足部、腰骶部等部位的长期压迫,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压疮;另外尽早进行上下肢功能训练可减少肩手综合征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卒中迟缓期,通过耸肩及合理的肩关节控制等训练,可有效激活肩部肌群,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干预是行之有效的,一般在发病后1~4d 即可开展训练,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不仅能够为机体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来促进上下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还能预防卒中后与长期卧床相关的继发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 通讯作者- 王海燕 参考文献: [1]任毅,高俊丽.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5):3059-3064. [2]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435. 作者简介: 刘惠芯,1998 年1 月,女,广东省广州市,本科学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康复治疗学。 本文通讯作者:王海燕,山东协和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