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
范文 | 牛丽辉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素质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新闻记者应当具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心理素养以及目标意识、双是人格、阳光幽默、高峰体验等人格素养,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记者;心理素养 一、新时代新闻记者加强心理素养的重要性 新时代背景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只有加强心理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趋势。新闻记者既是新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要牢记自身使命,学习新的传播理论,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了融合发展的趋势,这就使得新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趋势,突破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形成的工作惯性与认知障碍,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同时,还应建立服务意识,通过优质的新闻服务、新颖的新闻报道策划、多维度的表达形式,为大众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新闻产品,满足大众对信息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也是实现其个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新闻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脚奔走、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表达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坚持的职业准则。基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和融媒体的高速发展,重新建构新闻传播媒介,导致了整体新闻传播环境的颠覆性改变。记者在转型过程中仍要坚守职业准则,以确保新闻产品的质量。记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强大与否决定了记者的工作效率高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记者保持自身活力、追求进步的关键。 二、促进能力素养的优质与提升,成就卓越的新闻职业生涯 新闻记者的能力素养受其业务特点所激发,除了专业能力,至少还需要建构起如下三项能力。 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不同职业对认知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新闻记者为了捕捉到鲜活的“头条”或“猛料”,对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格外倚重。新闻记者的观察不同寻常,除了对客观世界敏感,还要善于透视人类的主观世界;除了获取直接经验,还要善于获取间接经验。想象力可以助其探求事件的走向,获取未知经验。思维力是实事求是的利器,帮助记者洞察事件的深层联系,尤其是梳理内在的逻辑关系。新闻记者只有充分发挥各项认知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发现、加工和报道。 2.沟通能力。记者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总要与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者打交道,诸多环节需要人际沟通。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更是处于即时沟通状态,势必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沟通离不开倾听和表达新闻记者在学习阶段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经过实践的打磨,更应该炉火纯青。 3.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实践。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外化、物化和形式化。第27届新闻奖作品评奖办认为:提高发现力,要培养记者创造性采访的能力,在看似“荒漠”的角落发现新闻的“绿洲”。记者的创造性劳动,要求在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四力”上下工夫。脚力到位,笔力才能厚重;眼光敏锐,思想才能独到。无论是范长江走遍大半个中国写下《中国的西北角》,抑或是《“悬崖村”扶贫纪事》等新闻佳作,无一不是用鲜活的故事、细腻的情节感染人、打动人。这些都在说明只有将“四力”融会贯通,才能出佳作、见精品。 三、保持人格素养的平衡与稳定,谱写新闻人奋斗的新时代 能力素养体现的是效率差异,人格素养主要反映个体的风格差异。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很多,笔者采用: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包括气质、性格、品德、信仰和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和魅力等。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认为有16种特质;奥尔波特提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且有7条标准;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并有5个特征;我国学者孙远刚则提出当代人应该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塑造追求卓越的职业人格。 1.目标意识。自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之后,目標意识深入人心。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目标管理也无处不在。记者在处理每一个选题时,都存在目标选择、抱负水平和手段运用三个环节。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考验记者的往往是其目标意识,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双是人格。双是人格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俗称“我好——你好”,认为自己和他人皆处于“好”的心理地位,是个体通往幸福、满足以及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A?哈里斯提出: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以实现一种真正的“我好——你好”的态度。“你很重要,我也很重要。如果我贬低你,实际上我也在贬低我自己。”正是这种心理地位的存在,我们才成为人,既要为自己负责,也为别人负责,这种责任感是对全人类的终极要求。 3.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刻在鞭策我们,新闻记者切不可俯视大众,要深入群众,尊重群众,平等沟通。以组名新闻人王志为例,即使面对死刑犯仍然保持了足够的尊重,倾听才有倾诉,平实才有真相。具备了双是人格,记者就可以不卑不亢,充满正能量,用理性的光辉去洞察社会,深入生活。 3.阳光幽默。阳光指的是个体的公知区域足够大。公知区域又称“约哈里窗户”,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里顿·英格拉姆提出。因为其探索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所以该理论被引入到人际交往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传播学等领域。合作交流共享,是打开约哈里窗户的钥匙,新闻记者面对各式各样的采访对象,公知区域越大,越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越容易拉近距离。 幽默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非敌意的风趣,跟阳光相关,阴郁的人很难幽默起来。当过记者的海明威一向幽默,经常饿着肚子漫步在巴黎街头,却写下了《饥饿是有益的磨练》这篇幽默的大作。阳光与幽默相当于人际沟通中的催化剂和润滑油,会使拥有它的新闻记者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这一点在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上多有体现,提问记者的阳光幽默远远胜过其背景和颜值。 4.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孙远刚认为,通过积极训练,个体每天都可以有高峰体验。越是在挑战性的任务面前,越需要高峰体验。战地前线、抗洪抢险、防治非典、抗震救灾……参与其中的新闻记者是这种高峰体验的实践者。 高峰体验不仅有利于记者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而且有利于其身心健康,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当一个人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行动轻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缓、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的自我感觉。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的我与观察的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少有内在的摩擦。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文从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新闻记者心理素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应当具有哪些优良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人格素养,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与效率的提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