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主巩固诉求下的文武关系定位
范文

    杨露莹

    摘 要:文官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国家的一对重要政治关系,文武关系从而成为民主巩固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在文武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学术界先后出现了“文人领军”、“文武平等”的定位认知,也由此分别产生了“经典文武关系理论”和“新型文武关系理论”,但是,就民主巩固诉求而言,这两种理论和定位认知,均有缺陷。为此,建立在強国家自主性基础上的“合作均衡”的文武关系,才是民主巩固诉求下理想的文武关系定位。

    关键词:民主巩固;文武关系;国家自主性

    随着20世纪后半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席卷,许多国家进行了民主转型。然而,一些国家在民主转型后,并没有成为所谓的民主国家,反而陷入了民主发展的困境之中。即使被视为开启“第四波”民主化浪潮的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不到两年演化为“阿拉伯之冬”,逃脱不了民主回潮的厄运。为此,民主巩固成为除“民主转型”之外的另一个热烈的民主话题,尤其有关民主巩固的影响因素,更是成为热点问题。其中,两次世界大战的军国主义因素,以及一部分军人政权的民主转型,以及一部分国家军事政变频发,从而使得文武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从而作为民主巩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纳入至了民主巩固的研究范畴内。那么,什么样的文武关系才更有利于民主巩固呢?对于文武关系的定位,学术界进行了探讨,并出现了由“文人领军”到“文武平等”的定位认知变迁。如何看待学术界的现有文武关系定位,成为了文武关系研究尤其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一下学术界关于文武关系的定位认知,并基于民主巩固的诉求对其进行评述,进而探讨民主巩固诉求下的理想文武关系。

    一、民主巩固与文武关系:概念界定

    为了便于确定研究主题,有必要对民主巩固与文武关系进行概念界定。

    关于民主巩固的概念,学者众说纷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界定,主要有国际知名政治学家亚当·普沃斯基认为民主巩固是一种防止民主退步的制度①,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民主巩固的标志是国家权力能在每一次的选举之后和平且顺利的移交②,胡安·J·林茨和阿尔弗莱德·斯泰潘认为只有国家内部不再存在一切反民主的资源、组织机构和势力才能达到民主巩固的状态③。应该说,各位学者由于出发点和关注领域不一样,导致对民主巩固的涵义各有看法。但是总体来讲,民主是一种体制,所谓的民主巩固是在国家进行民主转型之后使民主政权变得更强的一种过程,其中包含国家制度、领袖行为和政治文化等④。

    而文武关系则指的是社会上的公众和军事力量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共识,但是在特定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它是指军事力量与合法建立的公共权威之间所存在的关系⑤。亨廷顿对于文武关系的涵义分析,囊括了广泛的角度和特定的政治语境,是与大众认知相符合的。具体而言,在广泛的角度上,文武关系指涉的是武装力量与非武装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文武关系包含的就是军队在合法政府中的主从关系,以及文武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者虽不相同但也不完全不同,因为二者虽然职能不同,但却存在于同一国家。当然,就民主巩固而言,文武关系指的是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文”代指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文官政府,“武”指代的是拥有强大武器军备的军方力量,于是军队对于民选政府是否服从就成为了文武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民主巩固的诉求下,可以将文武关系的涵义确定为国家内部的文官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二、既有的文武关系定位

    在亨廷顿开创了文武关系理论以后,关于文武关系的定位就成为了文武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而围绕着文武关系的定位问题,随着认真的深化,先后形成了“文人领军”、“文武平等”的看法,也由此先后形成了“经典文武关系理论”、“新型文武关系理论”。

    “文人领军”的文武关系。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文武关系问题上,以亨廷顿、简诺维茨等为代表的经典文武关系理论开创者认为,为了避免职业化的军官群体和军队无法自律,尤其是防止军队干政、军事政变,必须建构合理的文武关系模式,军官应该接受文官控制,坚决将服从作为军人的天职⑥。他们指出,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职能,以促进国家的民主巩固,军队国有化是必要条件之一,可以扩充军备、训练专业的军事队伍以保障国家安全,但要严防军队干预国家政治。又如,美国学者J·塞缪尔·菲奇认为,良好的文武关系首先应该是军事力量要在政治上从属于文官集团的领导;其次,应该要有合法的政策依法保护民选出来的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力量的权力;最后,军方的活动必须受到约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⑦。菲奇所提出的这三个构建良好文武关系的关键因素,都指出要约束军队的权力,并没有对文官政府做出任何的要求和限制。再如,芬纳认为,想要建立民主的文武关系就要防止军队干政,而这过程中的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文官至上⑧。总之,上述观点都认为,军官应该服从文官的权威,服从文官控制的职业化军官群体和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强调认同军队理应国家化。在这种理论视域下,延续“文管武”的传统,严防军队参与国家政治,这样的文武关系方能有利于民主巩固。

    应该说,“经典文武关系理论”者认为要坚持文人领军,严防军队干政,这一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主张文武分离是不可取的。因为政府和军队都是国家内部的重要组成机构,共同承担着国家安全和稳定的责任。虽然文官政府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但是在军事方面,军队或许更為擅长,因此,在重大军事战略决策上,文官政府还要依赖军方给出的专业建议。另外,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经典文武关系理论”主要基于美国文武关系的经验,并未将其余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制度建设纳入考量。例如,对于军事政变频发的新兴民主国家而言,采用文武严重分离的文武关系,则是不利于民主巩固的。此外,在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经典文武关系理论者所提倡的军事专业最大化的“客观文人控制”方案下,军队在不断扩充军备能力的同时,不免会想要参与政策执行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一旦军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便容易引发军事政变,同样不利于民主巩固。

    “文武平等”的文武关系。正因为“经典文武关系理论”存在着前文所述的缺陷,自其问世以来,就不断受到质疑。“新型文武关系理论”者通常认为,国家与军队同属一个社会,要想保证国家的民主巩固,政府与军队应该保持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方压制另一方,这与亨廷顿的“客观文人控制”的观点不符。“新型文武关系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萨姆·萨克斯安。他构建了一种新的文武关系模型,即“均衡模型”。该模型强调政府和军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平行”和“友善对抗”的“均衡”状态⑨。他认为,民主化社会中的良好文武关系是由军队和社会之间所形成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出现,主要依靠职业军队和重要的政治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模式,以及作为政治行为者的军事机构之行使权力所促成。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军队干政一般有其历史渊源。例如,美国学者戴维·摩尔指出,倘若文官政府强行插手军方事物,削减军队权力,会让军队感觉自己利益受损,容易出现不可控局势。总的来说,摩尔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他对“经典文武关系理论”的一种建议,因为他主张国家对于军队的管理变革应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温和形式⑩,毕竟文武关系的融洽与僵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与民主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修正了分离的文武关系,“新型文武关系理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典文武关系理论”。但是“新型文武关系理论”过于强调文武关系的均衡,认为政府和军队应该拥有同等地位。因为国家的重要武装力量几乎全部掌握在军队手中,尽管文官政府和军队拥有同等地位,但从武装力量来看,文官政府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况且军队既然与文官政府享有同等地位,那不免会参与国家政治,而由于文官政府与军队风格迥异的处事方式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情况。如果军队因此发动政变干预政治,那么处于武装力量劣势中的文官政府是无可奈何的,这样的文武关系一样难以在民主巩固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鉴于军队的行事轨迹难以掌控,对军队权力做出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则是民主巩固诉求下文武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三、民主巩固诉求下的文武关系定位

    每个国家的文武关系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新型文武关系理论”的形成,不仅如前文所述是对“经典文武关系理论”所进行的补充,更是为世界上众多不同的国家提供了新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内部文武关系的均衡与否直接体现出的是国家的治理能力。虽然对于民主巩固而言,不论是“新型文武关系理论”还是“经典文武关系理论”所提出的文武关系定位,都不是民主巩固诉求下的理想文武关系定位。但是,二者对于文武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对此,在民主巩固的诉求下,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两种理论,通过对两种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经典文武关系理论”与“新型文武关系理论”交叉运用,对文武关系进一步定位。具体而言,首先正如国内学者李月军所言,将新旧文武关系理论结合研究,可以得出完整的分析和有说服力的结论11。也就是说既要坚持文人领军,又要保证军政公平,即在保证文官政府对军队控制权的同时,也要有合法政策保障军队的利益不受侵害。对此,道格拉斯?布莱德在从地位关系和责任关系两个维度探讨文武关系时也指出,政府和军队在地位上应该是文官政府控制军队,但是在责任上文官政府和军队共同承担着国家安全责任12。由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只有既合作又均衡的文武关系,方能帮助迫切需要整合文武关系以促进民主巩固的国家。

    另外,正如前文指出,虽然导致民主不稳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于军事政变频发的国家来说,文武关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由于文武关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导致政府与军队不和,二者难以在国家决策和执行中达成一致,致使一个国家的民主巩固遭遇困境。而事实上,文武关系之所以容易出现裂痕的主要原因,在于军队和政府的利益冲突。一方面,文官政府会因为长期接受“文人领军”的意识形态熏陶,而以为自己高于军队,对军队的操控过于随意,甚至触犯到军队利益13。长此以往,军队与政府之间容易生出间隙,难以避免武装冲突,致使文武关系僵化。另一方面,军队本身拥有超强的武装力量,倘若军队长期独立于其他政治机构存在,再加上军队首领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容易与文官政府产生隔阂,引发武装冲突,促使文武关系失衡。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合作均衡的文武关系形态才是民主巩固诉求下的理想定位,尤其是对于从威权主义国家转型而来的新兴民主国家。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国家一般擁有军队干政的历史传统。在这种条件下的文武关系,要想保持均衡状态,则需要一种凌驾于二者之上的国家力量,对军队和政府进行明确的职能分配,约束二者建立“合作”的共识,防止二者产生利益冲突。而这就需要国家具备超强的自主性。所谓国家自主性指涉的是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具体体现为国家通过自身的能力和行为对不同利益群体进行整合,平衡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以促进国家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4,从而保证国家的民主巩固。国家在较强自主性的情形下,可以均衡政府和军队的利益。具体而言,在共同保证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会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要求政府和军队各司其职:文官政府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使其自身拥有能够有效约束军队的合法能力,但却不得妨碍军队的正当利益;与此同时,军队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加强军事技巧和扩充军备能力,军事活动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军队还要保证对文官政府的永远忠诚,不可威胁到文官政府的合法执政权。只有这样,方可实现文武关系的合作均衡状态,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定与民主巩固。

    综上所述,合作均衡的文武关系是民主巩固诉求下的理想文武关系定位。而要保持合作均衡的文武关系状态,则需要国家自主性作为保证,需要利用国家自主性的力量保障政府和军队二者的利益均衡。否则,如果文武关系长期失衡容易导致政治分裂,则不利于民主巩固。总之,文武关系所涉及的政府和军队,都是一个国家进行民主巩固的所必需的重要政治机构。尽管合作均衡的文武关系对于促进国家民主巩固不是唯一的条件,却是其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

    注:

    ① 亚当·普沃斯基著,包雅均译.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②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聯书店,1998.

    ③ John Linz and Alfred Stepan,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ern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④ 陈尧.民主巩固学:民主化研究的新领域[J].社会科学,2007(07):77-85.

    ⑤ 塞缪尔·亨廷顿著,李晟译.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⑥ 塞缪尔·亨廷顿著,李晟译.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⑦ J. Samuel Fitch, The Armed and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

    ⑧ 芬纳 :《马背上的人———军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战学校军事社会学研究中心.1997 .

    ⑨ 萨姆·萨克斯安. 超越战场--新军事专业主义[M].拍盖蒙出版社,1981.

    ⑩ David Morell,“Alternatives to Military Rule in Thailand”Armed Forces&Society,Vol.l,No.3,1974,p300.

    11 李月军.新文武关系理论:范式替代抑或理论补充[J].军事历史研究,2010(02):143-153.

    12 Douglas L.Bland,“A Unified Theory of Civil - Military Relations”,Armed Forces & Society, Vol.26,No.1,Fall 1999.

    13 柴宏帅,南东风.美国文武关系的研究核心及其争论焦点[J].军事历史研究,2010(01):149-153.

    14 任勇.国家自主性: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变量[J].重庆社会科学,2004(Z1):133-136.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8013032011)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