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碘海醇中间体及原料药的合成研究 |
范文 | 刘春 李嘉驹 代玉兰
摘 要:通过筛选催化剂,改进原料药,合成碘海醇中间体及原料药。目前从磷矿处理液中提取碘项目已取得成功,本方案通过筛选催化剂,改进原料药,合成制备碘海醇中间体及其原料药[1]。 关键词:碘海醇;合成;原料药 中图分类号:TQ4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8-0216-02 1 现有技术路线分析 目前主要形成了三条的技术路线。 1.1 技术路线1 最早提出的技术路线是以5-硝基-1,3-二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酰胺化,还原,再酰化,最后N-烷基化而获得碘海醇粗品(如图1所示)。 这条路线的总收率较低,碘海醇原料药的纯化十分繁琐和昂贵[2]。 1.2 技术路线2 该条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的收率是65%,第二步与1-氨基-2,3-丙二醇酰化收率是80%,与3-氯-1,2-丙二醇进行N-烷基化的收率是54%。 本专利技术对这条路线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单步反应的收率。按路线(如图2所示)合成碘海醇在技术和经济上更占优势[3]。 1.3 技术路线3 该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和前两条路线相比,收率有了较大提高,成本下降,操作安全性好[4]。 2 该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 2.1 合成碘海醇起始原料 技术路线3中所用的起始原料为5-氨基-2,4,6-三碘-1,3-二苯甲酰氯[5],但该原料价格昂贵,不利于降低碘海醇的制备成本,因此选用价格较低的5-硝基-1,3-二苯甲酸,经还原、碘化、酰氯化可以很方便得到起始原料5-氨基-2,4,6-三碘-1,3-二苯甲酰氯。 2.1.1 还原 该反应缺点是反应需在压力反应器密闭进行,时间较长(24h),操作上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用以下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 该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时间短(2h)左右,收率较高。 2.1.2 碘化 该反应的产率为80%左右。 2.1.3 合成二酰氯 该实验中使用过量的SOCl2,既作试剂也作溶剂,过量的SOCl2和催化剂可以蒸馏回收用于下批次反應。常用的催化剂是DMF[6],但DMF也会产生以下缺点:(1)需升温到90℃左右才能使反应完全,在此温度下,催化剂会部分分解,并和底物反应生成不溶的、组成不确定的副产物。(2)有文献报道DMF和SOCl2合用时,会形成有毒副产物(Levin, D. Org. Proc. Res. DeV. 1997, 1,182)。 因此,我们对催化剂进行优化,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或四甲基脲为催化剂,文献中报道这两种催化剂具有和DMF相似的催化活性、并可克服上述缺点。 2.2 碘海醇中间体Ⅰ、Ⅱ和原料药的制备 获得制备碘海醇的起始原料5-氨基-2,4,6-三碘基-1, 3-二苯甲酰氯后,采取以下路线来合成碘海醇中间体Ⅰ、Ⅱ和原料药。 2.2.1 中间体Ⅰ和5-酰胺二酰氯的合成 实施方案A:100g 5-氨基-2,4,6-三碘-1,3-二苯甲酰氯悬浮在500g冰醋酸中,缓慢加入60gSOCl2,反应3h,冷却后,所生成沉淀过滤回收,余液先用醋酸然后用水洗,母液中继续产生的沉淀和第一次所生成沉淀合并,可获得100g左右的产物,产率约93%(如图4所示)。 实施方案B:采用乙酰氯代替冰醋酸做酰化试剂,反应在双极性溶剂中进行,溶剂可选DMF,二甲基乙酰胺(DMA),二甲基亚砜(DMSO)或N-甲基吡咯烷酮。乙酰氯用量是二酰氯底物的1.5~3倍,反应时间24h以上,产物收集是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滴入冰水中,沉淀出产物,过滤收集。反应产率和实施方案A相当。 2.2.2 中间体Ⅱ的合成 实施方案:370.4g5-乙酰-二酰氯(底物)溶于741.0gDMA,232.8g1-氨基-2,3-丙二醇溶于DMA,然后在0℃滴加入底物的DMA溶液中,两小时滴完(如图5所示)。反应在25℃反应7h进行完全。在真空度12mmHg,92℃蒸出DMA至干,冷却到50℃,残余物用950g甲醇和500g水溶解,混合物用7%NaOH溶液(质量浓度)调节pH值为10.5,并通过反复加入NaOH维持pH在10.5,使之形成5-乙酰氨基-N,N-双(2,3-二羟丙基)-2,4,6-1,3-苯二甲酰胺钠盐。将产物沉淀和1-氨基-2,3-丙二醇的回收后,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加入36%HCl调节pH值到1.0,沉淀产物,过滤收集,干燥。母液浓缩近干,加入500g水,透过2000mLNa型Amberjet1200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氨基-2,3-丙二醇用7%氨水提取回收。 2.2.3碘海醇原料药的制备 实施方案:5-乙酰氨基-2,4,6-三碘-N,N-双(2,3-二羟丙基)-1,3-二苯甲酰胺,1,2-丙二醇为溶剂,加入甲醇钠甲醇溶液,50℃搅拌溶解,减压回收过量甲醇,冷却至室温,加入3-氯-1,2-丙二醇,室温搅拌48h。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至干,冷却,向剩余物加入甲醇,过滤,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水,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搅拌2h,滤去树脂,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冷却,向剩余物加入正丁醇研磨,析出白色固体,得粗品,用正丁醇重结晶后的产率约82%(如图6所示)。 技术风险及障碍:在进行N-烷基化步骤时,会伴随O-烷基化,可能形成多种副产物,导致产物分离困难。 合成路线优化方案:在N-烷基化前在2,3位侧链烷基上引入氨基丙缩酮,在烷基化步骤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甲醇-水体系脱去缩酮而获得碘海醇原料药(如图7所示)。 优点:预防O-烷基化副产物的产生,后处理中用阳离子释放H质子方式除去保护基,避免后处理中需采用重结晶来除去O-烷基化副产物。改进后反应时间缩短,操作简便安全,成本降低,能耗少。 参考文献 [1] 陈朝晖,董晓莉.离子色谱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J].现代科学仪器,2004(5):65. [2] 陈昭平,罗来涛.酸处理对海泡石表面及其结构性质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68-72. [3] 陈兆能,邱泽麟,余经洪.试验分析与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4] 黄宪.新编有机合成化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5] 包丙男.近年来发展的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6,7(5):275-277. [6] 吴恩惠.介绍经肾排泄水溶性碘造影剂[J].中华放射性杂志,1992,26(2):131-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