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 |
范文 | 王改改 摘 要:为实现小学生的均衡发展,当前很多小学通过建设合唱班级的形式开展合唱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但是教学活动取得的效果较为一般。基于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本文探究了當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让小学的合唱教学取得更好成效。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 一、引言 小学合唱教学当前采用的方式为教师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学生不能按照自身意愿开展学习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降低了合唱教学的开展质量。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知识讲解、创新性培养、默契度培养等多个方面,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就可以视作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學方案落后 教学方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框架,当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合理时,自然无法采用有效程度更高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很多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然而很多小学生对这类理论性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其实践过程,导致教学有效性不足。另外虽然一些教师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实践方法为要求学生模仿自身的歌曲演唱过程,未能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应用的角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性较差。 (二)教师干涉过多 虽然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到合唱教学中,但是教师也需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由组队的方法高效学习,在当前的很多小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练习过程的干涉过多,在很短时间内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降低教学有效性。 另外音乐本来就有很高的个性化特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思路、喜欢的音乐类型、知识接收方法等方面,教师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教师的想法会强加到学生身上,破坏了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生适应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并且新的学习方法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两个方面降低了教学有效性。 (三)忽略练习过程 很多教师存在的教学误区为,只要完成全面深度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就能够合理应用这些知识,学生的练习质量必然上升。这种想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大量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当其练习时间不足时,必然无法深度掌握基础音乐知识,降低了教学有效性。 另外合唱教学有其特殊性,即合唱中拥有多个声部,不同声部的学生除了要能够抵抗干扰,还要具备很好的默契度,这些内容都需要经过大量练习达到学习效果。当教师忽略练习过程时,学生无法掌握合唱学习中的所有知识点,致使教学有效性不足。 三、提高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设“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音乐学习中,理论知识能够更好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所以合唱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必不可少,但是传统方法的有效性较差,本文提出的方法为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质量。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现有乐器辅助教学,即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后,借助乐器演示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例如学生节奏训练中,教师讲解二拍子基础节奏,使用小鼓展示二拍子的表现形式,完成该项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乐器,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展示的旋律敲击出对应节奏。基础节奏训练工作与后续的歌曲节奏分隔工作衔接,让学生的节奏掌握能力逐渐提高。 (二)合理确定教学参与程度 音乐教学由于其特殊性,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方法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合理参与学生的学习时间中,让学生选择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案。本文认为教师参与程度的标准为,知识讲解过程中需要全面参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练习过程降低参与程度,让学生之间查漏补缺,最终确立最佳学习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确定理论讲解和课后练习的时间分配情况,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某班级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课堂讲解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合唱技巧等,同时在授课中按照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学生声部。教师讲解完成后,让学生练习,初始阶段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曲目,比如选择的歌曲为《赶海的小姑娘》,教师观察不同声部学生的演唱效果,第一声部的指导内容为学生的音量、速度等,第二声部指导内容为如何融入到合唱中,讲解完成后教师将练习现场交还给学生,后续工作为,教师定期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当班级学生能够完整演唱教师选择的所有曲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歌曲,教师只开展基础的指导工作。 (三)重视合唱教学练习过程 合唱教学的练习过程为核心教学内容,上文中的案例提出了该教学内容的开展方法,本文在案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练习教学的开展方法。合唱练习教学中,可分为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教学阶段,该过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差,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方法为,不参与学生的练习过程,但是每天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找到合唱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发现第二声部的学生受第一声部学生的影响效果较大,教师要求第一声部的学生后续练习中适当降低音量,继续观察效果,提高融合性后,第一声部学生逐渐提高音量。 第二阶段为长期练习后的教学阶段,该过程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默契度,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达成目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在建成的小组内练习,该过程不但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其余声部的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加强彼此间的了解程度,在小组运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改变小组中的成员构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方案落后、教师干涉过多和忽略练习过程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有效性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建成“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合理确定教学参与程度等措施达成目的,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申欢欢.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4):158+160. [2]郎荣荣.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43+245. [3]杨宇.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17(20):36-37. [4]谷玲利.浅谈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7,37(02):162. [5]鲁小英.浅谈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方式[J].北方音乐,2017,37(01):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