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高校学科馆员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
范文

    吕咏梅 李小燕

    摘? 要: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和高素质人才,要发挥信息集散中心的优势,走出校园,服务地方经济。该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个人期望与组织需要密切相符对提升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心理契约形成过程和如何培养学科馆员的积极心理契约,促进学科馆员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需求的密切结合,提升学科馆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强化个人归属感和提高工作忠诚度,实现个人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学科馆员? 地方经济服务? 心理契约? 激励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202-03

    Constructing the Information Bridge between University Subject Librarian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tivation Based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LV Yongmei? LI Xiaoya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Library, Ji'an, Jiangxi Province, 343009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abundant literature resources, perfect service facilities and high-quality talent.We should exert the advantage of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centre of information and try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out of the cam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close match between personal expectation and organizations nee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ubject libr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how to develop their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during subject librarians' service of the local economy is studi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lose match between their personal career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 It also aim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self-worth on subject librarian, strengthen the personal belonging and improve work loyalty to realize the win-win goal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bject librarian; Local economic services;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otivate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概念,定义为“个人将所有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心理契约虽然是一种尚未正式书面化的非正式的无形契约,在实际管理中却能发挥超出有形契约的影响和作用[2]。心理契约的研究发展引起了图书情报学界的重视,图书馆与馆员、馆员与读者等各层面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发展趋势与主流模式,学科馆员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信息资源优势和掌握着一定信息服务手段的学科馆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是发展的必然,尤其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从心理契约角度思考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心理契约的形成

    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心理契约来自馆员对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感知与心理认知,是学科馆员与地方政府相关组织之间的一系列相互期望的总和。这种期望影响着馆员的行为和态度,决定了服务地方经济的成效和努力程度。只有当组织提供的诱因是员工期望的或者超过了员工的期望时,员工才愿意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继续做出贡献[3]。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科馆员会逐渐建立起平衡型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也逐渐明晰化[4]。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心理契约形成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知与尝试阶段。高校学科馆员一直来的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教学和科研,对象和内容单一固化,而服务社会经济需要充分地了解社会需求和经济建设的目标,高校提出工作要求,学科馆员接受组织任务开展工作;第二阶段是探索与建立模式阶段。通过与地方部门的沟通交流,解决服务单位的信息诉求,学科馆员逐步建立起专门的服务模式,并不断地调整服务方向和策略。第三阶段是完善与自我认同阶段。随着服务成果显现,学科馆员逐步意识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开始主动制定完善的服务计划,整理服务工作经验,提升服务能力。第四阶段是追求社会认同阶段。科馆员已熟悉工作特点,能牢牢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诉求,积极主动性增强,心理契约基本形成,从而致力社会认同,寻求更大的责任。

    2? 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心理发展特点

    卢梭将心理契约分解为两个维度: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前者是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短期性契约,指员工对组织提供的工作条件、薪资标准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后者是以情感寄托为基础的长期性契约,指员工与组织之间有着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的交互关系[5]。关系心理契约强调长期的、非物质的叫唤,主要关注情感性和开放性的承诺[6]。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心理契约特点就是一个从交易型心理契约向关系型心理契约显著转变的过程,从最初单方面接受组织任务到自我主动服务再到追求社会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

    3? 积极心理契约对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激励作用

    物质的奖励并不能让馆员对地方经济的信息服务做到长期的“真心实意”,学科馆员要对地方提供信息服务做到“贴心与合适”,依赖于心理契约的激励,工作本身、认可、责任、进步、成效等深层心理需求被满足才是信息服務不竭的动力。

    3.1 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需求的高度融合

    心理契约反映的是组织与员工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7]。个人职业规划源于对内心的自我约束与要求,是对未来自己发展的期盼和展望,图书馆在学校属于教辅单位,学科馆员对未来发展定位一直不是很高,高校让学科馆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必将扩大视野,增加见识,增强内心对工作的认同感,心理由交易需求向自我实现需求转变,让个人规划与高校服务社会的需求高度融合,搭上双赢的快车。

    3.2 提升馆员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促进良性循环

    高校学科馆员初始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对象与范围局限于校内,受众面小,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学科馆员做出的成绩,并不能带来自我价值的完全认同感,而走向社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专业分析报告和参考咨询服务,所有的工作都会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显性成效,让馆员提升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提高了社会认识度,从而更有信心动力敦促自己进步,形成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3.3 多变的工作对象与需求,不断强化个人归属感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是建立社会关系、强化归属感的重要内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和实际成果是学科馆员发展的动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服务需求往往需要“同乐”而非“独乐”,人们的服务满足感有很多是从他人身上或外部因素上获得的,而非服务本身[8]。此服务的完成不断强化了学科馆员的归属感,提升了对信息服务工作的忠诚度。

    4? 结语

    高校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其对地方服务的饱满激情与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持续有效的学科馆员激励机制。永远不要放弃对用户的信息行为探索和对他们的关怀。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学科馆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才能真正掷地有声。

    参考文献

    [1]?谭璐.心理契约视阈下图书馆青年馆员智慧能力提升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38(1):44-46.

    [2]?王佩佩.心理契约与现代管理的契合机制及其构建[J].求索,2015(6):100-104.

    [3]?郭骁.构建服务组织员工与消费者之间的“真诚陪伴”——基于“心理契约”的激励[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6):33-35.

    [4]?孙玉琴.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和谐学科馆员团队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1(5):33-35,72.

    [5]?刘华.心理契约视阈下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2020(4):37-39.

    [6]?王梦.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的实证研究[J].人力资源,2020(3):147-149.

    [7]?王妙燕.浅谈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新入职员工的激励措施——以厦门易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2018(36):210-212.

    [8]?顾立平.介于用户和图书馆员的心理契约——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54(13):63-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