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劳动育人在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途径中的探索研究 |
范文 | 陈嵌 摘要:众所周知,劳动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通过劳动育人使学生提高思想内涵,更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内容,同时将这一价值观作为劳动价值的先导,深刻、全面的阐述和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借此进一步灌输劳动教育推进大学生思维模式。而这种劳动育人的模式也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劳动育人;高效学生思想教育;探索;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第二十八次教育专题大会上提出,“在新时期,我国各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思想教育的途径,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将劳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教育部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新变化,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把握这一时代主题价值和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才能贯彻劳动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关联性和契合点,培养出兼具技术能力和思想高度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就劳动育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方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给予一定的帮助。 一、劳动育人对当今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一)劳动育人符合马克思理论教育的核心理念 从劳动教育的理论的角度来说,它是我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应用的重要载体。马克思理论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也通过劳动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人类成千百年来的文明发展以来都是因为劳动而创造的。同时,劳动也能让人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总的来说,通过劳动育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当今高校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理论上来说,劳动决定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在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以往存在的相关的实践和理论差异,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由神灵而创造的”;而马克思主义却认为,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自然演化的产物,不过决定人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就是劳动。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人从根本上摆脱原始社会形态。马克思曾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意识和观念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所参与的物质活动所决定的,人们通过劳动与物质进行交往,就构成了现实的生活。”人从哪里来?人的思想从哪里来,一直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与否,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其次,劳动育人这一教育观念全面的践行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曾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深入的剖析了马克思的重要贡献,即: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论这两大学科。通过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剥削的本质,进而对剩余价值进行了准确定义,由此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根本矛盾。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正确性。 最后,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够帮助我国青年一代人们对于探索未来、改变未来形成正确的前进导向。人类文明之所以在当今呈现出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就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的努力所创造的。对于这一真理,往往在不同历史学观点上出现了很大的争议,这也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干扰。所以,我们就要从根本上展现出劳动对于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清人类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关系,让学生在遇到困境时,也能够坚强的战胜困难并养成正确的挫折观[1]。 (二)劳动育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一个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否健康,将会引领着整个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从这一角度而言,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否在我国进行有效的延续和发扬光大,能否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终极目标,关键就取决于青少年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是否强烈。想让高校和青年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就要从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普及。由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都和劳动存在很大的关联,劳动从国家的民主、和谐、富强等方面都息息相关,只有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才能让国家更加和谐昌盛。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说,以往剥削阶级通过不合理制度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所以这种方式难以实现社会的统筹和全面发展。反过来看,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正确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才能從真正意义上塑造出友善、诚信、爱国的价值内涵。没有劳动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也没有个人的发展。通常来说,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一些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正是由于对劳动价值和劳动教育的缺失,没有在社会中将劳动的价值进行普及和宣传。 二、开展劳动育人工作的内在含义 (一)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培养和灌输,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思想教育工作是否真正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理想信念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内容,其中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首先,劳动教育从自身来看就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教育,这种教育表达着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和发展内容。由于世界的文明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们通过实践和劳动就能够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规律,进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从这个角度进行理解,能够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到理想信念和劳动的关联;第二,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理想信念化为整体的感悟和自身的生活习惯,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价值观进行碰撞和影响,让他们深刻的让他们印象深刻,使理论结合实际,将书本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超越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论和唯心主义理论内容,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了人和劳动之间的重要关系。所以,如何将“人”的本质进行现实化、理论化,可以通过青年学生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在实践中使形成新的认识,突破自我,进而不断构建最新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从实践能力上进行劳动育人教育 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内容,它比以往的哲学流派更能够全面的解释世界和分析世界。所以,在马克思理论中明显的阐述出要改造社会和认识社会的需要,让人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通过劳动加强实践的认识程度,通过劳动来改变世界。所以,当今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正是基于劳动观念下一种社会实践理念的提升,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高校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帮助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劳动育人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是结合社会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识体系,通过人们劳动和时间的变化,就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将劳动的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过程中,也成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一)创新教育的主体内容 把握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具体的是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体化的关系,并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思想教育具有复杂性,其重点就在于对人的工作需要通过一类人对另一类人进行指导工作和传授的一种交流人、融入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将理论和实践内容割裂开来看,在高校思想教育课堂中就不容易让学生產生共情,使思想教育的目标达不到既定的要求,难以通过思想理论教育的形式来转变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以,要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是要进行主体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大学生主动投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融合来构建大学生的思维格局,向大学生正确的灌输劳动价值观内容。同时,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出现,也是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探索的。通过教育过程和渗透之间的劳动教育,内容本身之间就存在着相互的意义,所以在劳动过程中要相互的尊重,不断克服困难,进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知均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不能通过课题内容进行二分法,而是要区分、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劳动教育这种以身作则的方法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内心,理解劳动教育史教育的深层次含义。 (二)创新教育形式和途径 思想教育的创新是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目标而设定的。当今,高校学生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要不断的进行尝试和创新,在新时代结合劳动教育者的特点,不断的推进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第一,可以在教育过程中采取融合式教育的方法。由于思想教育是一套整体的系统内容,不是简单各类元素的叠加,需要一个整体教育体系构建。教师队伍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在教材的选取中要博采众长,结合学生的需求构建劳动教学方案。同时,也要结合德、智、体、美、劳相互结合的方法,来更多的体现劳动的社会性和交互性;第二,要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由于人是社会性动物,并非机器或抽象的内容,要想获得思想教育的深入,就要在人的情感上下工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强化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体验性,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亲身的体验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三是要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思想教育并不是相关技能的教育,而是对历史、社会政治各种价值观的阐述,所以更适合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考验,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结合劳动育人的理念和方法论,健全并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帮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子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对策研究[J].学生管理,202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