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在心理咨询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范文

    吴志成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其身心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不断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长出一些不利因素,对小学生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作用。产生消极作用的不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观念的多元化等都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温馨气氛减少。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恰当的管教方式等,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从学校方面看,测验考试、分数排位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加,使小学生常常处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可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下面就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咨询的知识及在教育工作的实践并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谈谈怎样和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一、做好接受咨询学生的信息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是建立医患信任的前提基础,只要有了这个前提基础,心里咨询工作就会变得容易一些,从而可以更快的为病患减轻并解除痛苦。

    在会谈前时,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很有必要向来访学生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获得安全感,从而保证其自我探索的进行。因此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信赖的氛围,使其获得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一般未经学生本人许可或法律不允许,不得泄露学生秘密。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引用和科研写作、活动交流时,须隐去学生姓名、住址、电话等可以辨认出特定个人的个人化信息,等等。

    二、对接受咨询学生的态度要热情友好、温和对待。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可利用学校现有音像设备如广播、电视、黑板报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开展心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心理问题时,能自愿主动接受心理咨询。

    会谈时,来访者往往比较紧张、局促,因此心理辅导老师的态度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热情友好的态度给人以亲切感,可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对来访者所谈的内心问题,不管是常规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表示出极大的热情,都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问题的陈述,并把它当作新颖的、独特的问题来处理。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用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谈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是有归因的,单纯地学生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三、对接受接受咨询学生要平等、尊重和溫暖。

    辅导者必须对受辅者保持平等态度。这种态度是建立辅导关系的基础。辅导老师不以长者、居上者身份自居,承认在辅导过程中双方有同样的权利。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选择的自由。在辅导学生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培养这种平等待人的态度,以自己的平等待人去诱导学生的平等意识、使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拉近,进而实现平等无间的交流。

    尊重和温暖与接纳有密切关系,接纳是尊重的前提。尊重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关系的聆听和回应来实现的。投入地倾听,表达对当事人的同感理解。对受辅者保持非评价,非批判态度。对当事人的行为或某些消极品质,可以不赞成甚至表示反对,但不强求别人按自己希望的样子生活,不把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强加于人。能够容许受辅者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解决自己困难。

    创造一种温暖的氛围。温暖是通过语调、表情、姿势、动作等非言语式来表达的。面部表情中最应注意的是目光接触。辅导者看着受辅者,表示你对他的谈话感兴趣,并有支持鼓励的作用。你的眼睛仿佛在说:“我听着你,我愿意听你说,我理解你。”若谈话触及某个令人尴尬的问题时,应避开对方。

    四、对接受咨询学生要真诚。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老师应以“真正的我”的身份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会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扮演角色,或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诚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真诚能导致信任和喜爱、能促进自由探索和更开放的交流。设想一下:学生鼓了很大的勇气,来到咨询室,不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表演,相反,咨询老师的真诚能给来访的学生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让他同样真诚的信任你,并把他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

    因此,老师必须与学生真诚相待,强调来去自由,这是建立互信的基础,这种基础会使来访学生以后主动前来咨询。这样,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就比较容易。在咨询开始的阶段,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相待尤为重要,它是进行有效咨询的保证。

    五、与接受咨询学生保持同感理解。

    同感理解就是辅导得设身处地投入地去倾听受辅者,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去体验他的内心感受。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烦乱,“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同感不是同情,同感并无怜悯成分,而是去体察对方的心情,留意对方反馈性反应,关键是看对方是否感到你准确地理解了他。这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教育工作时,同样有效。当要批评教育一个孩子时,我们如果能先运用同感理解进行交谈,再向他指出错误和如何改进,这比说教式和批判式更有效果。因为问题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他认为良好的动机,一定要理解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直面他们的内心感受,并且用适当的方式把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使心理咨询老师能够把握到学生的需要所在并给他们提供必要、适当的建议或者方法。

    六、对接受咨询学生要接纳和积极关注。

    接纳和积极关注是同一个意思;它是辅导者对受辅者的一种态度。辅导得对受辅者有一种温情的关切之感,这种关怀是无目的、不指望回报的,是一种喜欢他,想为他做点什么似的感受。虽然受辅者身上会有许多问题、劣迹,但辅导者必须宽容、理解、不能表现出厌恶、拒绝或批评。深信当事人身上潜在的积极力量,靠这种力量,他将能够克服缺陷,走向成熟。这就是辅导者应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品质,它能超越个人价值观,保持关爱之心。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融洽的关系,就没法保证咨询活动顺利进行,没有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心理咨询在小学生中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为心理咨询者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而且要用心去对待这项工作,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给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