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与俄国外交 |
范文 | 摘要: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的一个重要的外交行动。俄国采取这一行动背后的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国际局势变化以及俄国外交自身的发展。俄国通过这一政策实现了维护海上利益和提高国家地位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从武装中立政策的形成到实施,俄国的外交政策完成了从“北方体系”到“希腊计划”的过渡。 关键词: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俄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K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3-0062-05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随着俄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军事上的扩张,俄国的国际地位达到历史上的一个制高点,开始在国际局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便是其中的一个体现。俄国的外交政策的视野从局限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区域扩大到世界的范围。 一、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的背景和原因 (一)欧洲局势的变化 18世纪以来,欧洲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国和法国的争霸破坏了欧洲各国在外交上奉行的均势原则。七年战争(1763—1776年)结束后,英国在与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争夺中取胜,欧洲的力量平衡受到破坏。英国夺取了北美、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确立了在海上的霸权,在海上航运和贸易上占据了优势的地位。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和威望则大为削弱。此后,寻求一切机会削弱英国便成为法国在外交上的目标。英国在海上的优势地位成为英国推行其海上行为准则的基础,英国要求对中立贸易进行更多的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在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之前,欧洲各国在历次战争中已经出现类似于这项宣言的主张和外交行动。其主张最初出现在1613年丹麦与瑞典战争结束后,同年5月吕贝克①和荷兰签订的旨在对抗丹麦威胁的联盟条约中,其中包括了保障联盟成员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中立贸易条款。②在18世纪,丹麦、瑞典以及荷兰等传统上依靠海洋进行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国家相当重视自身的海上利益。但是由于其实力难以与欧陆大国法国和后来居上的英国抗衡,“武装中立”便成为这些国家在保护其海上运输和贸易的一种手段。18世纪以来,北欧的丹麦等国成为这种政策的倡导者③。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便受到这种长期实践的影响。 (二)美国独立战争 这一时期对国际局势影响最大的事件便是美国独立战争。围绕北美独立战争,西欧两个强大的国家——英国与法国陷入了冲突。从战争开始,法国就和北美殖民地的代表接触,并同意给予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在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后,双方宣布结盟。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正式缔结同盟条约,并于1778年6月向英軍开战。1779年6月,西班牙支持法国对抗英国。法国的目的在于争夺西印度群岛等殖民地,恢复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在贸易方面引起了北欧各国的忧虑。在贸易关系上,大不列颠为波罗的海地区的产品提供了最广泛的市场。英国的商船和航运构成了俄罗斯对外商业最便捷的渠道。虽然北美独立可能使英国更加依赖北欧的原料,但从长远来看,北美的独立无疑使北欧各国增加一个商业上有力的竞争者。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引发了中立贸易的问题,特别是中立国的“自由船舶,自由货物”的原则。英国坚持认为,如果在和平时期,一个母国和殖民地之间依靠中立国船只的交易是非法的,那么在战时,这也是非法的。另一方面,伦敦坚持认为,中立国无权在交战国及其与北美殖民地间进行商业航运。但在实际上,中立国的航运业无一例外地试图介入这一领域。英国人给丹麦、瑞典、荷兰等国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他们服从英国制定的海上准则,它们则希望能够摆脱英国的束缚。 伴随着中立贸易问题的是战争双方在海上攻击对方商船的行动和走私活动问题。北美殖民的私掠船和走私者在北海、英吉利海峡等地的活动影响了俄国的对外贸易。成为俄国考虑改变海上政策的最初的直接原因。④因为,当时俄国缺少商船队,大部分对外贸易的货物是由英国的船只运输的。1778年6月至7月,以丹尼尔·麦克尼尔(Daniel·Mcneil)为代表的美国私掠者在海上掠夺了13条装载俄国货物的商船。实际上,各参战国不仅攻击敌方船只,也扣押各国商船,并允许私掠活动,这成为造成俄国海外贸易损失的主要原因。叶卡捷琳娜二世对此的反应是把用武力保护海上贸易的范围从沿海港口扩大到远洋。 (三)俄国的外交 大北方战争后,俄国取代了瑞典曾经占据的国际地位,开始影响欧洲局势。同时,彼得一世在国内开启西化改革,提升了俄国国力。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在国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开明专制统治下,俄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增长。1773年到1775年普加乔夫暴动平定后,随着国内局势的渐渐平息,也使俄国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力量,把注意力集中到外部事务方面。 对外方面,俄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就必须在海洋上占有一席之地。俄国一直把向不冻海洋扩张视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成为俄国长期坚定的目标。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通过1768—1774年俄土战争,俄国吞并了德涅斯特河以东的黑海北岸地区,并获得了干预巴尔干地区的权力,迫使土耳其失去对克里米亚的控制。自此,俄国在南部近东地区取得了重要胜利。俄国在土耳其积极的扩张没有受到其他列强的有效制约。总之,地缘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要求俄国取得出海口和通往海洋的通道。 在欧洲,俄国的外交政策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前期以构建“北方体系”而著称。其策划者是外交顾问尼基塔·帕宁。“北方体系”主张俄国应联合英国、荷兰、丹麦、瑞典、普鲁士、波兰等“北方国家”,以对抗法国波旁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盟,保持北方的稳定。但实际上这一设想没有完全实现:英俄的合作止步于签订商业性的条约;普鲁士反对英国加入,并且不承认波兰的地位;瑞典在法国的支持下于1772年恢复了君主专制政体,削弱了俄国的影响;丹麦在俄国做出放弃荷尔施泰因继承权的让步后仍不支持其计划。北方同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普鲁士和俄国在瓜分波兰问题上的同盟,“北方体系”的构想没能完全实现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没有稳定的共同利益可以作为联盟的基础。 在东欧和中欧地区,俄国的影响力得到巩固。1779年5月,俄国与法国成功地协调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巴伐利亚王位继承问题上的冲突,这不仅使俄国的影响深入德意志地区,也使俄国与法国和奥地利的关系有了进展,成为后来双方关系改善的一个伏笔。 总之,在这一时期,俄国不断增加的力量要求它最大限度地实现俄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国际局势的变化使俄国看到改变外交政策和发挥外交主动性的机会,而俄国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 二、武装中立同盟的形成 (一)武装中立宣言的发布 英国曾于1775年夏季向俄国请求提供2万人的军队以镇压北美的叛乱,但是俄国没有同意。1777年夏,英国任命哈里斯爵士为驻俄大使,试图争取俄国的帮助。哈里斯对他的任务很有信心,他表示,“……国王陛下可以放心,只要我们把美国人当作叛逆者,这个宫廷就会把他们看作是不被接纳的人……”。同时,法国也在竭力争取俄国保持中立。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北美独立运动的事业是漠不关心的。在1776年,她已经认为“这个殖民地将永远和英国说再见了”⑤。她关心的是俄国的海外贸易。1777年8月,沙皇的私人秘书别兹鲍罗德科(A.A.Bezborodko)就劝告一位俄国船长说:“由于英国和他们的美洲殖民地间的争端,他们各自出动庞大数目的武装船只,通过你将要航行的海域去搜寻另一方的船只。当他们具有大体上一样类型的船只和旗帜时,不是总能够区别这两方。因此,你必须十分警惕,以躲避突然的攻击;并且,有传言说法国将在不久后加入。上述的指示与你更加有关了。”⑥ 私掠船的活动扰乱了俄国的对外贸易。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采取措施,终止这些对俄罗斯商业的掠夺行为。在1778年8月,帕宁起草了一封信给俄国驻哥本哈根的大使,要求他先与丹麦协商两国可能的联合行动。最初的提议是双方装备一支舰队在港口巡逻。丹麦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A.P.Bernstorff)对此表示愿意接受。俄国的目的在于保护英俄之间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海域的航运,而丹麦的贸易则集中在卡特加特海峡的水域和挪威南部。伯恩斯托夫试图引导彼得堡接受一个对中立贸易更加有利的方案。后来的武装中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与伯恩斯托夫在1778年9月28日的记录中写的方案大体相同。⑦1778年9月,丹麦的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提出了中立和贸易自由的建议。此时,丹麦宫廷与俄国宫廷之间已有了协商。在1778年12月22日的意见中,帕宁建议保护俄国港口里的商船不受所有私掠船的侵犯,而不单单是美国私掠船。因此,俄罗斯海军被派往北海保护俄罗斯的商业。 1779年6月西班牙进入战争,有很大利润的中立贸易受到更严重的限制。瑞典、丹麦以及法国都向女皇提出,应采取集体行动来保护中立的航行。1779年的夏天,俄国外交事务委员会召开了由帕宁主持的秘密委员会的特别会议(Sekretnacia ekspeditsiia),分析和报告情况。其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在殖民地的损失不仅是无害的,而且甚至可能有利于俄罗斯的商业利益,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和俄罗斯可能为了直接的相互的需要而开放和建立一个新的商业领域,俄国完全不担心美国的独立。⑧ 1780年初,西班牙扣押了运载俄国货物的商船。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英国大使的鼓励下,下令在喀琅施塔动员十五艘船,同时要求帕宁起草一份声明说俄罗斯打算保护其商业不受所有交战国的影响。在荷兰总督的怂恿下,1780年2月26日,驻荷兰联合省的俄国大使戈利岑发出敦促皇后建立中立联盟的通知,表示法国将全力支持这一举措。 1780年3月11日(俄历2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布了致交战国政府的声明,宣布了武装中立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立国船舶可以自由地在交战国港口之间及其沿岸航行。第二,除战时禁运物资外,交战国货物可以自由地由立国船舶运输,并不受侵犯。第三,只有武器和弹药才被定义为军事对抗的手段。第四,只有当交战国军事行动威胁港口时出入才能宣布此港口被封锁。”⑨俄国遵守1766年英俄贸易协定关于违禁品的规定,但是中立国船只自由航行的原则得到确认,这给英国的封锁政策造成很大的压力。至于禁止违禁品(军火等物资)的运输,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效执行的。这只是安抚英国的一纸空谈。 (二)武装中立同盟的活动 宣言发布后,积极参与中立同盟谋划的丹麦和受法国影响的瑞典则最先接受俄罗斯关于中立联盟的提议,对航运采取了同样的政策。1780年8月,三个国家签署了协议,正式形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在七年战争后形成的海上霸权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制。俄国在其中则充当了发起和组织的角色。1781年,荷兰、普鲁士、奥地利和葡萄牙加入了同盟,1782年,奥斯曼帝国加入,1783年,两西西里王国加入。总之,这一宣言得到大多数欧洲主要国家的赞同。可以看出,武装中立同盟几乎是以“北方体系”的主要成员为基础的。但把英国排除在外,其作用从对抗法国波旁王朝转变成为抵制英国的海上优势。 法国与西班牙表示接受武装中立宣言的原则。英国则强烈反对,并准备出动舰队抵抗这一政策。1780年,英國向计划加入同盟的荷兰宣战,并派出舰队干预。英国宣布对俄国、丹麦等国实施禁运。武装中立同盟对此的回应是向交战国关闭波罗的海,对英国实施禁运。在1779年俄国派出舰队保护商船的基础上,同盟确定了派出舰队的具体的措施。各国将各自的船只联合在一起航行,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军舰,向外宣布他们的货物不是违禁品,拒绝任何他国武装力量的搜查。英国的海上力量集中在北大西洋,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持它的政策。只能被迫容忍这种名义上的“中立”。 美国驻巴黎的特使本杰明·富兰克林则建议大陆议会修改其海军政策,使其与女皇所期望的一致。并向美国在欧洲水域的指挥官发出指示,要求其遵守有关原则。 此后,没有进一步关于美国违反中立贸易的行为的信息。⑩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似乎是为了限制英国在海上的优势,其颁布的消息在美国殖民地受到热烈欢迎。但另一方面,俄国也消极对待美国特使弗朗西斯·达纳的要求。在1781-1783年,达纳到访俄国首都,试图加入武装中立同盟,并寻求俄国的承认。但是,俄、美的首次正式接触没有建立起外交关系。这部分原因是俄国试图缓和因武装中立而损害的与英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帕宁离开权力中心和俄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直到1809年,俄国才正式承认美国。 至此,武装中立同盟从1780年形成,到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后自动结束。 武装中立同盟首先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武装中立同盟组成联合舰队护送商船,这在相当程度上钳制了英国海军对中立国商船的行为,给英国的海上霸权造成不小的困难,使物资能够不断地供给北美地区,有利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实际上,武器等禁运物资在合法的庇护之下运到了北美地区。另外,俄国一改在外交倾向英国的传统,使英国在外交上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束缚了英国的力量,迫使英国人在他们坚持的海上原则中做出重大的调整,自由贸易的原则得到确认。 对俄国而言,1780年武装中立同盟是其第一次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的尝试,也是对自身实力的一次检验。政治上,1780年武装中立对于俄国而言主要的影响是,它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增强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俄国的威望。在经济上,俄国的海外贸易摆脱了英国的控制,这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俄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英国驻俄大使哈里斯把自己外交使命的失败归结于帕宁收取了法国的贿赂和亲法的俄国官员的干扰。?其他的一些历史学者则强调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野心。实际上,发布武装中立宣言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决定,帕宁并未起到重要作用,但他还是很高兴能够以此取得贷款并为之努力工作。? 德·马达里亚加(de Madariaga)的研究表明,虽然叶卡捷琳娜二世想要扮演和平者和欧洲仲裁者的角色,但是最主要因素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精明评估。她强调,除非从当时经济思想的角度出发,否则这个政策是不能理解的。?这项研究是基于对英国和法国档案中的文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比较而得出的,并涉及有关1780年武装中立联盟的所有国家语言的大量文件。 虽然18世纪以来英国与俄国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一个反对革命坚持正统原则的君主,但是沙皇的政策却不利于英国——这是根据俄国实际利益决定的。从当时的经济思想的角度而言,自称是重农学派信徒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重视致力于发展俄国的海外贸易,推行趋向于自由贸易的政策。?18世纪下半叶是俄国商业、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北美独立之后的商业前景也得到俄国的重视。虽然对外贸易在当时俄国经济中的比重不太高,但是这种政策与沙皇的开明专制下的国内政策密切相关。这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建立一个保护俄国海外贸易的武装中立联盟建议的原因。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波罗的海政策受到了瓜分波兰、瑞典的政变以及俄罗斯对南部领土扩张的渴望的影响。?通过1772年政变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瑞典消除了外部势力的干预。英国和俄国在瑞典的影响下降,此后英国采取了不干涉瑞典的政策,与俄罗斯的合作不再是英国北欧外交的主要因素之一。瓜分波兰也导致俄罗斯和普鲁士逐渐疏远,虽然他们的联盟条约直到1780年才结束。 那时俄国的政策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巴伐利亚的继承战争期间,俄罗斯和法国为维护德国的和平作出了共同的外交努力。法国政治家表示愿意放弃波兰,以换取与俄罗斯的商业条约。后来,法国保证瑞典不会对俄国北部边界造成威胁,以换取俄国的支持。1779年3月,法国成功调解俄国和土耳其的矛盾,使两国达成和平协议,俄、法两国的关系缓和,这也是接受建立同盟的因素。 在武装中立宣言发布前后,英国还在努力争取俄国的支持。1779年末或1780年初,英国试图以米诺尔卡岛?换取俄国协调交战双方的和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面对英国的提议时表现出诚心接受的姿态,但最终帕宁于1780年9月前制定的协调计划没有使英国和北美满意,也没有在俄国宫廷里获得支持。?在英、美的冲突中,帕宁的基本立场是不让俄国卷入其中,并设法在两者之间协调,防止战火扩大到欧洲大陆。 帕宁的计划具体包括:“(1)交战各方应将美国人的命运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选择。(2)应在所有地区之间达成至少在几年之内的武装冲突的暂停或休战协定。(3)对美国人来说,联盟的每个州都被认为是独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向和平会议单独宣布其决议,要么在英国陛下于战争期间向他们提出的和解条件下恢复与母国的联合,或为了保持独立和自己的政府。(4)最后,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不被滥用,应该建议确保各州的审议工作不受各个交战国和他们现在的名为大陆会议的政府的影响,并赞同以一切可能的诚意,这样就没有任何一方惧怕或者任何一方的阴谋可以扰乱各州心灵的安宁了。”? 按照这个计划,在殖民地命运得到明确决定之前,美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独立的。这十三个殖民地中的每一个都有权代表自身。美国“完全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停战期间它可以和所有国家自由地进行贸易”。北美殖民地政府会认为这个计划是在分裂各州的联合,而英国政府则认为这是在支持殖民地的独立。 与此同时,俄国宫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帕宁维持和平的政策渐渐失去支持。叶卡捷琳娜二世越来越倾向于波将金(Potemkin)等人,他们主张在南方采取更加激进的政策。这一政策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开发俄国南部,而开发南部地区肥沃的土地和通往地中海的海港则需要俄国完全控制这一地区并消除来自土耳其的威胁。这需要俄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行动的支持。1780年6月,奧皇约瑟夫二世访俄,双方开始就结盟问题进行谈判。1781年5月至6月。叶卡捷琳娜二世与约瑟夫互通了信件,确认了两国的秘密同盟关系,并且在土耳其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制定了“希腊计划”。俄国计划在土耳其的废墟上建立一个达西亚公国和一个希腊帝国以满足自己的野心。而帕宁则在1781年9月被解职,结束北美战争的计划也被放弃。1783年,“希腊计划”提出一年之后,俄国吞并克里米亚,其向黑海方向扩张的野心得到实现。 三、结语 1770年至1780年是俄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俄国外交政策重心从帕宁的“北方体系”转变为波将金提出的“希腊计划”。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以随后建立的武装中立同盟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评论这个松散的同盟是一个“武装的废物”(armed nullity),因为它并没有稳定的基础。从形式上看,它似乎受到“北方体系”的影响。但是,随着俄罗斯政府重新定位外交目标以及随之而来的外交政策的改变,“武装中立同盟”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政府通过协调各国行动,构建保持地区稳定和和平的同盟体系的最后一次尝试。从此之后,俄国放弃了帕宁的和平政策,并再次转向扩张政策。从这个意义而言,1780年武装中立宣言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节点。 注 释: ①? 北德意志沿海城市。 ② Carl J.Kulsrud.Armed Neutralities to 178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No.3(Jul.,1935),pp.425. ③Carl J.Kulsrud.Armed Neutralities to 178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No.3(Jul.,1935),pp.426. ④David M.Griffiths:An American Contribution to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The Russian Review,Vol.30,No.2(Apr.,1971),pp.164. ⑤Frank A.Golder.Catherine II.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21,No.1(Oct.,1915),pp.92. ⑥David M.Griffiths:An American Contribution to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The Russian Review,Vol.30,No.2(Apr.,1971),pp.165. ⑦Carl J.Kulsrud:Armed Neutralities to 178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No.3(Jul.,1935),pp.447. ⑧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Slavic Review,Vol.28,No.1(Mar.,1969),pp.7. ⑨? 姚海(编)《俄国文明与外交》。 ⑩David M.Griffiths:An American Contribution to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The Russian Review,Vol.30,No.2(Apr.,1971),pp.164-172. ?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Slavic Review,Vol.28,No.1(Mar.,1969),pp.1-24. ? 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1782年8月16日哈里斯致格兰瑟姆的信。 ?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Slavic Review,Vol.28,No.1(Mar.,1969),pp.9. ?Britain,Russia,and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Sir James Harris's Mission to St.Petersburg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By Isabel De Madariaga.Review by Victor S.Mamatey,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25,No.1(Feb.,1963),pp.172. ?Edited by Dominic Lieven.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Volume II Imperial Russia,1689–1917,pp396. ?Carl J.Kulsrud:Armed Neutralities to 1780[M].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No.3(Jul.,1935),pp.442. ? ·米诺卡尔岛属于西地中海西岸的巴利阿里群岛之一,是控制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重要战略据点。 ?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Slavic Review,Vol.28,No.1(Mar.,1969),pp.1-24. ?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Slavic Review,Vol.28,No.1(Mar.,1969),pp.13-14.这份草案收藏在在莫斯科列宁国家图书馆手稿部的帕寧文件中。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Volume II Imperial Russia,1689–1917,pp511. 参考文献: [1]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Volume II Imperial Russia,1689–1917[M]. [2]Carl J.Kulsrud:Armed Neutralities to 1780[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9,No.3(Jul.,1935). [3]David M.Griffiths:An American Contribution to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J].The Russian Review, Vol.30, No.2(Apr.,1971). [4]David M.Griffiths:Nikita Panin,Russian Diplomacy,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J].Slavic Review, Vol.28, No.1(Mar.,1969). [5]Review by Victor S.Mamatey,Britain,Russia,and the Armed Neutrality of 1780:Sir James Harris's Mission to St.Petersburg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By Isabel De Madariaga.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25,No.1(Feb.,1963). [6]Frank A.Golder:Catherine II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21,No.1(Oct.,1915). [7]林军.俄国外交史稿[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8]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德)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国际条约集(1648—1871)[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 [11]姚海.俄国文明与外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12]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剑锐(1991—),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俄国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冯小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