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青年思政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范文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十分紧迫。如何在青年思政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当警惕西方不良文化渗透,内化中华民族主流价值;其次,重塑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第三,提高青年的政治素养,培育理性精神;第四,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要能汇集起民族凝聚力,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和思想积淀下来的爱国精神把青年团结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落实到生活工作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理性精神;国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2-0084-0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引,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是要求对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合格公民,需要把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把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培养具备高政治素养、高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祖国未来时代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警惕文化渗透,内化主流价值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科技领域的革新催发着上层建筑的变革,文化、知识、道德、信息、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迅速化、复杂化、深入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功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也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挑战着国民的文化认同感;跨国流动的人口、信息、文化等密切了世界公民之间的联系但却增加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感;世界连为一体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人们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概念的认知;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向身处全球整体之中的独特个体之主流价值观发出了挑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技术上的优势,有意识、有目的的传播西方模式、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力图同化其他国家,年轻一代很容易受其影响而产生盲目的崇拜。不可否认,“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技上,在文化软实力对国家长远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更是体现在文化上,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文化上也奉行“霸权主义”战略,不发达国家深受文化殖民化的威胁,自身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在加剧。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必须坚守文化自信,一方面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来发展自身,另一方面要继承创新,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文化内涵,主动参与文化之间的互动、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创造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培育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的同时根植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发挥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使主流价值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发挥应有的正能量,把个人的小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之中,把个体融入整个国家和社会之中,从现实生活出发最后回归现实增强当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内化。

    二、重塑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青年一代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大众传媒成为了学生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片面性、模糊性认识冲击着国民的文化自信,缺乏必要的文化鉴别能力、思想和修养不够成熟的学生很容易被带偏,被网络和美国大片支配的年轻人不愿意去了解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就无法展开真实深切的热爱,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理论教育更要强化实践体验,爱国主义不是口号,是需要“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的,流于形式和表面的教育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甚至会引起反感,缺乏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使学生树立起高度文化自信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在磨难与牺牲中坚持奋斗与拼搏,正是满怀着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在历经磨难的时候越挫越勇、成就辉煌的时候奋勇向前,在积贫积弱的困境之下完美逆袭,搭上改革开放的的快车在短短三十年里摆脱贫困并且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精神支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使人们的认知发生了转折,和平环境下的美好生活却使人们迷失了方向,对本该坚持的信仰产生了种种疑问,失去信仰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重塑文化自信迫在眉睫。

    不論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结合情感教育启发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对学生乃至全体社会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应该从政治知识出发升华至思想、价值与实践的高度,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新兴的媒体网络整合各方资源,认识并了解中华文化、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直面西方文化的挑战、重塑文化自信。

    三、提高政治素养,培育理性精神

    政治文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国民的政治素养水平也越高。政治素养的高低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政治素养不光是党员的任务也是广大青年甚至是全体公民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政治素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加强理论学习中提升文化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在实践锻炼中锤炼自身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把素养转化为能力、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当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为提升政治素养服务的时候,公民主动、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就会成为一个难题,公民对于政治生活容易抱有极端态度和偏见,要么是破坏性的参与要么选择不参与,破坏性的参与政治生活会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社会进步,而幻想超脱政治、远离政治生活实则是对自我、对社会甚至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政治素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高青少年的政治素养更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大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越发重要,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为政治服务更要从人的个体发展出发,不仅要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最终走向生活并且回归生活,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生,培育公民的理性精神,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的同时做到理性参与。青少年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很容易被激化、诱导,理性精神的缺失下对于事物的看法变得消极、极端,尤其是当代中学生理性精神缺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和谐以及个人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要本着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能够担当国家的发展与繁荣的重任、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的建设之中。

    四、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政治认同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国家的发展要依靠人民,而人民的幸福生活要依赖国家的发展来实现。就我国而言,党和国家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既是国家的建设者也是国家发展的受益人,个体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成员,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若是不能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就无法清晰认识国家的道路选择,无法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意识指导行为,没有正确的意识就无法确保合理的行为,国家意识的缺位会影响国家认同的达成和国家意识形态的灌输,青年如果缺失了“国民认同”“国家认同”,那么爱国也只会成为空话。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利了现代人的生活,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功利主义盛行,不良文化的泛滥使社会环境变得浮躁不安,外部的文化渗透阻碍了科学理论的传播和渗透,诱导人们转变观念和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基础上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体现“大国气度”、爱国爱党爱民的正确国家观,应该充分了解国家的过去和现在、认识国家的挫折与辉煌、树立现代国家观念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为国家未来的事业所奋斗。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青年是中国道路的忠实追随者,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来看,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坚持走中国道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必将是现在的青年”,青年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三观还未完全成熟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无法使青年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在这样的阶段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增强政治认同,在思想领域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引领作用,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能够内心层次到实践层次实现认同与归属。

    文化多元化使青年学生面对更多的价值选择,价值多元化会使他们产生更多的道德困惑,罗伯特·赖克曾说过,“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应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社会环境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就是要在文化及价值多元化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汇集起民族凝聚力,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和思想积淀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把中国青年紧紧团结起来,首要就是要提高青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向青年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把国家的荣辱与发展与自身的成长与追求联系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D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9/c_1124250582.htm.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4]新华网.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DB/OL].2014-03-28.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831_2.htm.

[5]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美)罗伯特·赖克.国家的作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韩月娥(1993—),女,汉族,甘肃永昌人,单位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课教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