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原因探析
范文

    摘要:从国民党的角度探析其内战中战败的原因,从政治逻辑来看,这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失去民心关系重大;从经济逻辑来看,国民党主张党管资本,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未有效实施,贪污腐化严重,金融改革失败;从军事逻辑来看,国民党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其军队战略战术协同较差,内部矛盾激化,纪律败坏。因此,国民党的政权覆灭是必然事件。

    关键词:国共内战;国民党政权;原因

    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089-03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际,国共两党双方的实力极为悬殊,国民党政权对外有美国扶持,对内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都占据绝对优势。但在第三次国内战争中,国民党却被共产党击败。国民党为何会失败?“国民党既离开民权主义,亦离开民生主义……使政府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政府,党即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党,失去各阶层之同情与拥护。”国民党既不愿失去其既得利益,又无法保障人民的权益,一意孤行,最终失去人民的拥护。除了国民党离开三民主义,失去民心之外,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使其在内战中由上风转为下风。

    一、政治逻辑:独裁统治

    刚经历十四年抗战的中国人更加向往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但为何国共双方会兵戎相向,国民党为何不愿与共产党共存?在这场纷争中,国民党应担主要责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希望“一家独大”,妄图控制整个中国,拒绝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种事实上的独裁统治是国民党不愿与共产党共存的原因之一。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中央权威流失

    “派系政治”是国民党的一大特点,在北伐以后,许多地方势力纳入国民党体系之中,这使得国民党内部更加错综复杂。虽然在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后,最终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体系,但派系斗争一直存在。同时,蒋介石需要各方力量之间相互制衡,以实现中央权威的统治,这就造成国民党看似是中央权威的强化但实质上中央权威流失,个人专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党内矛盾不断。

    当国民党出现统治危机时,党内并不是团结奋斗、力挽狂澜,许多国民党党员对危机无动于衷,而国民党的高层更是趁机利用权位谋取更多利益,这就为国民党全党上下的腐败现象打开了闸门。换言之,“这种产生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夹缝中的结构性腐败,弥漫于国民党各级政府官僚机构。”[2]这种不加约束的权力滥用加快了国民党走向衰败的步伐。

    (二)撕毁“双十协定”,蓄意挑起战争

    在抗战胜利之后,国共双方都希望能争取中间势力,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以稳固民心。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实力方面弱于国民党,因此更为重视社会舆论的力量,并且出于对和平的争取,毛泽东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撕毁了“双十协定”,他认为协定不利于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且对本人的地位也充斥着威胁。接着国民党开始采取一系列排斥、镇压共产党的政策,剥夺广大工农的权利,主张“一个政党,一个主义”,推行特务统治,实行反共政策,发动了进攻解放区的战争。

    “政权建设的根本是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3]蒋介石这种背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弃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人民选择剥夺国民党的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三)严禁言论自由,国民党合理性受质疑

    国民党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下令禁止各界对其进行批评,尤其是对一些进步刊物进行查封,这就导致各界人士对国民党的政权越发怀疑,甚至就连国民党内部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将自己陷入了政党合理性的怀疑纷争中。蒋介石说:“无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哪一方面,实在没有表现成绩,不仅一般民众感觉不满,就是本党同志,也觉得不满。”[1]

    “特务组织是集恐怖、凶残为一体的黑暗势力的典型。”[3]国民党特务不仅打压、策反共产党和其他党派,而且还监视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官员,这就使得许多国民党官员由于恐惧、反感开始将矛头对准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而纷纷倒戈相向,打击国民党的统治。

    虽然在后期国民党提出过要进行革新,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开展肃正运动,对侵蚀国家利益、限制国民党政策实施的相关人员进行处分,但由于该党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传统和复杂无比的内部矛盾,使得国民党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都无法实现,国民党庞大的官僚机器已经成了惰性与惯性的代名词。连蒋介石都感叹道:“我们为什么会弄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会弄到人人束手无策,人人失去信心;本来在很好的环境,具有很好的条件,一到我们的手里,就毫无办法,這真是最耻辱最可痛的问题。”[1]

    二、经济逻辑:党管资本

    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立政权,实施一党“训政”的理念,由国家政权掌控经济命脉。在抗战时期,由于需要资源不断供应前线,使得国民党实施“官僚资本”政策的进程加快,金融、工业资本逐渐控制了国家经济的命脉,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贪污腐败问题。在奉行一党“训政”的理念之下,国民党内部监督乏力,本应负责运行这些国家资本的不少官员利用其职务之便,将国家资本转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国民党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批判国民党这种“官僚资本主义”的作风。

    一是土地改良政策形同虚设,民心溃败。国民党政权一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要改良土地政策无疑会触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在国民党土地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各级官员阳奉阴违,消极推行土地改良政策,这都注定了国民党政府土地改良政策的失败。

    192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继续实施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政策,推行土地改良,制定了《佃农保护法案》,但这些法律根本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贯彻实施,因而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随后颁布的《土地法》和《土地法实施法》都没有有效实施。1931年到1937年间,国民党虽然一直在进行土地法改良,但许多国民党地方官员与当地的地主相互勾结,无视农民无土地耕作的事实,反而将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地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数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获得农民的拥护就相当于获得了胜利。国民党这种形同虚设的土地改良政策是其失去民心,造成政权覆灭的重要原因。

    二是“官倒”盛行,经济迅速崩溃。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国家资本的控制达到巅峰,社会各界对于官僚资本的批判不绝于耳,甚至达到了国民党高层人员也无法漠视的程度。许多国家资本名义上是由国家政权控制支配,但实际负责人却是个人,这些人通过复杂的派系关系和其他因素,使得国有企业完全成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国家资本都受到社会各界的怀疑,认为其糟得多。

    “官倒”促使当时投资性产业迅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许多国民党官员投机倒把,造成了社会上大量的囤积居奇现象,甚至许多国民党官员直接倒卖黄金。这种情况下,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越来越少,进行物质生产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商品供不应求,物价飞涨,社会经济秩序土崩瓦解,加速了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经济崩溃。

    三是货币改革失败,出现经济危机。为了偿还巨额的战争费用,国民党于1935年至1948年大量发行法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进而法币疯狂贬值,社会经济秩序面临崩塌。为了缓解通货膨胀,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国民党政权于1948年8月19日实行金圆券改革,宣布发行20亿元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例收回法币,实行最严厉的价格管控,强压物价。但这种暴力手段并不能挽救国民党的经济危机,依赖暴力手段的币制改革根本无力解决国民党内部的各种矛盾纷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内部矛盾扩大化,并进一步威胁着国民党政权的稳固。12月28日,国民党政权无奈宣布改革失败,取消限定价格,金圆券随之也如法币一般疯狂贬值,币制改革加速了国民党经济的崩溃。

    三、军事逻辑:战略失误

    军事斗争是由政治主导的,国民党军事方面的失败与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失利密切相关。蒋介石后来分析其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时,提出军事方面的纪律问题是首要问题,而“三民主义”没有贯彻落实是重要原因,同时也有着军事制度尚未完善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自第三次国内战争之初起,国民党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其一步步失去了最初的优势。在战争全面爆发前期,国民党虽然在军事上占上风,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战争指导的全盘战略部署与战术规划。同时,在作战的过程中,蒋介石一人独断决定战争规划和战略部署,忽视全局的、长远的作战规划,使得国民党军在作战时只计较短期的得失,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一是战略协同较少,军队内部矛盾不断。在战略方面,国民党军队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在全面内战开始后国民党不断失利。汪朝光指出,国民党在作战过程中较为被动,加之军队与军队之间协同作战水平较差,各战场之间、各战场内部以至军与军、师与师之间,少有协同配合的成功范例。同时,国民党党内派系林立,各种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加剧了协同作战的难度。“战争是一个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内部的综合行为,国民党……只想以军事解决问题,陷入了惟军事论的误区。”[1]国民党在战略和战术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必然在军事上节节溃败。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后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在军事方面的失败是由于战略的错误造成。

    二是军队指挥能力差,战略战术教条化。国民党官员指挥和情报能力低下,有的对战略战术的理解近于教条和机械,军中不少战区的指挥官竟然是长期没有进行实战历练的人。同时,蒋介石过于独裁,用人失当,使其在作战指挥过程中连连失误。在进行军事作战时,由于蒋介石喜欢一竿子插到底,导致有的指挥官只是等待观望,无法下令指挥,既不敢守,又不敢攻,导致作战中产生恶性循环。蒋介石对此也指出,国民党的援助军队在没有做好充分的计划之前就存在可能会无法完成任务的心思,导致受困队伍无法得到援军的帮助,久而久之,受困队伍不相信援军,因此想要突围,造成全军覆没。

    三是军队纪律败坏,官员只重享受。军事纪律的败坏无疑对国民党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在政治上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各方势力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国民党无法协同合作,纪律败坏的现象十分严重。蒋介石也指出国民党内部的军队纪纲的败坏极其严重。许多军长可以不通过请假就擅离职守,自由行动,也有许多指挥官在作战时只顾自身安危,根本不顾作战计划和战场全局,只想一味地保全自身实力。

    同时,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只管自身升官发财,在生活上重视物质享受,骄奢淫逸,而其带领的军队部下却食不果腹,生命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行为导致国民党军队斗志的丧失,根本无需别人击败,他们自己就已经将自己击败了。当战场上的士兵因为食不果腹无法进行作战,当其父母无法解决生存问题,这些士兵必定会对自己为之付出生命的事情进行怀疑,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既无法回答士兵们的质疑,又无法保障士兵及其亲人的生存问题,为何而战的疑问就难以解释,国民党的失败已就此注定。

    四、结语

    一个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取决于人民对其的态度。国民党政权虽然在解放战争初期占据绝对优势,但因为国民党发动的这场战事实质上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得不到人民拥护的战争必然会师出无名,进而导致军队的士气下降,国民党军队内部有的人不拥护蒋介石,所以弃暗投明的事时有发生,就连蒋介石本人也承认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丧失了作为军队应有的战斗力。在内战期间,国民党从原来的上风转为下风,被原本力量薄弱的共产党击败,就已经说明了历史是无法倒退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任何忽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战爭,必然会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以后,妄图通过独裁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虽然在经济上意图通过推行土地改良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以解决经济危机,但由于政策并没有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加之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得许多相关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落地实施,导致其经济方面的改良失败。在政治方面,国民党致力于强化中央权威,以巩固其独裁统治,但却因政府单纯依靠武力镇压来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不顾人民安危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导致统治的合理性丧失,最终必然会造成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在军事方面虽然国民党军队人数众多,但由于许多军官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不愿再打仗,还有一些军官战略战术水平有限,也有一部分官员狂妄自大,没有重视不断崛起的共产党,导致国民党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节节败退,这三场战役直接决定了国民党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1]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许纪霖.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政治衰败新论[J].探索与争鸣,1993(2).

    [3]杨杨.从人心向背看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历史必然性[J].福建党史月刊,2012(22).

    [4]潘广辉,张风梅.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政策因素[J].理论学刊,2003(1).

    [5]刘景岚.从政治整合的失败看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J].东北师大学报,2003(1).

    [6]文松.十余年来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2001(9).

    作者简介:薛玉红(1995—),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单位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责任编辑:朱希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