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国时期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的筹建及影响 |
范文 | 摘要: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自1933年开始建设,至1935年4月底正式发电,是民国时期洛阳地区第一座公营电厂。该电厂开启了洛阳电力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建国后洛阳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筹建与抗战时期洛阳的地位提升有关,不仅是各地电厂积极交流的见证,也体现了江浙电力发达地区对于中部地区电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更为西北电业的开发建设增加了信心。虽然洛阳电厂的机器设备均采购自英国,其技术、设备多年没有提升,但其兴建极大地推动了洛阳地区的军事、煤炭工业发展。 关键词: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建设委员会;迁都洛阳;洛阳电厂;电力工业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11-03 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近代电业的研究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部地区电力事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很薄弱,多是史料汇编类,个案研究不足,其中涉及洛阳电厂的学术成果多是在文中一笔带过,其筹建过程及影响并未有详细的梳理分析。本文梳理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时称洛阳电厂)的筹建原因,概述其建设过程,探讨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对于洛阳电力事业的建设与开发情况,以及电厂对于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的筹建缘起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军军舰进驻南京下关,国民政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对日长期作战的考量,不愿签订“城下之盟”的蒋介石决定迁都洛阳,并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定洛阳为行都。洛阳是中国交通的枢纽,祖国东南西北的要冲,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形势甲天下”之说,历代帝王争相在此建都。同年2月,国民政府在主席林森的带领下到洛阳办公,“然各官署军事万急,朝夕工作,断不能长期安于黑暗。”故决定由行都建设委员会建立一座400基瓦特的洛阳新都电厂,以为开发西北之先声。“派本会电业室主任晖震,专门委员鲍国宝兼任本会洛阳电厂筹备处主任及副主任。”发电机及锅炉全部设备由行都建设委员会向杭州电厂买旧机,办厂费用计国币6.5万元。同年5月,《淞沪协定》签订后,南京的危机暂时解除,蒋介石即率领各院、部首脑返回南京。同年底,国民政府首都迁回南京。因开办费用由财政部拨发,“电催宋部长照行政院议决案拨发开办费”,洛阳行都电厂迟迟未能领到开办费,故在此时准备大兴筹建电厂的计划便成为泡影。 为长期对日作战,培养军事人才,增加洛阳地区之国防力量,国民政府遂于1933年8月通过《切实进行长安陪都洛阳行都建设事宜案》,对行都洛阳的各项建设提出初步计划,并在洛阳设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而此时的洛阳作为行都来进行城市建设,却没有一个大规模的电厂以供给当地的军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為供给洛阳军分校的教育、生活用电,遂筹建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 洛阳电力事业始于1921年设立于洛阳城外东车站附近的洛阳临照电灯公司,由开封普临电灯公司股东杨少泉等集资5万银元创办的火力发电厂,主要供给洛阳城区及西工电灯用电。“在民国十年正月间开始发电,计有蒸汽机两部,煤气机一部。总发电量为380马力。”当时,“洛阳城区约有灯2000余盏,西宫方面约有灯4000余盏。”此为近代洛阳地区第一家商办的电力企业。然而好景不长,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从山海关败退洛阳。“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十五师憨玉琨部为争夺洛阳而激战。市内工商业倒闭,临照电灯公司亦因战火影响,电费无法回收,亏损严重,经费枯竭,难以维持,不得已而于同年春停业,洛阳从此明而覆灭,十余年无电。” 为“供给洛阳军官分校的需要和煤电气事业的开发,繁荣洛阳市镇,使洛阳民众都得到物质文明的享受。”行都建设委员会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委托,代为筹办洛阳军分校电厂。办厂经费主要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拨给,投资总额为26万元,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二、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电厂的建设 由上文可知,当时洛阳地区暂无大型电厂供用照明。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建立后,更不可一日无电。1933年9月15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致函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电令,在洛阳开办3万盏电灯一座。本校以缺乏此项人才,设计建筑,诸感困难。贵会为全国建设中枢,专家荟萃,用请指派专门人员赴洛查勘设计。”9月20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便派技正①单基乾会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人员赴洛阳查勘设计洛阳电厂。10月25日,单基乾察看洛地河道流量需电约数及电厂地址后,向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呈交计划书一份。“洛阳城内外共有机关50处,中等学校8所,商店2169户,住户9788户,据推测当需电灯5000盏至10000盏不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城区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较大。单基乾在考察了洛阳河流后发现:“洛河涧河,水量无定,既不能利用,则电厂址之选择似可不必设在沿河。”而后单基乾又会同军校姚技正在西工与洛阳城之间沿铁道一带测勘,认为“在西车站以西,洋火公司附近,铁道之南,陇海路道码第122及123号之间,离洛阳至西工大道甚近,交通方便位居铁道旁西工与城区之中,运煤很便利,又近用电中心,建设电厂颇为相宜。”最终电厂厂址定在洛阳西工小屯村附近,占地面积为22亩。 洛阳电厂的房屋设计建筑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代为主持办理,发电所房屋由建设委员会特请徐梦周先生设计。1934年4月1日,发电所房屋图纸设计在南京登报招标,由富有建筑经验的华中建设公司得标建造。电厂的机器设备均向英国订购,主要的机器设备有英国BTH厂生产的500千瓦汽轮发电机一座、拔柏葛厂生产的两座水管式锅炉。给水设备及管子也由拔柏葛厂供应,并于3月8日与英国万泰公司订立合同。另向新中公司订购20马力油机及马力水泵各一台,为建厂期间抽打井水、修理物件之便,在发电机未正式装机之前供给少量电气及供电。 为了更好地指导洛阳电厂工程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于1933年12月11日成立建委会,代办中央军校洛阳电厂工程委员会,并指定晖震为主任,张家礼、苏乐真、陈中熙、单基乾等8名委员,专门负责洛阳电厂的筹建事宜。委员会在洛阳设置了驻洛办事处,并派任寿光为工程师。1934年2月1日,洛电工委会致电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会代办洛阳电厂,近正依照前定筹备程序,分别进行,亟应选派工程师一人,常驻洛阳,以便负责监督各项工程。兹查有寿光,系民国十四年毕业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在上海大中华纱厂任电机工程师,已历9年,对于上项工程师职务,颇属相宜,拟暂时由本会聘任。”办事处人员计寿光及其助手各1人,工人数名。驻洛办事处于3月21日收到全国电气事业指导委员会之工作许可证,4月开始建造,在1935年4月始建成发电。洛阳电厂的营业区域以“洛阳城厢内外东沿厘河、南沿涧河、北沿铁路”为主,供给电灯、电力。至此,历时年余的洛阳电厂建成供电,在洛阳的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洛阳电厂的影响 经过一年的筹建,在中央军校与建委会的积极合作下,洛阳电厂于1935年4月开始发电。洛阳电厂的兴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洛阳最早的官办电力工业企业,为建设委员会开发西京电厂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而且亦为洛阳的军事、煤炭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动力发展基础。 一是洛阳电厂开启了洛阳电力工业发展的新阶段,给建国后洛阳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电厂是民国时期洛阳地区第一个公营电厂,不但是建国前洛阳最大的电厂,而且当时在整个河南地区也是为数不多的现代化电厂之一。“解放前河南只有两个500千瓦机组的电厂,一是慈禧太后搞的一套机组,装于商丘;另一台就是中央军校在洛阳建立的电厂。”据《河南通鉴》对1936年省内电业现状的统计显示:“是年全省共有公用电灯公司12个,装机容量2665千瓦,为河南民国时期电力发展较为兴旺的一年。”洛阳电厂装机容量为500千瓦,已经超过大多数电厂的装机容量。解放后直到1957年洛阳热电厂建成之前,它还是河南省的重点电厂之一。 二是洛阳电厂的筹建不仅是各地电厂积极交流的见证,也体现了江浙电力发达地区对于中部地区电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更为西北电业的开发建设增加了信心。电厂筹建之初,需用三相配电变压器三具,戚墅堰电厂无此项机器存货,乃转借模范灌溉无锡区办事处。电厂之线路图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根据首都电厂和戚墅堰电厂线路设计。此外,建委会经常派驻洛办事处工务员赴首都电厂参观学习建厂经验。电厂建成之后,寿光需回京工作,接替工程师一职的是前戚墅堰电厂副工程师王超。在洛阳电厂任职的人员,几乎全是江浙电力发达地区的毕业生。例如,洛阳电厂厂长兼事务科长赵忍安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工程师兼工务科长王超、工务科员马秀莆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学院。该电厂一共有8名职员,其中6人都是浙江人,由此可见东南地区电力技术的发达及其对中部地区电力事业的大力援助。 洛阳电厂的工程师寿光,因其主管电厂的筹建,之前也一直从事电力方面的工作,办厂经验很丰富,对中西部的情况也较为了解,“1935年7月,寿光被任命为西京电厂西安办事处主任兼任总工程师。”工务科员马秀莆之后也出任西京电厂的工程师。因洛阳和西安同位于中西部地区,在抗战时期分别作为行都、陪都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洛阳电厂的成功筹建不仅为西京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借鉴,更增加了其办厂的信心。 三是洛阳电厂的兴建极大地推动了洛阳地区的军事、煤炭工业发展。“洛厂电力,单独供给洛阳军分校用电,过剩实多。将此剩余电流兼供公用,则不仅发展当地工商业,裨益民生。而国家創设该厂之资金,以获更充分之利用。”除供给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用电外,电厂的电力用户还有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洛阳第三修理工厂、洛阳空军总站等,其每月的用电分别为5100度、6000度、150度,电价为每度1角2分,如有超出则按1角计算。其电价也较为优惠,为电灯用户电价(2角4分)之半。由此可见,电厂为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日间修理飞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此外,洛阳地区的煤炭工业因电力的应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洛阳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据民国《河南省煤矿志》载,洛阳有20个煤矿。古代采煤,运输和提升全用人力和畜力,近代开始使用汽绞车提升。随着洛阳电力工业的发展,新建正规矿井均采用电动绞车,原有老矿也逐渐淘汰蒸汽绞车,改换为电动绞车提升。电力在煤炭开采企业的普遍应用,大大提升了开采效率,增加了开采产量。 四、结语 洛阳电厂自1933年9月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员调查勘定厂址,次年4月电厂工程登报招标成功,经购机、建筑、装置、试车,至1935年4月底正式发电,是民国时期洛阳地区第一座公营电厂。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央军校洛阳分校迁往陕西汉中,除电厂厂长由郑耀初接任外,其余领导与运作不变。之后历经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破坏,1949年电厂改称洛阳电力公司,至新中国成立,更名为地方国营洛阳电厂。在“一五”计划时期,洛阳热电厂未建成之前,一直由洛阳电厂供给城区用电。毫无疑问,洛阳电厂不仅开启了洛阳电力工业发展最快速、最辉煌的阶段,而且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洛阳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观洛阳电厂的筹建过程,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洛阳电厂之筹建深受洛阳在抗战时期的地位提升的影响。“一·二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标志着国内政治中心由东南一带向中原和北方地区延伸,使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机遇。在洛阳的城市建设中,建立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为第一要务,为了供给军校用电,电厂便应运而生。可以说,洛阳电厂的兴建与抗战时期洛阳城市地位的提高息息相关。其次,洛阳电厂的发电技术受制于民国时期电力技术的发展。“民国时期,经济与工业基础薄弱,煤炭、电机与电器等方面未形成良性的上下游产业链。”洛阳电厂由军政部拨款,建设委员会受中央军校委托代为筹办,系军界官办的电力企业,其建厂所需的发电机、锅炉等机器设备均向英国订购。自建成发电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电力设备与技术没有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注 释: ①技正:旧时中国技术人员的官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铁道、实业、内政等部(会)及省(市)政府的相应厅(局)大多置此官,以办理技术事务。此官在部(会)中,职位次于“技监”,在厅(局)中为最高官职,其下届有“技士”“技佐”等。 参考文献: [1]《洛阳供电志》编纂委员会.洛阳供电志(1920-1985)[M].西安:西安印刷厂,1991. [2]王鑫宏.对日备战视角下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J].军事历史研究,2018(6). [3]王鑫宏,汪效驷.蒋介石对日战略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J].民国研究,2017(1). [4]王鑫宏.抗日战争中的洛阳:城市地位与城市发展[J].兰台世界,2020(1). [5]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以建设委员会创办西京电厂为例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4). [6]谢晓鹏.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述评[J].民国档案,2002(1). [7]陈宝云.民国时期大型官营都市工厂的技术发展——以南京首都电厂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 作者简介:宋迎月(199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单位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王宝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