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渗透路径研究 |
范文 | 杨秀云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文化课之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所以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也应该不仅仅局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还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渗透与培养工作。本文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渗透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初中;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1-0098-02 道德与法律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所以我国也一直非常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与教导,不仅在学校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而且也提倡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渗透工作,不仅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而且也在渗透过程中融入了实践教育与情境教育。多重手段、多管齐下,确保了道德与法治渗透的效果。 1立德樹人的概念 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职业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作为日常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为他们日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想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必须清楚立德和树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让人才的培养标准既能够合乎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约束,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 2道德与法治渗透的作用 这两年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行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课知识,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了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3.1渗透教学认识不足 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只需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能够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就可以了,却忽视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即使能够引起重视,也认为道德与法治观念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性认识不足,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2实践机会有待增多 道德与法治观念不仅仅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概念性的东西,它也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去体味和感受道德与法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深化对于优秀道德的认识。所以适当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法治与道德修养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但是却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太多的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机会。很多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观念都仅仅是存在在书本和课堂的教学中,缺乏实践经历也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对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和法治观念的理解,也让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渗透,流于形式和表面,并不能真正发挥实效[2]。 3.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理解和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仅仅是围绕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内容进行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这样教学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道德与法治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也不能灵活地采取多种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忽视了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做到让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实践相联系,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理论联系实际,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成长的又一重要诱因。 4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路径 4.1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我们国家这两年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教学也同样不例外。要想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身上真正收获实效,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去接受和感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因此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灵活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且也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和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的内容。 比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查找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形成一些观点。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预习阶段的收获,形成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再适时的从旁进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理念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和思考。 4.2结合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 实践教学是加深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理念理解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結合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行合一。比如每一学期教师都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议题,开展多次的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在比赛上畅所欲言。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结合学生的生活,给他们创设丰富的实践内容。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第4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生命思考。教师在这一单元授课结束之后为了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所在地的烈士陵园参观,通过对革命英烈先进事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可以利用主题活动日的机会,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参加义务的志愿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道理。 4.3结合现实内容,丰富学校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学仅仅将教学时间局限在课堂上,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却不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渗透。而且,这样的教学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在很多学生看来也只是一种很抽象的流于表面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内容来丰富学校教学的内容。比如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社会现象或者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因为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各种网络直播也层出不穷,依托发达的互联网而诞生的各种网红以及年轻偶像也成为了许多学生的关注点,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初中学生中间都流传着一种不良的观点,就是“学习无用论”,认为比起吃苦读书,做网红的收益会更快。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就重点向同学们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结合课本中的教学知识,多向学生例举一些接受过完整的系统化教育的名人在某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接受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才能够成为一个收获更多成长的有用型人才,也可以结合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不好好学习所带来的恶果,从而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立德树人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方法,将抽象的德育教育变得具体化,同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确保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5):45-46. [2]麻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书育人,2019(11):62-63. (责编:杨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