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文化多样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范文

    王启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随着全球化发展,文化自身不断发展,加之外来文化流入,社会文化呈现出多样并存的状态。文化多样性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见识,但同时由于异质文化的冲突、碰撞,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多样性的特性着手,分析多样文化并存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使得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79-02

    一、何为文化多样性

    “人类的存在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使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 [1](P.8)不同地域、不同环境造就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格局。

    文化的多样性源于不同的文化群体的存在。文化群体是指那些拥有共同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文化,且不同于其他群体的人们。文化随时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在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之独特性和多元性上。[2]文化多样性是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不同文化的人们,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与共同体方式)的人们之间源于文化的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在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生活着的人类,由于其外部环境不同,即不同的水源分布、气候状况和地形差异,决定了当地人口规模、社会组织、生产活动方式等千差万别,进而影响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久而久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同时,不同文化间“相撞”的时候,也会演变出文化的再次多元,因为这时可能出现文化的同化和融合,也可能出现文化的抗拒和排斥,使得文化更加呈现多样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因为不同的环境,使得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给人们的思维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激烈碰撞,东西方文化交织交融,出现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并存的局面,这些文化无形之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3]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二、文化多样性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危机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不同文化间碰撞增多却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而且这种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局面将会是现阶段甚至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常态。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接触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开阔了视野,衍生出新观念、新思想,但同时,也可能使一部分大学生在纷繁杂乱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失去自我价值判断,从而陷入迷茫,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渗透冲击社会共识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涌入我国,世界上某些国家宣称自己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贬低、否定甚至妄图取代其他文化,不断推行文化霸权政策,这是带有严重偏见的“霸权文化”,它是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扩张的同时,妄图将自己的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在人类知识结构上取得支配性地位,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文化上的统治。这种文化入侵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或共识文化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以加拿大为例,作为美国的邻国,常年以来被强势的美国文化侵蚀,加之加拿大缺乏抵御美国文化的共识文化,而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接壤,这使得许多加拿大人形成了美国式意识和美国式价值观。这种文化的丧失和被渗透或许会给加拿大带来更为严重的危机。甚至逐渐丧失政治、经济上的主动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常抓不懈,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二)腐朽文化侵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扩大,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突出的反映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之间也不断的碰撞。某些扭曲、腐朽、邪恶的,带有功利性、非正义性、甚至分裂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腐蚀我们的青年大学生。这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通常带有隐蔽性、欺骗性、传染性,侵蚀人的内心,腐蚀人的灵魂。比如,邪教、色情、暴力、殖民文化等,以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正确价值观教育,面对新形势下的种种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三)文化多样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困惑

    由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而大学生又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有可能会出现价值观选择困惑。一方面,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思维活跃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对于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度较高,极易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既包括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也包括腐朽的、没落的文化,面对这样复杂的文化环境,难免会陷入价值选择的困惑;另一方面,周围环境的刺激、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可能出一定的不理智、盲目的成分,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出现问题时,自己无法找出原因,感到无所适从。

    (四)思想政治教育由高校主导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不同的文化碰撞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降低,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也随之降低,加之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忽视了教育的文化性,没能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育中,教育的内容几乎仅限于教材,教学的重心在政治理论宣讲、方针政策解读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空洞、无趣、枯燥的政治说教。在课程考察方面,也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也因此将思想政治课视为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课,课程局限在政治教育领域,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另一方面,即文化育人功能。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碰撞虽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使得教育的主旋律不同程度的被外来文化所干扰,但是也给我们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机遇与空间,提醒我们要沉下心来思考,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一)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应转变重科研教学、轻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要有大局意识,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判断的大学生才是国家最可靠的接班人。如果只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可能会受到各种诱惑而迷失自我,做出违法乱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即使具有再高的学识,这样的教育终究是失败的。只有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新思路

    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将一些形而上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着眼于实际的可以为人所感知的道德价值标准,在学习中感受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创新教学形式,知识的传播则应尽可能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易于接受,不应固守原有的宣教式的学习形式,过于沉闷、死板,反而效果不佳。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在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存在……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基本要素,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4](P.409)可见,文化中蕴涵着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教育,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育人教育。我国历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使其内化于心,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信仰,从而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和楷模。

    (四)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督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各种便利,同时,它作为信息获取的最便捷有效的重要途径,源源不断的输入大量信息,其中混杂着不良信息和糟粕成分。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与意识文化的影响,甚至被错误引导,导致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散布或发表过激言论、虚假信息或不健康信息,传播谣言,有的搞盲目崇拜,翻墙去登陆国外网站,为自己认为的所谓的“真实”的信息去寻找依据,不断的否定国内报道,有的则下载带有暴力、色情因素的不良视频播放。高校必须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及时把握发展态势,对不良信息及时过滤,疏堵结合,同时,学会利用网络,顺势而为,将网络作为宣传和弘扬优秀文化的入口,正面宣传,正面引导,正面灌输,传递正能量,建立健康科学的文化网站,掌握高校在网络方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Abraham Rosman.The Tapestry of Culture:anIntroduction to Culture Anthropology[M].New York:McGraw-Hill,2004.

    [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 言[Z] .2001-11-02.

    [3]谢宏忠.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与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4]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秦 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