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与现实继承 |
范文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实继承 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司春霞,中共大渡口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06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这既是由真理的科学性内在特质决定,也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进程中,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道德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主要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认识论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能找到辩证法的影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辩证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奠定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肯定了物质、社会存在和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将辩证法同诡辩论和以往哲学的辩证法(主要是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实践,用辩证法去指导实践,奠定了辩证法的物质和实践基础,并赋予新哲学以新的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辩证法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主体——人结合起来,牢牢确立了辩证法的实践基础。通过这两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辩证法的改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革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最重要工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试图揭示出经济发展、制度与人的解放的相互关系,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从财富创造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出发,得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与革命性。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建构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一般武器,这种方法符合认识的思维,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的方法,无论我们有意识或是无意识,自觉或是不自觉都在将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和实践生活。因此,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提供人们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只有选择使用与不选择,没有过时与不过时的说法。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指向和理想旨趣所在,这一终极价值观是古今中外不同理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是人对自身在世界的价值与意义的源泉所在,超越时空和阶级,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的解放和发展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探寻人的解放和发展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没有空泛谈人,而是把人置于一定社会生产生活,置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看到了人的发展既受到生产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又看到了人受到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制约的主观和人为限制,因此主张人先从两个制约中解放出来,一是从体力劳动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即通过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热情讴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作用,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与不可替代性。二是从社会制度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异化的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人的异化的本质以及消灭異化的途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这是马克思对人的解放途径的最早探索,马克思从人的解放出发,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第二大社会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所应当坚持和奋斗的目标,这一价值观具有理性的共通性和价值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旗帜鲜明的坚持和推进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首先要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体力解放,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通过摆脱自然必然性的束缚和社会关系的束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多数人谋利益、最广大的人们群众服务的阶级立场永远不会过时。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一定的群体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性,即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旨趣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不是某个团体或阶级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阶级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不隐晦自己的阶级观点和阶级立场,而是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共产党宣言》中有大量的论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科完善自己的理论学说,同各种假马克思主义、机会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马克思这一价值追求和阶级立场,自然为西方资产阶级所敌视,成为西方各国最不欢迎的人物。也正是这一立场,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社会落后和贫困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或地区更受欢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革命没有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爆发,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和贫困人口占多数的俄国和中国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只要世界上最大多数人的解放没有实现,只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都将永葆青春。因为,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论是反对者或者是赞同者,他们不约而同的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那里汲取源泉,都必须提及到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一阶级立场,不仅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也启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根源在于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只有在不断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和谋利益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才能源源不断地增添合法性,也才能不断保持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阶级立场是一致的,具有道德的普适性、真理的科学性和价值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高举并坚持的。四、学习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高尚品格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也将他们高尚的人格以及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永远保留了下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这种高尚人格体现在甘于寂寞和贫困,为理想追求奋斗一生。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不畏惧权贵和权威,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同各种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有根据实践变化和历史材料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这种勇于坚持真理,敢于承认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理论的精神难得可贵,成为激励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理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对真理、科学、正义的追求凝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成为一道丰碑,永远闪耀着光芒,也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这种精神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不断创造属于人类自己的美好生活。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28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