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
范文 | 宁晓晓 摘要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概念以来,公共领域成为当今传播界重要的讨论议题,哈氏认为,公共领域应该是一个公共空间,拥有脱离国家控制与市场操纵的相对自主性,市民在此空间里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沟通意见,能形成民意或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亦可以针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当媒介技术发展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公共领域有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大和延伸,它使哈氏的公共领域设想得以传承和实现。 关键语公共领域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35-01 一、网络成为虚拟舆论公共领域 事实上,哈氏所提出的十九世纪公共领域的观念,主要仍属于中产阶级以上的文化精英论坛,因为广大劳动阶级和弱势群体没有过多的闲暇和财力,参与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虽然后来媒体商业化发展,使媒体趋向大众化,但媒体仍控制在一小部分文化精英的把关人手中。 網络的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特征,为众多弱势群体的意见表达提供了空间,为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的生存提供了场所。当越来越多网上个体对该事物进行呼应或发表不同看法,并聚集形成社会舆论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重要角色被消解,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二者相互转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已经大大超越了哈氏的理论设想,成为公众议论和探讨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在强国论坛关于撞机事件的讨论中,群体成员互相影响,产生人际关系,构成左派,中间派,右派等虚拟群体,虚拟群体在讨论过程中,群体之间和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网友发表了对公共事务的不同看法,传播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用户既是受者也是传者,单向性传播模式被彻底推翻。强国论坛出现的虚拟群体的讨论氛围,发挥着公共领域的作用,是对哈氏公共领域的拓展。 二、网络传播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递提供了便利 网络的出现,为公共空间的开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它的信息交流是由文本、声音、图像的相互传递而支撑起来的,我们解读文本时,为文本所创造的多义世界而煞费苦心,但影像的传播却消解了文本的多义性,扩大了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诠释范围,增强了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可以提供多媒体功能,集中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得传播的信息既有现实世界的逼真性,又有进行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性,于是呈现出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点,即传统媒介的公共领域除了由精英控制外,所形成的舆论空间大多由公众与媒介精英的对话之后产生的,而网络的公共领域则主要表现在公众之间的实时交流,并及时迅速在网络传播开来,随之形成全球性的公共领域。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都市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使不同类型的人聚集在一个地域之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那么,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则是在思维文化层面提升了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议事参政的能力,并促成了网络议事制度的建立。 三、网络公共空间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外部压力 公共舆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政治功能,独立自由的公共舆论是来自于社会,从外部对政治权利的运行及其结果进行监督的强有力的社会力量,这种监督的本质就是公开性,这种公开形式是促使政治权力运行理性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网络的公开性使得一些原本由文化精英操纵的权力分散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网络特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经其他途径获得信息。 网络虚拟的公共舆论的另一重要政治功能是影响政府的决策。信息革命风起云涌的今天,社会大众通过网络的实时讨论,促成了包括利益要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公共舆论,这种信息通过一定的管道输入决策系统,成为影响决策的外部压力。 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在1992年竞选总统时提出将快速建设互联网,加强政府官员与国民的联系,增强政府与国民的关系,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认真听取国民的意见,就已经显现出网络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 在中国,国家机关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把关系民生的公共事务放在网上,并开设公共论坛,通过综合考虑公众的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这一现象也是网络公共空间在发挥政治功能发面取得的巨大成功。1999年广州市政府就如何搞好城市建设在政府网站开设公共论坛,提出自己的建设方案,但方案却受到网友的大力抨击,网友反对方案中费用过高而不切实际的建设项目,最终政府不得不在政府网站发布新闻,对建设方案进行投标。 通过实时的探讨方式,并汇集各种意见所形成的公共舆论,由于较为广泛地反映了网民以至社会大众的普遍要求,满足了建设社会民主和参与政府决策的诉求,成为影响政府决策、调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张力。 四、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国,网络已被视为一股强大的自由力量。从厦门特大走私贪污案始,网络舆论和时事之间就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对应关系,一个又一个揭露福建走私案的网页设立之快速,内容之丰富,批评言论之尖锐,给现有的社会民主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是应该看到,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塞网络,也是造成网上不良、虚假、甚至负面信息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基于目前我国网络建设和网民的心理发展状态,我们有必要对网上的公共议论话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公共舆论进行引导,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而不会成为反对我国政治和社会民主的非法渠道。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司法和政治透明度,消化网上舆论,真正实现公众呼声,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减少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误会,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和引导,使其为帮助我国建设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服务。相信随着我国法制的完善和网民心理的成熟,网络舆论经过合理引导后,网络空间不会是一个发泄个人心中不满的非理性领域,而是能够成为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宝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