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对策 |
范文 | 赵莉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提升,国内的土地利用工作引起了高度的关注。相对而言,土地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即便自身存在恢复的功能,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破坏等,都要求在土地利用上,达到集约利用、节约利用,否则很容易在未来的生存环境上,遭到强烈的威胁。文章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我国在目前的发展中,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很多工作的执行,都不能从传统的角度来出发,否则很容易在今后的建设上,走向恶性循环的趋向。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得到贯彻落实,并且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明倡导内容。在该阶段当中,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一定要在多项工作中积极的努力,要保证既有的土地得到保护,将土地的利用效率、价值做出更好的巩固。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难点 (一)耕地保护难度不断增大。对于我国而言,虽然在幅员上比较辽阔,在耕地的数量上也不少,可是近几年的环境破坏不断加重,建筑行业的快速兴起也占用了很多的耕地,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对耕地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此种状况下,耕地保护难度,表现为持续提升的现象,给生态文明的落实,以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持续开展,都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1]。首先,在耕地开展保护的过程中,总是集中在开会讨论上,地方的领导及相关部门,没有进入到实际的考察工作中,即便是开展了考察,也会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和电视采访,这种虚无缥缈的明面访问,根本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对于耕地保护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2]。其次,针对耕地保护所采用的措施非常单一。我国虽然在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措施,但并不意味着执行强制性手段,而是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来完成的。某些地方为了追求工作上的业绩,或者是工作上的指标,开始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没收耕地,虽然表面上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可是造成的隐患较为突出。 (二)稀缺土地资源过渡消耗。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下,所有的资源都开始以“明码标价”的形态进行经营,虽然在表面上是為了将资源充分的开发利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无异于按照“寅吃牟粮”的模式来执行,直接导致稀缺土地资源表现为过渡消耗的现象,想要让土地本身的功能快速恢复,就必须执行大量的人工干预措施,这种操作直接形成了土地利用的恶性循环,在很多地方都造成了强烈的声讨[3]。例如,在稀缺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现其肥力下降,或者是在其他功能上表现不足时,并没有积极的进行保护,而是通过人工的各种试剂、材料等,促使稀缺土地资源仍然保持在较高的功能状态,这种持续性的消耗措施,很容易造成土地贫瘠现象,给很多地方的长久发展和生存空间巩固,造成了强烈的威胁。 (三)农村土地粗放利用问题严重。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的利用表现出较高的粗放特点,但是国家对于该方面的管控,并没有执行有效的手段,而是一味的通过政策和安抚来完成,可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农村土地粗放利用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对于化肥的使用非常庞大,每年在化肥的购买量上,都展现为持续提升的状态。化肥是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虽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土地本身的破坏是比较严重的,长期使用化肥以后,土地本身的功能和形态,都将出现较大的改变,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第二,农村土地在应用的过程中,未达到综合性利用的特点,长期表现为种植业的执行,在科技的投放力度上不够,相关的设备表现为缺乏现象,这就导致土地本身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最终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 (一)注重宣传教育,增强生态节约意识。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开展,在于将土地按照“良性循环”的模式实施利用,既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必须在整体的工作发展上,得到积极的成果。为此,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从而将生态节约意识更好的巩固。首先,针对各地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必须设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要积极的调查研究,将明察暗访工作切实执行,搜集到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到老百姓的真正需求,由此来执行正确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策略。其次,在生态节约方面,必须加强对土地的高效利用、科学利用。例如,在各个农村地方,必须积极的引进科技企业、加强科技方面的投资,要求在土地利用、种植业发展上,均按照良性循环模式来执行,确保土地本身的利用效率有所巩固,将粗放式的操作彻底避免,要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土地整治,服务生态文明目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执行时,想要将生态文明更好的贯彻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对以往积累的问题良好解决,又必须在当下的发展上予以满足,还必须在将来的工作上有所规划。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土地整治工作必须进行加强处理,要对生态文明目标做出积极的服务,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例如,把生态景观因素引入各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在战略层面上,落实好土地整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土地整治规划应开展并整合土地利用布局和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景观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乡村休闲旅游等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土生态安全。 总结:本文对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展开讨论,该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要继续加强方针的制定,充分结合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执行差异化的策略来完成。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一项决定性的工作,不能出现严重的偏差现象,要通过本质上的革新措施,将生态文明更好的贯彻落实,推动土地利用水平的提升,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春湘.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新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66-70. [2]张萌. 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J]. 当代经济,2013,(22):8-10. [3]余中元. 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驱动因素及评价——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04):15-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