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贩毒低龄化问题探究
范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型毒品的日益多样化、贩毒方式的逐渐演变,青少年涉嫌毒品犯罪日趋严峻,社会危害愈加突出,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危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贩毒低龄化已逐渐演变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探究现阶段贩毒低龄化趋势的特点、危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青少年贩毒问题、抑制低龄化发展趋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贩毒 低龄化 法制教育

    作者简介:刘恒恒,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科员。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68

    一、贩毒低龄化带来的危害

    25岁以下正是青少年学习各种基础常识、文化知识以及生活技能的关键年龄段,也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关乎将来人生如何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毒品类犯罪,这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同时也会对家庭和谐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

    (一)青少年贩毒对自身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青少年贩毒者大部分“贩吸结合”,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其次,严重影响工作、学习,青少年意志薄弱,一旦沾染毒品,便会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学生完全荒废学业、刚参加工作的也会无心工作,最终沦为无业游民。再者,贩卖毒品已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终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贩毒青少年的黄金年龄段在监狱中度过,会对其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二)贩毒低龄化造成青少年家庭破裂

    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一般尚未脱离父母独自生活,大部分还是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在当今社会,孩子是家庭发展的中心,父母將整个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可以说一旦青少年涉嫌毒品犯罪,对其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后果,一般家庭根本无法承受,父母的希望瞬间破灭,他们在为孩子担心、受尽旁人冷眼,承受精神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部分家庭为了减轻孩子罪责,变卖家产、四处奔波,最后倾家荡产、家庭破裂。

    (三)贩毒低龄化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青少年本应努力学习各项文化知识、生活技能来丰富自身,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祖国富强的主力军,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随着贩毒低龄化现象的发展,青少年贩毒案件频发,年龄越来越小的青少年涉嫌毒品犯罪,他们本应在学校读书学习,现在却要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更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同时毒品犯罪极易引发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抢劫等一系列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国家稳定,贩毒青少年已由社会发展的助推者转变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者。

    二、贩毒低龄化原因探析

    贩卖毒品犯罪嫌疑人愈显低龄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其家庭造成的危害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青少年成长环境单一、身心尚不成熟、法制教育缺失、贩毒方式发生变化等方面。

    (一)身心尚不成熟,好奇心驱使沾染毒品

    25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多属于“90后”这一代,属于独生子女较多,并且在物质生活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环境下成长,造成精神生活缺乏,再者现在的青少年们中承受着学习、就业等巨大的生活压力,而属于年轻人特有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极易驱使他们沾染毒品。青少年贩毒者一般是从吸毒开始,由前期资金尚能满足需求,只是单纯的购买,但是随着毒瘾的增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达到自身承受极限时,便会铤而走险,走上贩毒的道路。

    (二)盲目攀比心理,现有储蓄不能满足消费欲望

    当今社会各种昂贵手机、名牌服装层出不穷,数不尽的网络游戏也不断吸引着青少年消费。25岁以下正是喜爱玩乐的年纪,朋友圈子里互相的攀比刺激着青少年的虚荣心,而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曾经就发生过“卖肾买手机”的案例,可见当被欲望蒙蔽双眼时,青少年极易做出与自身辨识能力不符的行为。所以贩毒这种赚钱快的方式一经被部分青少年接触,利益驱使被毒贩教唆利用,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贩毒道路。

    (三)法制教育不到位,法律意识缺乏

    青少年教育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而在我国,大部分家庭教育中缺少对孩子的法律意识培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向来不把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一般只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提升,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接触到法制教育,不知法律禁止的行为将产生何种严重后果,导致当今社会青少年盗窃、聚众斗殴、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四)网络贩毒兴起,青少年更易涉足

    网络贩毒是指毒品犯罪分子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其中的虚拟空间寻找买家、销售毒品的行为。近年来,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进行毒品贩卖的活动迅速蔓延,网络贩毒逐渐成为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关注的重点。 在我国,青少年网民数量占比较大,且更为精通网络,极易成为贩毒团伙的发展对象。在论坛、QQ群、微信群等相关网络聊天平台中,一些贩毒团伙就带着正经公司的面具,在网上寻找一些好奇心强、对毒品认识不够、心理防备弱的青少年,施以金钱诱惑拉人入伙,逐渐被发展为贩毒下线。更有甚者,部分青少年在与网友见面后被施以暴力强迫入伙,沦为贩毒集团运输毒品、交易毒品的工具。

    三、抑制贩毒低龄化发展趋势的几点对策

    贩毒低龄化趋势的发展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而预防青少年涉毒,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通过教育与宣传、打击与挽救等最大限度地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一)司法机关发挥职能做好法制宣传

    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能优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带来的危害后果。一是送法进校园,司法机关与各中小学联合,根据学生容易涉嫌的犯罪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讲座,并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违法犯罪的危害。二是送法进社区,司法机关与各社区居委会联合,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印发宣传册、社区广播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法律,进而增强法律意识。三是送法进家庭,针对司法机关在执法办案中涉及到的失足少年,相关办案人做好家庭走访工作,通过谈心谈话、赠送法律书籍的方式纠正涉案少年的价值观,帮助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中小学增设法制课堂加强禁毒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各中小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法制教育、禁毒教育,让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融入于心并且认识到毒品犯罪的危害,从小培养孩子们学法用法、拒毒防毒的意识。学校开设法制课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内容:一是邀请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作为名誉教师定期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课堂上与司法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学习法律知识。二是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短片、禁毒短片,让学生能够具备辨别毒品的能力,并在影片中认识到毒品犯罪等一系列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后果,而自觉远离毒品犯罪。三是举办拒毒防毒主题讨论,通过实际的涉嫌毒品犯罪案例,让学生们以讨论会的形式互相交流学到的识毒经验、相关法律知识,进而增强防毒能力。

    (三)营造学法防毒的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法律功底、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进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小就培养其法制思维,营造学法懂法的良好家庭环境。就毒品犯罪而言,在培养孩子法律意识的同时要让其了解毒品犯罪对自身、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果,并增强其辨识毒品的能力,进而自觉远离毒品。父母也应当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通过日常观察其学习状态、言谈举止、交友情况、消费状况等,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毒品犯罪的苗头。一旦发现孩子涉毒,首先要耐心地闡明毒品犯罪的危害,使其认识到毒品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深入了解孩子涉毒的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纠正孩子恶习的计划,促使他们真正断绝与毒品犯罪分子的联系。

    (四)注重网络贩毒的防控

    网络贩毒已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网络贩毒活动的蔓延变得十分紧迫。一是逐步实现网络实名登记制,如即时聊天工具的申请、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等都应该实名注册,并通过用户的身份证、手机号等来进行认定。二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各地公安机关网监、禁毒、技侦等部门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有效的网络贩毒打击网。增强对各大网站、论坛、聊天室等的巡查力度,通过检查发布的各项信息及时发现贩毒嫌疑人并加以控制。三是增强网络禁毒宣传。在各大网站、论坛、聊天室等网民聚集较多的网络版面中,要加大禁毒宣传力度,通过综合收集分析贩毒者发布的涉毒网络信息,归纳出此类信息的特点并连同毒品危害制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置于版面较为醒目位置,提醒网民注意不要被涉毒信息诱惑,更不能沾染毒品。

    注释:

    周志刚、王祎.网络贩毒问题研究.湖北警察学院学报.2015(2).119-1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