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多维审视
范文

    许屹山 向加吾

    摘 要 毛泽东的生态观,集中代表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较为初步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首次运用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 毛泽东 生态 价值

    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发展创新研究(SK2014A193);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061)。

    作者简介:许屹山,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党建;向加吾,安徽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与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61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10

    十八大以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我们回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史,就会发现,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虽然在其生前未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和生态体制的相关概念,但是在他几十年的革命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查研究,在其一生留下的大量文稿及讲话中,渗透了关于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的思想及理念,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地位,这些在思想界都存在一定的争议,都需要充分厘清,以正本清源。

    一、毛泽东思想中渗透的生态文明观的若干具体内容

    一般认为,毛泽东思想中渗透的生态文明观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以植树造林为出发点,突出强调发展林业,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制定相关环保规定,有计划地控制、节育人口,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勤俭节约、综合利用资源、反对浪费的生态伦理等。

    (一)关于植树造林的相关主张

    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构成毛泽东生态观的首要内容,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继续倡导陕甘宁边区革命群众植树造林运动。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陕北的山头都是光的,像个和尚头,我们要种树……如果每家种一百棵树,三十五万家就种三千五百万棵树。搞他个十年八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继续提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 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再次在讲话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后,紧接着提出了“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任务。

    此外,针对林业建设,毛泽东同志同样予以高度关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发展林业 ……林业是化学工业、建筑工业的基础。” 他对关注森林资源保护的行为在不同场合予以高度的赞赏,如他认为:“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治理水患、水利建设思想

    关于水利建设,毛泽东同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系统阐发了兴修水利的重要意义,1934年,他在瑞金时曾明确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 这些水利建设理论与实践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水利建设工作起了奠基性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其他方面的原因,频繁的水灾给党和政府造成重大损失,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毛泽东本人更加关注水利设施的兴修,也使得我国能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先后修建了官厅水库、治淮水库等这些都凝聚了毛泽东同志的心血。

    此外,毛泽东同志还从辩证法的高度阐释了水土流失与生态的协调平衡关系,他本人曾数次亲临长江、黄河、淮河等主要水道,多次强调水土保持与改土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还强调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尤其是农业的改造中要根据中国各地具体的地情、地貌和土壤条件区别对待全国各地的开荒种粮等农业生产活动。

    (三)关于治理污染,制定相关环保规定的构想

    在治理污染、环境保护方面,新中国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道路,极“左”理论曾一度认为,治理污染、环境保护的理论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环境污染是不相容的。到了70年代,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认识和研究,1973年,颁布实施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等若干环保文件,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初步的关于治理污染、环保的具体实践。其实,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保护环境、搞好清洁卫生的重要性,针对当时全国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毛泽东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全国的卫生状况,同时也保障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得建国之初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恶劣环境得到初步扭转,为中国70年代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计划地控制、节育人口,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主张

    毛泽东同志关于人口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产物,也构成毛泽东生态观的具体内容。协调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1956年国庆节之际,毛泽东同志指出:“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最初设想,不久以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将“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纳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纲要。1957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人数最多了,我们要鼓励适度生育,按照明确的规划生育,……我认为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过不了多久,人类的生产会出问题的。” 同年毛泽东同志又两次谈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法,如 “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要公开作教育,无非也是来个大鸣大放、大辩论,等等。” 到了6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主持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时又特别强调了实施计划生育、适度控制人口的极端重要性。在机构设施方面,60年代中期,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告成立,各地区也先后成立了计生委,专门负责控制与节育人口的具体实施工作。

    (五)关于勤俭节约、综合利用资源的生态伦理

    自然资源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为此,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指出:“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资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在毛泽东同志的眼里,节约资源既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主张综合利用资源的前瞻性构想及其方法论也是当今循环经济理论的理论渊源。

    另外,毛泽东同志出生农民世家,早年的劳动经历和稼穑的艰辛在毛泽东身上留下深刻烙印,他一生对浪费自然生态资源的行为一直深恶痛绝,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把勤俭节约的理念作为建设的方针,他本人多次强调勤俭节约,把党员的浪费看做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并加以严惩,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除了接见外宾之外,他一直衣着朴素,同普通劳动人民保持着紧密的血肉联系,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为了节约粮食,连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一连三个月都不吃,一时传为佳话,这种基于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和勤俭经济建设方针一支延续至今。可以说,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全军和全国人民展实施的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毛泽东生态观价值的多维透视

    综上,毛泽东的生态观,集中代表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尽管其中有些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甚至有些是具有极端性,但毛泽东的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首次运用与创新发展。

    (一)毛泽东的生态观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 按照这一逻辑,毛泽东的生态观,是毛泽东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认识的重要体现。目前对毛泽东生态观的研究,要么是误读了毛泽东的生态观,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中的某些片言断语截取下来,把他的生态思想加以不做具体问题地分析与比较,片面地夸大了毛泽东同志在特定历史时期一些口号的非生态色彩;如“人定胜天”、“向自然开战”、“争做自然的主人”等极“左”口号等;另一种认为生态文明相关内容不是毛泽东思想的主旨,甚至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制造者等荒谬言论。实际上,综合上文,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生态观都折射了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与探索,与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脉相承与创新的关系,基于这一认知,毛泽东的生态观理所当然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的生态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首次具体运用与发展创新

    人與自然的协调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逻辑起点,自然界是先于人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与演变的产物,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劳动过程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要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人类要爱护自然、顺从自然,要与自然协调。毛泽东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尝试,他既看到了人一方面是自然界的奴隶,另一方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在如何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尽管其中有些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构想,但其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

    (三)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视域来看,毛泽东的生态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与此同时,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彰显,也逐渐开始了对生态环保问题的关注,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历程。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与发展了毛泽东的生态文明观,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等思想中的生态内容部分,他们与毛泽东的生态观是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没有毛泽东的生态文明观的奠基,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发展。

    (四)毛泽东的生态观也是当下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性思想

    哲学中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一旦产生并将指导并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毛泽东的生态观不仅在于其理论意义,更在于其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毛泽东逝世前,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初步探索。例如,他主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了倡导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他主张勤俭节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生态建设问题的方法论上,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办大事优越性,等等,这些都值得认真总结。毛泽东的生态观,是指导当下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十八届三中全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的重要理论武器。

    注释: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53.

    毛泽东论林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62,77,78.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7.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101.

    毛泽东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6.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