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养研究 |
范文 | 摘 要 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从事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和传播任务,还要担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课题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具有的重要的特殊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的主要途径进行研究,阐明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优秀教师 法律素养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项目编号:CSZ18077)。 作者简介:宋明,阿坝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08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与专业课教师承担知识传授的任务一样外,还直接地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只有坚持和践行“四个统一”,才能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一定要依法治国,而且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由此可见,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法学专业教师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特殊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具有特殊性。 一、法律素质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 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作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殊重要性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雕琢思想灵魂。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文化素质、优良的法律素质。 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其生存与发展、建设与改革与内地高校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除了履行高校应尽的职责外,还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此特殊重要作用中的地位尤其突出。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从事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和传播任务,还肩负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作,其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特殊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法律素质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故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法律素质,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质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包括法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了应有的特殊作用。同时,由于受地域、历史、观念、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质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法制教育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未独立成课;侧重与理论方面的讲授教学,缺少实践方面的教育;重思想政治教育,轻法律意识培育和法律法规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平台缺失;法律专业化背景教师不足,兼任教师过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法律素质还不高,能力还不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好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法律认知不足,甚至以道德或常识来判断法律的现象,势必会导致民族地区大学生认知方面存在偏差。随着近些年来贫富分化带来的恶果已经触及到政治课的法制教育效果,使得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质培养,针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培养对策,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最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三、培养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从立德树人来看,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是时代要求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问题,其丰富的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至关重要。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能容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思维方法,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断树立大学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需要一批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高、师德师风好、业务能力精湛、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 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尤其还要着重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业务水平精湛、熟悉民族政策和理论方法、具有法治思维和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这些要求就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素养。在全新历史时期,作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教师,不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提升自我的法律修养,时刻谨记用法律方式来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问题方面,更应该从法律角度入手。目前,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刻不容缓。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既需要社会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也应该在全社会上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使得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在社会参与和影响下切实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家长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我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全社会上下,在校园内部形成师生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显性法制教育上看,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是前提条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与学、巩固和提升法制意识的关键时期。提升其法制意识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采取显性法制教育的方式對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开设法制课,进行法制宣传,参观监狱,旁听法庭审判,组建模拟法庭,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而要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首先必须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这是前提条件。 (三)从隐性法制教育上看,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重要手段 显性法制教育指向明确,方便于我们正面灌输,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的叛逆心较强,所以我们的教育效果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多采用与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隐性法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隐性法制教育强调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互渗透与融合,追求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境界。人的一生最终是在社会实践中度过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例如在社团活动开展时渗透宪法、选举法教育,在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时渗透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教育,还有部分解除到的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行政处罚法教育。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的双向关系,也有助于法制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只有当法制教育得到师生的内心认同,这样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显现,师生法律素质才能提升。因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重要手段。 (四)从培训与研修来看,培训与研修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以项目选人和选人给项目等多种途径,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有效途径。为此,高校人事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规划,使培训工作日常化、制度化。积极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厅(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和研修,积极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加国内外理论、学术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学位学历层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脱产学习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因而,培训与研修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有效途径。 (五)从表率作用来看,发挥好表率作用是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内在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四个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知识方面的传授,但更重要的是价值塑造和方向引导。教师要成为大学生做人做事的镜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遵纪守法的表率作用,给大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推动和形成校园良好的法制教育宣传氛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发挥好表率作用是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制意识的内在要求。 (六)从民族团结和睦来看,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是维护高校和地区稳定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 、新形势、新环境条件下民族地区高校维护政治稳定既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重的挑战。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的治安环境总体是良好的,整体出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同时,当前影响民族地区高校维护政治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就国际因素而言,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盛行,民族分裂思想以及达赖集团、法轮功组织等的活动没有停止,以给学生予以资助等各种方式侵入学生的可能性存在;二是就国内因素而言,以手机微信、短信、函件、互联网等方式对学生传递或散播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时有发生,以宗教等形式对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渗透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就高校自身因素而言,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对维护政治稳定的认识程度、关系着学校维护政治稳定的影响,教师管理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政策的宣传、应急预案的制定、学校制度的落实等对维护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四是就教职工因素而言,对教师的思想引导是否到位,学校是否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教师的不满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误导等对维护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五是就学生因素而言,对学生的教育是否跟上,学生的规范、学生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否妥当,学生间的小矛盾是否会上升到民族矛盾,贫困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因奖助学金的评定、评优选干、后勤管理与服务等的不公正、不满意引发的学生不满情绪等对维护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 针对以上的困难和问题,维护高校政治稳定,首先高校领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 切实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其次,教职员工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高校维护政治稳定影响的重要作用,讲政治,讲觉悟,讲纪律,要把好课堂关,守住主阵地,守住主渠道。最后,要高度重视在学生管理,新媒体、班会和党团组织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因此,从民族团结和睦来看,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法律素质是维护高校和地区稳定的现实需要。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教学技能,崇高的道德理想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法制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把锤炼道德品质、增强道德法制意识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之中,当好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当好维护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高校团结稳定和谐的守卫者,当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员,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答卷,真正体现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良好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 [2]赵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3]宋明、陈勇兵,等.四川民族地区高校维护政治稳定问卷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文信息.2015(10). [4]王炳林.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思想理论导刊.2017(1). [5]彭美.法制化视阈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学术论坛.20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