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健全制度体系对民主发展的价值 |
范文 | 摘 要 民主是形式也是内容。发展民主,就是要在政治实践中实现民主形式与内容在历史原则高度上的统一。制度体系规定和形塑着政治活动,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一切政治行为和主体,防范各种力量对政治实践的侵扰,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使一切政治活动的功能归位,对于发展民主有着根本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制度体系 政治实践 发展民主 作者简介:王贝宁,浙江省长兴中学。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4.11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群众对民主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那么,为什么会把健全制度体系明确为发展人民民主的主要任务?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中试图对此做一个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吉奥乔·阿甘本在对西方民主出现的危机进行反思时指出,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实体的制度形式(公共权利),也是一种统治技术(行政实践),它“表示权力的合法形式及其实践方式”。“西方的政治体系由两种异质的元素构成,它们相互授予对方的合法性并相互一致”, 西方民主之所以出现严重危机,就是因为这“两种元素以及两种合理性的联合本不可能”,在政治实践当中总是偏执于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同时,他还忠告人们,“一切关于民主的讨论——无论是将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统治技术——都将面临沦为闲扯的危险”。 在此,尽管阿甘本是针对西方民主而言的,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切中了民主发展问题的要害,即如何通过政治实践(行政实践是政治实践最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使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体现人民意志?在我们看来,这也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健全制度体系明确为发展人民民主的主要任务的关键所在。 国家制度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现实化,国家权力归谁所有,国家制度就必然体现谁的意志、为谁服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国家制度不再是剥削、奴役人的工具,而成为人的自由产物,为人民服务,这是民主的“基本特点”。 “完全民主”的国家制度“不仅自在的,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现实性来说,也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 “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民的特定内容” 。马克思说:“一切国家形式都以民主为自己的真实性,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有几分不民主,就有几分不真实。” 由此可见,发展民主的前提,就在于构建一个体现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国家内容不是外在于国家制度之外的存在,国家制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人民意志,就规定了民主可能实现的程度。正如马克思所说:“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 没有体现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在政治实践中,人民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但是,有了体现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也并不就意味著民主能自动的实现。因为,体现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还只是民主的形式,还必须在日常的政治实践(行政实践)中,切实兑现国家制度的承诺。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民主是形式也是内容。 在马克思看来,“民主的形式”就是体现人民意志的国家制度;“市民的生活和意志”则是民主国家的真正的唯一内容。民主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割裂的辩证统一体,恰如查尔斯·蒂利对宪法式民主观和实质性民主观批判所指出的那样,“只具有形式民主原则而没有实质性,或只具有实质性成果而没有公民集体自治的政权,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政体” 。就此而言,发展民主,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沿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跨越某一界限的简单步骤” ,就是要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政治实践使民主形式和内容在历史原则的高度上实现有机统一。 首先,民主形式和内容都是历史范畴。恩格斯指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它们的客观有效性都在于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整个社会的客观现实。同时,生产的发展,也必然会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和意志”,从而改变国家制度的规范性基础。因此,无论是从民主的形式还是从民主的内容看,发展民主都是一项历史性课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制度体系,以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 其次,民主的发展在于并且只能通过政治实践。民主的形式不可能自动实现民主内容,离开政治实践,人民意志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观念的存在。政治实践“就是使单一和特殊‘从属于普遍” ,使“市民的生活和意志”从原则性规定、制度性的存在,变成现实。一个政权就是一个生命体,政治实践是其生命展开的旅程,“市民的生活和意志”的实现,不是只存在于其开始和结束处,而体现于其生命展开的全过程。因此,在一切政治活动中,始终存在着如何更好实现国家制度所规定的内容的问题。 阿甘本对西方民主批判的价值,在于揭示了在政治实践中统合民主形式与其内容的困难,但由此断言政治实践和国家制度属于两种不可能联合的合理性,则实属谬误。马克思说:“政治领域是国家中唯一的国家领域,是这样一种唯一的领域,它的内容同它的形式一样,是类的内容,是真正普遍东西。” 国家制度和政治实践同属一种合理性,即“普遍理性”,而且政治实践本身也是由国家制度规定和形塑的。那么,在政治实践中,实现民主形式和内容在历史原则的高度上统一的困难在哪? 这里存在着异常复杂的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国家制度是以抽象的原则性规定形式存在,而政治实践又是非常具体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享有充分选择权、自主权。当然这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只要存在可选择性,就会给各种力量侵扰和左右公共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机会,从而使国家制度在政治实践中可能被扭曲或者被悬置,最终制约着民主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达成。由此可见,如何完善国家制度运行的体制、机制、程序,有效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的具体运行,就成为制约民主形式与内容能否达成一致的关键。这也正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逐步形成并日渐完善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发展人民民主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在谈到我国人民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习总书记一语中的,“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的不完善,本质上就是规范和约束政治实践行为和主体的制度体系的缺失,无法有效防范各种力量对政治实践的侵扰,“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从而无法完全实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在政治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和内容在历史原则的高度上不能充分实现统一。正是基于此,习总书记提出要“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把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明确为发展人民民主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下形成的。 总之,民主既是一种国家制度形式,又是以人民需要的满足为其内容的,民主的发展就是二者在政治实践中在历史原则的高度上达成一致。因此,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和约束一切政治行为和主体,防范各种力量对政治实践的侵扰,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使一切政治活动的功能归位,对于发展民主有着根本的重要性。 注释: 吉奥乔·阿甘本,等著.王文菲,等译.好民主,坏民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第9页.第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第39-40页.第41页.第313页.第39,43页.第62页.第42页. Charles Tilly,Democra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3.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740-741页.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9-06(0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