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运用
范文

    王丽莉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 经营决策 运用一、本量利分析法的概述

    (一)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根据成本、利润和业务量间的关系所构建的定量分析方法。即假定:(1)成本与收入在适用范围内线性相关,并且员工生产力和效率不发生变化;(2)能明确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3)销售的产品组合不变;(4)一般情况下产销平衡;(5)一般情况下,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二)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盈亏临界分析、成本动态分析、影响利润因素变动分析及敏感分析是本量利分析法的主要构成内容,在对成本习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额、销售量、利润和单价等变更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图示进行提示、总结。此外,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量、固定成本、单价、产品结构及变动成本等对利润产生的具体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全面且准确的判断生产经营存在的风险水平,掌握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水平,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

    (三)本量利分析法下的基本关系

    第一,在假设销售总成本固定的前提下,单位售价的高度将直接决定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即盈亏临界点随着单位售价的增高而降低。

    第二,在假设销售收入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即盈亏临界点随着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的降低而降低。

    第三,在假设盈亏临界点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亏损将随着销售量和利润的增加而降低(销售量和利润越小,亏损将越高)。

    第四,在假设销售量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亏损将随着盈亏临界点的降低和利润的升高而降低。

    (四)本量利分析法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安全边际=现有销售或预计-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现有销售或预计=(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现有销售量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贡献毛益率=(售价-变动成本)/售价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二、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运用

    以某水电企业为例,2016年亏损952万元,2017年盈利56万元,公司确定2018年目标利润200万元。2017年相关数据如下:

    (1)发电量31819万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2.55%,售电量31008万千瓦时,售电单价260.97元/千千瓦时(不含税224.97元/千千瓦时),售电收入6976万元,营业总成本6920万元,利润56万元。

    (2)售电单位成本229.09元/千千瓦时,其中:购入电力费0.7元/千千瓦时、水费12.4元/千千瓦时、材料费1.8元/千千瓦时、职工薪酬32元/千千瓦时、折旧费88.5元/千千瓦时、修理费10元/千千瓦时、管理性费用11元/千千瓦时、税金及附加2.3元/千千瓦时、财务费用69.6元/千千瓦时。

    (一)成本性分析

    根据成本的性态,职工薪酬、折旧费、管理性费用、财务费用为固定成本,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不变,购入电力费、材料费、水费、税金及附加、修理费、CDM成本为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正相关,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2017年固定成本总额609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7.2元/千千瓦时。

    (二)盈亏临界分析

    通过分析盈亏临界,就可以确定企业的盈亏临界点,了解当前的生产经营概况。

    1、确定盈亏临界点。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售电量=6096×1000/(224.97-27.2)=30824万千瓦时,即实现售电量30824万千瓦时将达到保本点。

    2、确定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

    安全邊际=6976-30824×224.97/1000=42万元。

    安全边际率=42/6976×100%=0.6%。

    通过分析,2017年售电收入仅比保本点多42万元,安全边际率为0.6%。

    3、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

    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本量利分析的四个关键因素。从这四个关键因素着手,采取相应措施,以完成预计目标利润。

    (三)减少固定成本

    将目标利润代入本量利公式中,即:固定成本(期望值)=31008×(224.97-27.2)/1000-200=5932万元。

    2017年实际固定成本为6096万元,比期望值多164万元。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目标利润,需降低固定成本164万元。

    (四)减少变动成本

    将目标利润代入本量利公式中,即:单位变动成本(期望值)=224.97-(200+6096)/31008×1000=21.9元/千千瓦时。

    2017年实际变动成本为27.2元/千千瓦时,比期望值多5.3元。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目标利润,需降低单位变动成本5.3元。

    1、增加销量

    将目标利润代入本量利公式中,即:销量(期望值)=(200+6096)/(224.97-

    27.2)×1000=31835万千瓦时。

    2017年实际售电量为31008万千瓦时,比期望值少827万千瓦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目标利润,需增加售电量827万千瓦时。

    2、提高销售单价

    将目标利润代入本量利公式中,即:销售单价(期望值)=27.2+(200+6096)/31008×1000×1.16=262.73元/千千瓦时。

    2017年实际售电单价260.97元/千千瓦时,比期望值低1.76元/千千瓦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目标利润,需提高销售单价1.76元/千千瓦时。

    (五)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

    上述的盈亏临界分析和变动分析,均是建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单项变量的变动来达到目标利润。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因素均相互关联,不断变化影响利润。因此,需借助敏感分析来确定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大小,以便在情况发生变化后,帮助决策者能及时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如果要反映各因素相互关联对利润影响的程度大小,就需要借助“敏感系数”这个指标,即:敏感系數=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1、单价的敏感系数

    假设单价增加1%,则新单位=224.97×(1+1%)×1.16=263.57元/千千瓦时。依此单位为依据计算,则利润=(263.57/1.16-27.2)×31008-6096=106万元,比原来的利润56万元增加89%,单价敏感系数=89%/1%=89。

    从百分率来看,单价每提高1%,某水电企业将增加89%的利润。

    2、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量的敏感系数

    按照上述原理,可以得出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量的敏感系数分别为-50、-144、75。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单价的敏感系统最大,其次是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最小。

    通过对该水电企业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提高售电单价增加盈利是最有效的手段,其次就是增加售电量、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管理层全面掌控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洞悉生产经营的薄弱之处,而且可以通过保本销售量和目标量的准确预测来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此外,根据各因素的变动来合理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得以及时调整,将不必要的损失降至最低,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飞.“本量利”的案例分析探讨[J].中国商论,2018(10).

    [2]李庆魁.本量利分析理论及实践运用[J].国际商务财会,201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