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著作权、复制权、邻接权的历史演变中看专有出版权
范文

    关键词 专有出版权 著作权 复制权 邻接权

    作者简介:林瑞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

    中图分类号: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06

    专有出版权是著作权中的重要概念,如果认清专有出版权,那就需要了解著作权、复制权、邻接权等概念的历史演变,只有弄清楚它們产生的立法缘由,从历史角度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早期图书复制权与著作权法的产生

    如今专有出版权只是著作权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小领域,但从历史上来看,专有出版权曾经就是人们所说的著作权的全部,而对专有出版权的保护直接促成了著作权法产生,可知在著作权相关法律的演变过程中,对于专有出版权的保护曾经是核心内容。出版者(而非作者)才是推动图书出版和传播的最大动力。

    虽然我们现在研究出版史,通常从文字和纸张出现时开始谈起, 但比较早期的出版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依赖手工抄写,生产规模和传播范围都很小,产品也非常昂贵。那时候,图书是一种奢侈品,只有上层社会和高级贵族才有博览群书的特权,当然也就不存在专有出版权。后来,随着中国印刷术传到西欧,德国工匠约翰·谷登堡(Johann Gutenberg) 出于商业目的,研发出了西方金属活字印刷术,并将之应用于印刷各类宗教书籍,获利很多。不久后,谷登堡的印刷术在西欧传播开来,从技术上把图书的大规模生产变成可能。西方的文艺复兴也令普通人的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西欧平民的识字率和阅读量都有极大提升,如此一来,对于图书的需求有了质的提高,这使得生产图书变得有利可图。当时的印刷厂就变成了图书生产厂,开始大肆印刷图书,获取利润。印刷商成为出版业的核心和组织者。

    西欧各国王室对于图书的生产一般采取审查加特许的制度。其中尤其以英国的出版业发展比较典型。英国当时实行图书出版特许权制度,只有获得特许的少数印刷商才能从事出版。之所以出现对图书的特许,也是因为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盗版也变得非常容易,图书作品很容易被地下印刷厂翻印,给书商带来巨大损失,于是书商们求助于王室,请求获得特许的印刷某种图书的排他性垄断出版权。英国王室为了监控图书出版,也为了获得书商行会支持,答应了请求。当时印刷的图书品种其实并不多,很快被书商行会的长老们瓜分。那些没有获得授权的印刷商便联合起来起诉行会长老们的垄断。双方经过斗争和妥协,签署协议共同享有特许权。图书出版特许渐渐演变成“书股”制度,书商行会将获得的利润分成书股,在内部分配。

    此外书商行会还通过特许登记的方式发展出了“专印权”。某种书籍,谁先注册谁便享有专印权,其他人不得侵犯。获得印刷专利权、书股、专印权等一些特权成为从事出版行业并稳定获利的通行证,这些特权逐渐演变成复制权——这是一种国家认可的财产权,可以继承和交易。后来,很多图书作品的复制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他们已经不再是印刷商,只是通过控制图书复制权来获利。

    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王权统治崩溃,书商行会以及相应的各种特权也走向终止,图书盗版的行为再度迅速爆发。印刷商们不得不向新的国家权力机关寻求法律保护。1709年,英国国会认定出版权为一项财产权,规定了登记制度。1710年,英国议会通过《安妮女王法》,其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著作权法,承认并授予作者的复制专有权。复制权也就成为版权领域在法律上最早获得承认的一项权利。 当时的出版行业已经意识到,作者才是行业真正的财富源泉。《安妮女王法》虽然仍然站在保护出版者权利的角度上,但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定了图书作品原作者的权利,将著作权人放在版权制度的核心地位,是著作权领域的巨大进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作者的复制专有权都是著作权法中的最重要内容。

    在著作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出版者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虽然作者是智力作品的生产者,但也依赖出版者传播作品。出版业毕竟是一个投资大,高风险的行业,法律赋予出版者专有出版权,是对其传播作品的保护与鼓励。正是因为出版者追求利益的努力,才促成了著作权法的产生,使得出版者与著作权人的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

    图书的著作权归属作者,出版者只是通过合同获得作者所授予的专有出版权,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的限定范围内获利。从这个角度讲,专有出版权——即图书作品复制权的许可,才是出版者权利的核心内容。

    二、著作权的“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

    工业革命前夕,著作权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土壤上发展,慢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果实——英美法系的版权法和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进入19世纪后,版权法和著作权法开始向不同方向演化,最终形成了今天著作权法领域的“版权体系”和“作者权体系”。 一般认为,版权体系的立法逻辑强调功利主义,目的是方便作品利用,以尽可能低的代价激发尽可能多的创造性作品生产;作者权体系的立法逻辑则强调著作权保护,一方面保护作品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保护作者的人格权利。

    版权体系与作者权体系的根本分歧在于,版权体系为一元结构,只有一组财产性权利;而作者权体系为两元结构,同时关注著作的财产权和人格权。作者权体系认为著作人格权具有永久性,不可转让、不可剥夺,这体现了法律对于作者的人文关怀,曾是作者权体系的亮点。

    1886年,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成立,标志国际间版权保护体系初步形成。最初的缔约国只有10国,之后百余年间,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陆续地加入其中。这些不同法律体系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在加入到《伯尔尼公约》后,便不可避免地受到条约中法律概念的影响,从而妥协。《伯尔尼公约》具有普遍的最低标准,使得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两大阵营的国家连为一体,建立起相似的法律规范。

    三、邻接权的出现和演变

    自从《伯尔尼公约》签订以后,著作权开始渐渐获得了世界范围保护。不过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受其保护的客体范围不断扩张,但仍然有一些客体,因为受到各成员国广泛争议,被明确排除在公约保护范围以外。这其中就包括录音制品、广播和现场表演。 这些客体后来形成了1961年签订、1964年生效的《保护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的保护主体,也就是如今邻接权的主要内容。换言之,邻接权产生的原因,其实正是因为这些权利无法成为国际公认的著作权内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立邻接权来保护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只是作者权体系国家的处理方式,而对于版权体系国家来说,并没有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区分。 因为作者权体系国家,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品的作者,而像录音制品、广播电视的制作人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团队合作完成,很難确定著作权人的身份。此外,在作者权体系国家看来,录音制品是工业产物,只是对音乐进行录制,属于通过技术设备复制表演作品的行为,不构成对作品的创造性贡献,不应该算是作品。表演虽然不难确定作者,但其毕竟是对其他作品的表演,依附于原作品上面,独创性也受到质疑,所以不能获得作品资格。故对于作者权体系国家来说,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不能纳入到著作权中进行保护。而版权体系则以功利主义为核心,偏重于保护财产权益,不限制作者身份,也并不区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可以纳入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之中,故将表演、录音制品、广播电视等纳入著作权体系并无障碍,也就不用设立邻接权。

    因为作者权体系国家的原因,表演、录音制品、广播电视在是否属于著作权的问题上引发争议,未能进入《伯尔尼公约》保护范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后来才在《伯尔尼公约》之外推出了《罗马公约》,以实现世界范围内对这三者的保护。作者权体系国家也就普遍使用“邻接权”概念来定义这些难以进入著作权范畴、又应对之进行保护的权利。

    四、总结

    英国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斯蒂芬·斯图瓦特认为:邻接权制度的产生是保守的作者权体系无法应对新形势发展所致,并无合理的依据。举个例子,电影是纳入到著作权体系的,但电影与录音、录像以及广播节目其实没有实质区别,都很难确定作者是谁。另外,作品的翻译和汇编也被纳入著作权体系保护,但表演、录音、广播对于原作品的创造性贡献甚至比翻译和汇编作品还要大。 综合来看,将邻接权看作作者权体系与版权体系两大阵营对于部分权利保护的妥协,则更贴近事实。换言之,邻接权制度的设立,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解决两大阵营矛盾的妥协结果。

    注释:

    肖东发,于文主编.中外出版史(第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第195页,第203-208页.

    [澳]山姆·里基森、[美]简·金斯伯格.国际版权与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公约以外的新发展(第二版)[M].郭寿康、刘波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44页,第1068页.

    孙新强.论作者权体系的崩溃与重建——以法律现代化为视角[J].清华法学,2014(2).

    刘洁.邻接权归宿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81页,第85页,第131页.

    冯晓青,胡梦云.技术变革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史为基础的理论思考[J].武陵学刊,201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