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能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新研究 |
范文 | 关键词 智能时代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创新 作者简介:马毓新,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56 新媒体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智能手机作为信息载体,也是新技术在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途径。通过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样化,信息的识别更加容易,信息的解读更加简便,信息的传达获得了实时性,这些都离不开媒介的作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不仅是教育工具的作用,同时也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特别是智能手机技术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在多数时间中都是在使用手机,他们接收信息,传送信息,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常态。将这些信息传播途径充分利用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使得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发挥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对受众实施具有针对性地教育,使人们用手机就可以接受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一、微时代背景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时代感 微信和微博都是微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作。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0亿。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用户越来越多,微信成为覆盖面非常广的通讯软件。高校学生在体验新技术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和积极性,对于新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大学生成为微信用户中占有量最多的群体。微信受到在校大学生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已经成为大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用于传播信息的新载体。微信作为高校管理大学生的新阵地,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使得传播教育符合时代的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创新 高校的马克思理论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教育作为重要的途径,要采用有效的工具,使得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是局限于表面的知识,而是真正意义地用于社会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发挥微信和微博的工具性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育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是主要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对群众的观念和态度予以掌握,在高校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学生予以管理,使得理论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但是,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情况来看,往往浮于表面,重视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这方面的理论教育内容不受到学生的重视。当出现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就要在教育方式上予以创新,充分了解高校马克思理论传播的现状,采用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发挥微信的作用,应用智能手机,只要能随时随地上网,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行微信公众平台,将相关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使得微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1]。微信的一个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受到的关注度高,在熟人群体中传播,而且为小众传播,可以提高传播效率,使得教育更加有效。微信与其他的网络社交平台存在不同之处,就是在微信朋友圈中都是熟悉的人,在熟人地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更容易被接受,而且突破传统的理论传播模式,用熟人可以接受的模式进行传播,可以保证传播质量,而且传播的方式上能够做到因人而异,针对性更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不同专业学生在一个大教室中上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对很多的学生都无法叫出名字,当一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授课教师的名字。这种陌生群体中授课,相互之间的沟通有限,教学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与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但是依然以唱“独角戏”为主,学生的听课状态散漫,教学在讲课中感到很尴尬,学生保持沉默,对于这门课程有漠视之感,当然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如果将微信充分利用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从陌生变为熟悉,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互动的方式相互了解,教师对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老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时候,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进行一对多传播,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分享率。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比较方面,门槛低,只要申请就可以成为朋友圈中的医院。在特定的群体中,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文字交流之外,还可以使用语音交流,图片或者视频交流,实现了互动全方位展开。教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将传送到手机上,达到率非常高,学生的观看率也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 100%。当前一些高校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建立起来,除了学生作为朋友圈的成员之外,一些粉丝还可以加入其中,微信群体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其他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加入到微信群中,一睹名师的风采,享受教师精彩的授课,从中获益匪浅[2]。 此外,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人们观看信息的时候,缺乏选择性,看到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感到很困惑。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各种不良信息,对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主流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同时在社会群体中传播,发挥正能量的教育引导作用,微信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除了微信之外,微博文章也备受关注,特别是研究专家以及高校的名师,都可以建立微博,从自身的研究领域以及专业角度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更具有说服力。处于当前复杂的环境中,要将微时代信息传播阵地建立起来,积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将自己武装起来,对于相关的理论传播不断强化,用微信和微博传递教育信息并答疑解惑。运用新的传播方式,将西方伪真理揭开,更多地对伪思想準确辨别[3]。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有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展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更有时代化,在大众群体中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层次理论,将其转变为中国化的成果,使得理论内容通俗易懂,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用这种方式将并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使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意义地理解,也乐于接受,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内容。当前很多的大学生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过时,在实践中不再发挥作用,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学习中产生消极情绪[4]。一些大学生甚至在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就予以批评,这是不恰当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也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不合适,理论教育没有落实到学生层面,而是依然高高在上,学生可望不可即,对于理论内容就无法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予以理解。处于微时代,微信和微博作为社交工作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载体,当然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应用的工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可以使教育空间从线下转向线上,甚至可以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空间得以扩展,加之微信的互动性,就可以让学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将理论内容融入到学生活动中,甚至让学生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可以对理论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展开,用微信的传播方式展开,用微博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并做出评价,使这项工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发挥教育的实效性[5]。二、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提供的资料,中国的网民规模不断增大,已经接近9亿,其中,21岁-29岁的青年占比最高,在所有的网民中占百分之三十,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五是学生。大学生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成为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也不足为奇[6]。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登录网络平台,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诸如网购、查阅资料、定外卖、租房等等,足不出户,操作手机就可以实现。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手机app 多种多样,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无论是哪一种技术出台,大学生往往是最先体验者。热度比较高的网络平台往往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在社交类平台中,使用率相对较高的莫过于微信、QQ等;购物平台被大学生关注,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比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等;在业余生活中,大学生喜欢看视频类节目,西瓜视频、腾讯视频、抖音、爱奇艺等等,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抖音属于社交类视频,让大学生的生活充满欢乐。当大学生的生活方面,美团、饿了么、滴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定外卖不需要下楼,打车不用站在路边傻等。大学生要获得新闻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观看资讯类节目,如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等等。多数大学生喜欢玩游戏,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新媒体,就会感觉缺少很多,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与多媒体打交道[7]。 新媒体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少被关注。一些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新媒体中,使得大学生系统化学习模式被打破。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新媒体操作中,访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平台,使其正常的学习受到影响。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行为控制能力不强,对一些娱乐内容缺乏抵抗能力,就会消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被忽视了,还导致生活无规律,身心健康受到影响[8]。因为有了新媒体技术,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通常是在网上进行,不再面对面沟通,大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因此受到影响。另外,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比较弱,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各种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高校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实施传播,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种方式适合当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能够让大学生接纳。但是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也要注意所存在的弊端,将手机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对于负面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使得大学生传播发挥实效性[9]。三、应用微信微博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有效措施 (一)将微技术充分利用构建传播体系 当前的高校都有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资源对大学生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使抽象的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更加简单易懂,大学生能够很快地吸收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发挥微技术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一种新的途径,而且使教育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当前学生普遍使用微博和微信进行交流,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此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扩大传播内容的覆盖面,而且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对大学生更有感染力[10]。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使得传播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对于教育内容有所体验,能够感受到教育内容的价值。微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途径得以延伸,经过合理利用可以将新媒体教育体系构建起来,如此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引导,对于網络舆情能够有效控制。 (二)应用微技术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中要获得良好的效果,文化环境的塑造不可忽视。环境对人能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对人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中塑造文化环境对教育的有效展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人的思想的改变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可以教化人的思想,无形中对人产生影响。环境刺激人的思想,对人的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人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予以改造,由此可见,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应用微技术塑造文化环境,将理论内容制作成有趣的微视频在微信中传播,宣扬真善美。学生在充满正气的文化环境更能够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环境塑造起来,还可以发挥微信管理的作用,请大学生参与微信群的设立,教育群体的组织以及制度的完善,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日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中,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刻感受并予以认可[11]。 (三)应用微博、微信群等新媒体与大学生充分互动 现在的大学生更习惯于使用新媒体技术,诸如微信、微信等等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中,将这些技术软件充分利用起来与学生之间建立亲密交流关系,对学生的网络签名以及留言都要予以关注,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并对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实施价值观引导。运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面对面交流相比较,这种交流更容易让學生敞开心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避免再次发生。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所述,微时代环境中,微技术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微技术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传播并不局限于行为规范,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不仅用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还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提高对网络信息判断力,促进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静.“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58-59. [2]卢洪信.“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8(27):294-294. [3]曹晓云,秦立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188(20):5-7. [4]张玉丰.“微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J].语文建设,2019(10):22-23. [5]李洲.“微时代”基层部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新思维[J].才智,2016 (7):323. [6]武彩慧,贺微.“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J].丝路视野,2018(20):53. [7]卢德友,罗涛.微时代大学生交往异化及应对策略——基于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9(3):87-88. [8]高国涛,孙曼华.微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才智,2018(12):6. [9]闫鹏.“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传播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3):61-63. [10]张筱荣.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策略研究[J].湖湘论坛,2019, 32(2):81-90. [11]才伟苹.“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及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4):80-8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