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范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8SJSZ504)。

    作者简介:刘迪,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58

    中国共产党及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体民族认同,核心内容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2]。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主力军,也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因此,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使之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志青年就变得十分重要。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曾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因此,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民族團结教育,并将其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也是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必要环节。

    (二)坚定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方向是拥护党的领导,认同中华文化,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因此,高校要牢牢把握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把培育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少数民族学生作为自己的担当使命。这不仅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全面发展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同样校园安全稳定也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加强高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在生活态度和行为上形成更为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的产生。

    同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下,高校各民族学生思想交流会更为便捷通畅,价值观追求会更为接近,这样就容易建立起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高校学生群体,这对于高校的稳定发展,促进族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4]。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

    (一)错误思潮的影响

    随着获取信息方式不断增多,便捷程度逐渐提高,各种社会思潮涌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给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少数民族学生带去错误的观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帜恶意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错误的思潮会削弱部分高校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制度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他们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错误观点会影响民族团结稳定,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二)资源整合不充分

    资源整合不足,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及课程资源。目前高校人员一般是由教师岗的教学人员和管理岗等非教学人员构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学人员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他非教学人员参与度不高,这就造成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其次,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虽已做到全覆盖,但此类课程往往由于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授课形式枯燥乏味、课程平台建设滞后等原因也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的推进产生影响。

    (三)“共同体”培育不足

    高校校园文化本应是一个由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多元文化,它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也包含各少数民族富有特色性的独特文化。然而当前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基本处于一个忽视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影响,使其不认同本民族优秀文化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高校各民族学生间“共同性”不足容易导致校园矛盾与冲突进而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四)培育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培育体系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在培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民族团结教育或民族共同体培育的相关课程,仅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民族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也结合较少,导致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不认同。此外,高校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民族团结教师数量较少或者直接缺失,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效果较差,不能达到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一)思想教育要融入民族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理论融入进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比如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编入课程体系中去,让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璀璨历史的教育。同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核心,让学生对民族共同体理论有更好的理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此外,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教育,让他们自发的认同中华文化进而不断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

    (二)完善高校合力育人体系

    各高校是少数民族学生培育的责任主体,也是重要的育人平台。因此,各个高校可以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领导小组,由校党委牵头,宣传部、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个二级学院的书记构成。成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要明确第一责任人,找准各自定位和工作职能,分工明确,全员参与,合力育人。同时,为避免育人工作流于形式,各部门要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和责任清单,根据指标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责任清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外,从学生方面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培育细化成若干指标融入到学生评奖评优和就业中去,加强对学生思想方面的考评以促进全校上下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合力。

    (三)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典型

    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树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典型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观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的遴选和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典型是少数民族学生中具有坚定政治理想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不仅是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关系纽带,也是依靠自身体现的正能量影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标兵榜样。对于高校中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典型的出现会对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合高校地方优势资源

    高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依靠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传授,也应当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例如高校团委可以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或根据高校自身情况设立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月,通過活动展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互动交流,相互认同各自民族文化,让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找到存在感和幸福感。此外,各高校也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方民族旅游资源或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陈凤林.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52-56.

    [3]王易,陈玲.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4):48-53.

    [4]李静,侯小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9(10):43-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