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上册)介绍
范文 许 斌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在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限选)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本书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调整了部分内容,同时,吸取江西、山西和天津试验地区教师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订,简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增加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本文将本次修订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继承了试验教材的主要框架
《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试验了三年,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基本认可,本次修订过程中,我们保留了试验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1币哉陆谔宓拿婷渤鱿帧C空虑坝幸灰言,每节后有练习题,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等。书后有《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和《世界近代历史大事图表》。章节体的特点是便于概述一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及提供大致的历史发展线索。章前引言是一章的开始,也是需要注意的重点,它概述本章的大致线索及历史背景。学生学习新章之前,先学习章前引言,让他们对要学内容的大致历史环境有一个了解,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锻炼辩证分析能力。《世界历史大事图表》把本书所涉及的不同历史年代、不同地区大的历史事件编入一张图表,通过这张图表,可以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可以了解某一地区不同年代的历史发展线索,也可以分析同一历史时代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状况。学习本书过程中,学生最好养成随时查阅本图表的习惯,通过多方位比较,培养学习能力。例如,美国独立战争,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差不多同时,德国有腓特烈二世改革,奥地利有特蕾西亚女皇的开明专制;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法刚刚爆发过七年战争;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拉丁美洲出现了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启蒙运动兴起并迅速传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兴起,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了,并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命,反映资本主义早期精神的古典学派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反映。欧美历史发展进入加速时期,日本仍处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入锁国时代。了解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历史事件的某个问题。
2苯滩哪谌萑匀环执笞趾托∽至讲糠帧4笞旨匆运翁遄直嗯诺哪谌,小字是以楷体字编排的内容。大字部分独立成篇,也就是即使排除小字部分,教材内容仍然比较完整;大字内容力求言简意赅,能够准确表达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要求。一般来讲,大字部分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教材最基本的教学意图就建立在大字之上。就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大字内容决定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需要掌握的量和度。教师上课时,首先要把握大字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给学生介绍的广度和深度。小字是大字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文字相对活泼。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小字主要用于学生阅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学生阅读小字内容可以暂放松一下精神。
3北A袅送嘉牟⒚的特色。为了尽可能给学生营造恰当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氛围,教材配合文字内容,选用了许多历史图片,本书书前编排了34幅彩图,书中每课时3~4幅黑白形象图,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地图。这些历史图片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瞬间,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让他们感受历史,置身其中又超然其上,才易于理解历史、分析研究历史现象。
4蔽闹斜嗯旁始资料。这些原始资料出自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者是历史文件,材料的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一致。高中学生适当接触原始资料,可以培养他们认识历史资料的能力,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简化、合理的改动
教材在原试验本教材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审校,消灭硬伤,理顺文字;另一方面,调整教材内容和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增加研究性学习机会。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鄙炯跄谌,减轻负担。首先,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部分章节内容改为阅读课,减少了必读课的课时,试验修订本共安排了34课时,其中,必读课为26课时。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试验本教材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第二章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章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和第五章第二节《文学和艺术》等部分改为阅读课,全部排为楷体字即小字,这部分内容不作教学要求,课后也不设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其次,删繁就简,减少知识点,简化历史知识。试验修订本删除了一些知识点,例如,第二章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删减了德意志和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和莫尔。第三,适当减少文中资料和图片。试验本教材原来每课时大约有两到三条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每条资料确实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试验修订本文中资料减少了一半以上,基本上每课时保留一条,不超过两条。对教材中使用的历史图片也进行了筛选,除去了一些质量不佳,或者是与文字内容配合不大好的图片。同时,试验教材中有些图片和资料打上了★号,当时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重点注意这些图片和资料。修订过程中,编者在征求教师意见时,有的教师认为,试验本打★号标准科学性不够,随意性较大,该打★号的没打,不该打★号的反而打了,教师不好掌握,学生无所适从。因此,修订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给教师上课以更多的自由度,取消了这些★号。第四,尽量减少抽象化的概念性名词。同时,考虑到本教材的读者是即将参加高考的文科学生,修订时适当减少了一些小字内容。
2笔实钡髡课文内容。首先,根据大纲内容的变动,合并或拆分了一些章节。这方面的调整主要包括:第一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在原试验本教材中的内容分别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试验修订本分别调整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两节,而且,《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变为阅读课。第二章,试验本第六节《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在试验修订本中分为《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两节。第三章,试验本中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五节《日本明治维新》合并为一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四章,试验本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第三节《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对朝鲜、中国的侵略》整合为试验修订本的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第五章,试验本的第二节《文学》、第三节《艺术》合并为试验修订本的第二节《文学和艺术》。经过调整,教材的内容安排更加合理,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更便于教学。教师遇到这种内容调整时,不应该认为只是内容简单的合分,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例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合并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只是形式上的合并,实际上是历史思维的一个改变,即充分表现欧美和日本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只是地区事件,而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一个进程。同时,调整过程中,教材的内容也有所变化。例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在修订本中独立一节,增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有关内容,其他内容也比较丰富具体。其次,为进一步方便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这一方面调整的基本原则是理清头绪,删繁就简。例如,试验本教材讲伏尔泰时是这样叙述的:“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卓越代表。他极力抨击天主教会,把它称作‘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他猛烈批评罗马教皇,说它是魔师一样的骗子。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修订本改为:“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卓越代表。他虽然仍主张信仰上帝,但极力抨击天主教会,说教会是‘迷信的恶魔,还对罗马教皇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这样修改的目的是一方面使教材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则是简化头绪,因为在试验过程中,有些老师觉得“魔师”、“狂狺的九头蛇”等不好解释。
3苯一步加强教材叙述的科学性。消灭错误,增加教材叙述的科学性,是这次教材修订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核对地图,做到图文一致。历史地图是地理和历史的有机融合,年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分界线、地名都可能不同。教学地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中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影响教学。修订本教材重新审核并清绘了教材中所有历史地图,在编校人员认真核对的基础上,请权威历史地图专家审核,在地图准确的基础上,保证地图中的译名与课文中相对应译名保持一致。(2)加强历史事实的科学性。例如,修订本在叙述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时补充了它的不足之处:“但是,也应该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3)注意教材叙述的合理性。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材的叙述力求简洁明了,让学生易学易懂。但是,如果知识结构破碎,学生不好理解分析,即使看上去文字不多,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减负的目的。因此,这次修订时,我们在尽量减少知识点的前提下,丰富了某些知识点的叙述。希望增加的这些文字叙述能减少教师的课堂释疑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关于巴黎公社的有关内容,修订本在试验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审查委员的意见,作了修改,增加了“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型。巴黎公社的领导人许多是第一国际的成员”,“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等内容,这样,就使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它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关系、它的成就和失误以及失败的主要原因都一目了然,教材叙述更加全面。(4)扩大选材范围。修订本选材时,除了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外,特别注意了社会生活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在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最后,修订本指出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活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5)阅读课内容的调整。阅读课内容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全课成为阅读内容,再分大小字已经没有必要。修订本的阅读课经过认真梳理,文字内容功能单一,叙述更加通畅、生动,例如,教材在介绍中国古代发明对欧洲影响时提到:“13世纪40年代,蒙古军队西征中欧时,把中国的炸药带到欧洲,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火药和火器,该世纪40年代,欧洲人首次在战斗中使用火炮。大炮和毛瑟枪的使用,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约在同一个世纪,中国纸币和纸牌也传到西方。”另一方面,精简和重组阅读课内容,例如,第二章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修订本对其中的第二目进行了很大的改动,改变试验本综合介绍的形式,分国具体介绍了各国的改革措施,尽管各国的措施有些相似之处,但叙述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学生自己阅读。
4奔忧垦芯啃匝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修订的目的之一。中学历史教材如何体现这个要求,是教材编者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学习历史课,不仅要记住必要的历史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掌握历史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去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修订本教材从几个方面着手作了一些探索,希望能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1)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这一课安排在“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1课时。教材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文献资料、拿破仑的生平以及后人对拿破仑的不同评价,要求学生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有关内容以后,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材作了必要的提示,告诉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进行,但没有作固定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价的角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组织安排工作,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组织论点,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撰写小论文,也可以展开讨论。(2)调整课后习题。修订本阅读课取消了课后练习,加强了必读课课后练习的研究性学习功能,在练习题中增加了“材料解析题”,同时,在练习题之外增加了一个“阅读与思考”。除极少数情况以外,一般来说,每节后都有一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料解析题,两到三节还有一个“阅读与思考”。材料解析题主要是提供一些与本节课文密切相关的原始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回答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本节教材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例如,第二章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材料解析题中提供了两段资料,然后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①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联系所学的中外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殖民扩张产生的主要影响。“阅读与思考”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课外资料,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根据教材的提示,做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例如,修订本在工业革命的内容之后,安排了“阅读与思考”,提供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引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教材给予的这个题目范围非常广泛,学生回答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程度也可深可浅。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与思考”时,建议启发学生尽量扩大思考空间,突破框框,谈古论今、中外比较、古史新论、杂文闲说,没有限制。但要注意学生不能只说不练。学生得出的答案可以不一定相同,但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可以是一般书面作业、讨论,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篇小论文,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奔蚧体例。本次修订体例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取消了“本章线索”,以便于同《中国近代现代史》统一;其二,课后练习题改为选择题、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三项,选择题只保留了单项选择,取消了多项选择;其三,增加“阅读与思考”的同时,取消了课文中思考题;其四,简化小字内容。
三、各章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本章介绍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情况,大纲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在坚持传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前提下,糅合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起于1500年前后说的一些提法,认为15世纪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段时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时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教材根据大纲的安排,分四节简要介绍了这一段历史。其中,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为阅读课,这一部分内容理论程度较深,头绪也比较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不作具体要求,实际上,学生阅读后只要认识到14—15世纪时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可以了,如果能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先后出现就更好。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内容变化不大,主要是一开始介绍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这段时间是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扩张的时代”,同时,在分析新航路开辟原因时除了传统的几点以外,还特别谈到了宗教原因:“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这和中世纪时宗教在欧洲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由此也可以突出宗教改革的重要作用。在谈到殖民统治带来的灾难时,除了屠杀、折磨和奴役,还提到了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本节最重要的变化是对新航路开辟产生影响的有关叙述,认为它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1彼孀判潞铰房辟的成功,是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当时世界的形势,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2迸分奕丝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经济控制和经济掠夺;3迸分拗趁裾呖始利用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去改造世界,强调了由此带来了文化的渗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4笔澜缈始连成一体。第三节《文艺复兴》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弊钤绯鱿肿时局饕迕妊;2备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本节教材在简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具体人物的介绍也进一步减少枝节,突出重点。如在介绍文艺复兴的著名画家乔托时,原试验本教材的描述是:“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的人物形象和多彩的现实世界,因此他被人尊为近代绘画的奠基者。《哀悼基督》是乔托的名作。”试验修订本的介绍更加简洁:“画家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刻画出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他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又如介绍伽利略时,指出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是阅读课,不作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分8节,另加一节活动课。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删去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的有关内容,如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等,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实际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包括内阁制度的形成,还有后来的英国议会改革等内容,教材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叙述更易于教学的把握。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为阅读课,学生阅读后只要能够大致知道17—18世纪法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欧洲大国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就可以了,至于更进一步的情况,就看学生自己的要求了,但是,阅读课并不是非读课,学生最起码要看一遍,这样有利于对历史发展背景的整体认识。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内容比较传统,变化不大。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比现行教材的内容多,增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本节教材需要注意的是:1弊魑启蒙运动高潮的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例如,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赞成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2痹缙谄裘伤枷爰液透叱笔逼谄裘伤枷爰抑间的思想渊源关系,例如,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但不反对君主专制和宗教;洛克在霍布斯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人民主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主张国家的权利应该在议会和君主间分享;从他们的思想里,我们不难追溯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萌芽。本节在介绍启蒙运动对欧洲和世界影响的同时,增加了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以启蒙运动的巨匠伏尔泰为例予以介绍:“18世纪时,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传播,对很多启蒙思想家都有影响,伏尔泰就是其中之一。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的论述。”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内容变化不大。第六节《美国的建立》的变化是:1痹黾恿硕杂⑹舯泵乐趁竦氐木济结构和统治模式的介绍;2比拉托加大捷后,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开始公开出兵帮助美国,被美法军队包围的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3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等权力,原教材同样内容叙述为“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宣布对外和战”。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内容变化是:1蔽靼嘌馈⑵咸蜒涝诶丁美洲的殖民统治;2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占领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高涨及西班牙王室复辟后派兵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镇压;3崩丁美洲主要国家独立情况简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内容不变。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共有6节,8课时。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基本是原来的内容,和试验本教材相比,修订本只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增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的有关内容。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改为阅读课。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的变化是丰富了巴黎公社措施及失败的原因(见前述)。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介绍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历史事件———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本节内容都是比较传统的,需要注意的是要向学生指出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巩固统治的时代,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节具体的变化主要是关于美国内战时期《宅地法》的介绍,试验本原来的叙述是:“允许在西部无主土地上连续耕种5年以上的美国农民,交付少量的手续费就可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试验期间,有老师反映这样的叙述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而且也不够准确。根据老师的意见,修订本改为:“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第五节《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的主要内容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扩展势力范围,以及由此引起的激烈争夺。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试验本教材的安排是英国和俄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过程中最典型的两个国家,并且首先介绍了俄国对外扩张历史,然后再讲述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对外扩张。对于这样的安排,教材试验期间,有些教师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俄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充分,算不上是“资本主义列强”,因此,教材安排的内容不恰当。在修订这部分内容时,编者认真参考了教师的意见,经过反复思考和咨询,认为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还是必要的。理由是:1闭獠糠帜谌菔谴蟾俟娑ǖ哪谌,教材有必要安排。2彼淙欢砉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但它毕竟是欧洲列强之一,而且克里米亚战争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同俄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得最有影响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过程中最有影响的一次战争。3崩史发展进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同步现象是正常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不一定每一个国家都适应,教材要告诉学生的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远不能和英法相比,它的扩张方式和性质也同英法不一样,但它在19世纪中期的对外扩张无疑是融入了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同时,俄国的侵略扩张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试验修订本仍然保留了克里米亚战争这一目,同时对本节第一目“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的内容作了部分调整,重点介绍英国以及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然后在本目的最后加一小段,指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但侵略扩张的欲望一直很强烈。19世纪以后,俄国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同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可以突出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淡化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而与本节主题的矛盾,便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这一历史事实。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第一目结束时,试验本教材中有一小段综述:“尽管亚洲的民族起义先后都失败了,但是,它们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广大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修订时,考虑到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有一个例外,1942年,英国侵略军侵占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阿富汗人民不甘心屈服,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斗争。后来,英国侵略军迫于阿富汗人民的抵抗,不得不撤出了阿富汗,阿富汗人民取得了这次抗英斗争的胜利。因此,修订本教材把这段改为:“亚洲的民族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共分6节,叙述了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了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简述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及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特征。与原教材相比,本部分的相关内容减少了不少,如日本的有关内容,修订本减少了大半内容,由原来的一课时减为不到半课时,删除了日本著名垄断组织、近代天皇制度的形成、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日俄战争等内容,保留部分也大大简化。修订本把日本和俄国安排在一起,两国都有比较浓厚的对外军事侵略特点。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第四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五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都是老师们熟悉的课文,这里不再重复叙述。第六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也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本节的最后,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时,稍作改动。这一部分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大帝国解体,旧教材列举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有的同志提出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排在一起不合适,理由是奥斯曼帝国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它是封建君主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思想混乱,修订本把奥斯曼帝国单列出来,特别指明奥斯曼帝国是封建帝国。
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共分两节《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其中,《文学和艺术》为阅读课。本章内容变化不大,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关于物理学的一些介绍有变动。试验本教材介绍近代晚期物理学的发展时有一段叙述放射性及放射性物质的文字:“先是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放射现象,接着是法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修订本改为:“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不久,居里夫妇发现钋、镭有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镭。1903年,居里夫妇和另一个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这样改写,是因为伦琴射线的发现和居里夫妇的工作并没有很近的继承关系,原来的叙述却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理解。实际情况是1896年,另一位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在这一基础上,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提炼出了金属镭。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三人因放射性研究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伦琴发现的是X射线,并不是放射性,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
四、思考与建议
修订过程中,编者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的叙述要不要照搬历史文件原文,如果照搬原文,学生能否理解,或者说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时间释疑?如果教材经过浅化处理,是否影响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或者说学生需要掌握历史知识应该到什么程度?此外,教材对历史知识的叙述有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如果是,是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是否不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如果不是,是否有悖于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再如,研究性学习在教材中应该如何体现?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思考并正在探索的。建议教师教学时,注意章前引言的介绍,鼓励学生经常查阅《世界历史大事图表》,以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责任编辑:彭 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