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转型时代下爱德华三世的政治实践 |
范文 | 关键词 爱德华三世,混合政体,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 K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08-0035-07 爱德华三世是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功绩显赫的国王。不仅“英国人格外喜爱爱德华三世的历史,敬重他统治的朝代,因为这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光辉的朝代”,①而且在“英国古代列朝中,爱德华王朝最值得深入研究。王国内政充分展现了那时英格兰建立的混合政体无比优越”。②事实上,史学界对其研究持续不断。③西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是马克·奥姆罗德的《爱德华三世传》,作者根据许多详实的档案,论证了爱德华三世(1312—1377年)是英国中世纪伟大的国王,一反之前历史学家的结论,明确了爱德华三世的统治是英国王权和国家历史的转折点。④国内最新相关历史研究译著:丹·琼斯的《金雀花王朝》,述评了金雀花王朝的著名君主和王后;⑤《空王冠: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的崛起》探究了玫瑰战争导致的贵族相继没落和对都铎王朝兴起的积极意义。⑥随着研究深入,后世对爱德华三世的评价越来越高,但极少专门论述爱德华三世的政治实践。因此,有必要梳理其政治實践过程,将其放在彼时背景下分析其统治特征,审视其历史地位。(一)爱德华三世的生平 1312年,爱德华二世和王后伊莎贝拉诞下爱德华三世,夫妻二人如获至宝。爱德华三世在7岁时就被召唤,以议员同等地位进入议会。10岁时,就成了王国的最大领主。他生活的最初10年,恰是这个世纪里因黑死病、自然灾害和困难内政共同造成的最阴暗时期。爱德华二世和伊莎贝拉的夫妻生活在1318年变得不正常,引起一系列政治事件,伊莎贝拉和情人莫蒂默发动政变,铲除了把持地方政权的佛尔维乐家族(Folvilles)、科特尔家族(Coterels)和约翰·墨林(John Molyns)的势力。⑦王室夫妻关系带有政治影响,也对爱德华三世产生影响。“更为普遍意义上说,1320年代的动乱也为爱德华三世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皇家控制地方而言。”①1326年,爱德华三世与菲丽帕订婚,获得丰厚嫁妆,为王国赢得了更大支持。②1327年2月,举行加冕礼继承王位,次年与菲丽帕举行婚礼。③爱德华三世常年征战在外,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公众眼中度过”。④ 亲政后,他渐渐掌握权势。以其勤勉和明断,纠正了王纲解纽和近臣跋扈的所有弊政。统治初期,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宗主权是争议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和英格兰摄政王莫蒂默谈判。后者卖主求荣,不仅约定将爱德华三世的妹妹嫁给罗伯特的儿子,同意完全放弃宗主权、苏格兰国会和贵族的效忠,还承认布鲁斯为苏格兰的独立君主。而布鲁斯为巩固地位,竟答应仅仅补偿英格兰三万马克。 爱德华三世非常追求荣誉,思虑复仇,给苏格兰送去战书,想在战场上一决雌雄。战争中,他差点被道格拉斯(即Great Glasses)率领的敢死队偷袭砍杀致死,神甫和管家为保护他而牺牲。这是第一次出师不利,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民众却非常满意他的气概,认为这预示了光辉灿烂朝代的到来。 1341年6月中旬,他在三明治(Sandwich)与麾下汇合,以少胜多取得克雷西会战胜利,这是百年战争中被研究最深刻的会战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法国损失惨重,英国损失却小。这一方面体现出他的军事天才,另一方面也化解了国内困境。因此,1341年危机从现代意义上看,是英国宪政历史确立中的伟大事件之一。 爱德华三世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在青壮年时即获得了巨大政治成功。他能征善战,彰显作为国王和骑士的荣耀。“某些著名的政治先知家常把爱德华三世描述成一只大野猪,他征服了英格兰的敌人,恢复了王国先前的伟大。”⑤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务实,善于运用国王权力,达到统治目的。需要“尽可能重新发现爱德华三世的经历、行为、语言和举止,以便评判国王个性……和超越他自己时代的体制和政治传统的程度”。⑥他在现实政治中的成绩和表现出的善谋决断性格,展现了他的政治务实和世俗性,“爱德华三世与贵族阶级在14世纪50年代的真正成功不是建立在不受限制和约束的基础上,而是基于国王拥有不同寻常的说服力,甚至笼络那些不支持他而仍成为重要成员的人的能力”。⑦爱德华三世的个性、说服力和统治策略是重要的世俗统治特征。 统治后期,他和其长子的健康日益恶化,使得1369—1375年难以重启战争。但1372—1376年间的皇室档案缺失,造成后人不清楚国王的晚年健康恶化程度。为此,奥姆罗德认为,“不应否认爱德华三世的军事和政治实体在1369—1376年的渐渐瓦解,很大程度上归为由国王健康而导致的领导危机”。⑧(二)爱德华三世所处的时代背景 彼时的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早期。该时期复杂动荡,灾疫遍行。频繁的领土之争与英国海陆军的发展,大宪章的颁布和牛津条例的签订,英格兰都要积极应对。 首先,中世纪晚期,伴随着世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诞生了利益复杂多元的市民阶层。发展至爱德华三世之后的“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英国更可被描述成商业化社会”。⑨早期的新兴市民及分化出的资产阶级企图加强财富积累。爱德华三世对法战争急需拨款,世俗封建主需求也不断增长,都觊觎教会财产。为此,他变革经济,改革教会,平衡各阶级利益,维持统治稳定。 其次,战争与经济交互作用。苏格兰独立战争和百年战争,伴随着诸如欧洲大饥荒、黑死病和人口减少等大的社会变迁,带来社会损失,英国财政只在最开始能承担后果。黑死病后的十年是英国王权的重建期,百年战争得到议会财政支持,“同意给5万磅和征召相当人数的一支军队和舰队”。⑩长期战争和社会动荡曾引起威克里夫的思考,他认为“教会腐化带来社会危机并引发动荡,而腐化由社会富足带来”。?輥?輯?訛爱德华三世为此制定了务实的军事政策,其决策和实践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他在位期间还推行币制改革……奠定了金融独立发展的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① 再次,战争、文化与政治相互激荡。战争和骑士的核心精神,是俘虏者应给囚徒以地位并关心他们的健康。爱德华三世时,当骑兵的前提是要有一套骑兵武装,骑士是有地产的绅士。“在14世纪中期的契约中,‘绅士(esquire)和‘骑兵(man at arms)基本可互换,表明骑兵的军事地位比弓箭手高。正如安德鲁·阿顿(Andrew Ayton)所言,大部分这样的人在世纪中叶为更强大的主人服务。多达4000名骑兵包围在加莱港(1346—1347年),在1359年,爱德华三世带领3000多人向法国进军。”②在封建社会,君为臣负责,臣附于君。在英国,封建制度是封臣与封君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先驱乔叟(约1340—1400年)为代表,英格兰走向文艺复兴,也为政治繁荣奠定了文化基础。 爱德华三世的征伐人生、崇尚荣耀的个性及其所处的转型时代,为其政治世俗性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世纪的英格兰,由于岛国地缘特征,为其政体内部的多元融合创造了条件。爱德华三世通过议会和司法改革等加强了王权,表现出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混合政体的特点。(一)改革議会与巩固王权 在中世纪,英格兰国王渐趋通过召开议会来商榷事宜,伴随着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议会功能不断增强,“在12至13世纪,有一个遍及欧洲的强劲潮流,即用议会取代公众大会”。③继大宪章之后,1265年孟福尔召集了议会,这成为英格兰议会的开端。由此,英国议会被宣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议会之一,“此后几个世纪,县、镇议会成为英国广为接受的惯例,议会成为政府制度的特性”。④爱德华三世对议会的认识也非常清晰,“早在1365年,他就主张‘议会代表着整个王国的身体”。⑤爱德华三世能很好地运用议会达到目的:议会让议员表达意见,国王则通过议会征税和发动战争。 首先,国王利用议会获取军费。但若发动战争,则未必都召开议会。在1358年2月,他没有召开议会,却发动了1359年的战争,表现出他在国内政治中的至高无上。但随着战争展开,他不愿停止出征,却又无法继续推进,多年的征战花销都由百姓承担,甚至包含没收教会祭师财产。⑥于是,他与法皇太子妥协,在1360—1361年签订加莱条约,获得实际利益,而不再保留所谓的“法国国王”头衔。这虽有耻辱,但随即被民众认为是他最伟大的胜利,因为这维持了英国稳定。 其次,国王改革议会,向臣民征收军费。中世纪晚期,与法交战需要大量军费。爱德华三世经常召集议会解决匮乏的国库、批准征税及国王津贴税额等问题,但往往会面对议会制约。“爱德华三世下的议事厅执行了许多爱德华二世统治下的同样功能。它的资源被用来购买碟子和珠宝,皇家救济品,国王给他的朋友和仆人的私人礼物,建筑工事花费、工资、生活费和议事厅成员的酬报。”⑦爱德华一世所建立的模范国会不足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此,爱德华三世需要改革议会。在他统治前后,英国议会从临时组织转变为永久机构。坎特伯雷和约克郡两位大主教、十八位主教及主要的修道院院长都坐在国王右边,五十位公、侯、伯、子、男坐在左边,威尔士亲王与御前会议代表则设位于王座附近,作为法律顾问加入的皇家大法官则坐在羊皮垫上,表现出全体成员重视羊毛贸易对于英国的重要性。“王室议事厅(chamber)功能在爱德华三世的1341年达到顶峰,当时国王的金融困境几乎吞噬他。加莱失败后,随之而来的是以议事厅记录转为财政部监管(custody of exchequer),并决定财政部官员应旁听议事厅。”①战事失败,让他失去了对财政署和大法官法庭(exchequer and chancery)的控制,但这不利于王权实践。于是,他设立王室议事厅和掌玺(chamber and wardrobe)等机构巩固王权,加强统治。② 再次,国王通过议会改革以提升自身实力。主要措施有:建立直接征税制度,表决与允准对国王的津贴税额;缓和与地方贵族关系,集中精力对付法王;政治集中加强,不断强化等级君主制王权。“凡有举措,他必先咨询国会,取得同意,以后才有理由向国会要求补助。因此,在他一朝,国会重要性大增,取得比以往更正规的权威。”③同时,宗教人士地位也发生渐变。爱德华一世时,议会中有大量修道院院长,仅模范国会中就达70名。1341年后,议会中的教士代表趋于消失,主教和院长只作为贵族代表出席国会。爱德华三世“善于慷慨地委任富裕新人为贵族,巩固自身地位”,④“243人中,在他1330年独立掌权后和1377年去世前……59人之前并没有获得召令而被晋升为贵族。他进一步把9人升到伯爵级,其中一个兰开斯特(Lancaster)伯爵升至公爵”。⑤国王通过议会任命新贵,让新贵参与国家治理,增强了统治基础,提升了国王的统治权和世俗王权。他善于避免矛盾,虽然“他早年犯了严重错误,但在1341年后,他认真选择仆从并仔细培养,避免与议会、教皇和祭师的冲突。同时保证了他的最高王权”。⑥这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教会式微和世俗政治的崛起。(二)改革司法与提升王权 法律在中世纪英格兰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世纪主要的社会政治冲突不仅围绕宗教,也围绕法律展开,中世纪人对此十分清楚。”⑦“爱德华三世是欧洲第一个更具备战略、远见和判断力,而非逞一时之勇的君主”,⑧他知道,统治臣民不能光靠宗教虔诚,还需法律强制。他依靠宗教和个人魅力赢得了臣民支持,也借助法律加强国家治理。“统治者不受世俗制度和秩序的束缚。所有臣民都从统治者那里接受法律,必须完全、无条件的服从由神意决定的统治者。”⑨他成了世俗世界和宗教世界的统治者。 爱德华三世还通过纹章来彰显王权。中世纪时期,英格兰纹章盛行。“更大范围的和更为精致的……徽章制品反映了对纹章喜爱的不断增长,这是中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也在其他方面有所表现。著名例子是爱德华三世和爱德华四世制定的奢侈法案。”⑩爱德华三世主要是在王室服装上饰有纹章。?輥?輯?訛在华丽外表和尊贵头衔之下,纹章是权力的象征,既是对臣民的施压工具,也彰显了国王对世俗的控制。 爱德华三世也推行司法改革,规范和加强王国统治。首先,他打击封建显要,伸张并加强王权。1352年,他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六大叛逆罪:谋杀国王、王后或其长子者;强奸王后、王之未婚长女或长媳者;对国王宣战、依附或帮助王之敌人者;伪造玉玺或赝币者;将赝币输入国内者;擅杀大法官、财政大臣或任何法官者。爱德华三世通过法令震慑大贵族和显要人物,强化正统中央政权,确立至上王权。其次,他完善法制,使国家机器更完备。改革完善御前会议和议会制度,运用司法取代亨利二世确定的巡回法庭制度。他把英格兰和威尔士分为七大司法区,派高级法庭的巡回法官定期到各区巡视,受理诉讼,加强地方和中央的联系,进一步强化王权。他使请愿制度合法化,允许臣民直接上诉最高法庭,也可得到国王亲自审理,进一步为百姓谋正义。他颁布捍卫王权法令,保证国王拥有绝对司法权。1353年通过的《王权侵害罪法》,进一步限制了教会权力,维护了国王权威。 对内,他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经济发展,修复战争创伤,维护臣民利益。“加斯科涅(Gascony)的葡萄酒贸易由于战争直接遭受了持久损害;但羊毛贸易的下降却通过扩张布料贸易得到平衡;并没有在总体上表明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在1396年不比1337年富裕。最持久的战争结果应是表现在国民心理方面的变化。”①爱德华三世时期,个人也会因失去财富而一名不闻,如爱丽丝·皮埃尔(Alice Perrers)被抛弃的结局就是见证。②但国王利用王权推行免税政策。在“1441年,修道院奥古斯丁修士在财政部(the Exchequer)法庭被宣判,正如教区长和修士们所声明的,以防在紧急情况下,由爱德华三世同意授予皇家特许权上的免征”。③这表明国王通过制定新关税政策,利用先进技术,颁发法令和授予特权,促进经济发展。整体来看,在其统治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增强;他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对外,英格兰王室一直注重维持与大陆的关系,追求威望。英格兰与法国的关系源远流长。除1360—1369年和1420—1422年间,历任英格兰君主,包括《1707年聯合法案》通过后的君主,都宣称拥有“法兰西国王”或“法兰西女王”的称号。爱德华三世对法国王位的伸张始于1340年,当时的英国居于军事与政治的主导地位。他干涉欧洲王位或领地继承,如干涉布列塔尼公爵领地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插手伦巴第公爵与教皇的争端,以及对法国王位的争取。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英国近代政治格局。后来经过玫瑰战争,各大贵族被消灭,都铎王朝建立后提拔了新贵,解决了与法国的问题。斯图亚特王朝时,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这都延续了爱德华三世的民族意识和骑士精神。 爱德华三世清楚封建君主制下的各层关系,善于掌控整个权力体系,协调各种关系。在中世纪,“国王有一套施政原则,贵族有另一套,人民有第三套,神职人员有第四套。各原则彼此冲突,轮流做庄,视时运而定”。⑤他在王权实践中,表现出国王能顺从民意、运用民意或推进民意,国王和臣民共推英格兰发展。(一)国王与臣民的融和并进 国王与臣民关系变化的标志之一,是国王在1215年对《大宪章》的确认。到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确认不下20次。这些让步通常用来证明他对人民的宽容、对人民自由的尊重”。⑥他确认《大宪章》是注重民意的表现,《大宪章》也成了留给后代的宝贵宪政财富。他还掌控宗教典礼仪式的主持和与宏伟建筑的规划建设。如在1377年2月,“爱德华三世的最后一次议会中,大法官霍顿(Chancellor Houghton)做了一个精心准备的不同寻常的演讲,他把英格兰人比作《旧约》的以色列人,即上帝选民,还把国王看作是上帝荣誉的化身”。⑦这样,霍顿既讨好了国王,把国王和臣民对应到宗教里的角色,又借助对宗教的虔诚让国王赢得臣民忠心。借此,爱德华三世以宗教作为凭借,扩展与臣民的对话空间,注重用宗教仪式为自己的战争祈福,以求减少不可避免的暴力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通过宗教笼络人心,利用印刷术不吝宣传,加强人民对国王的关注。他通过祈祷文、小册子和王室声明为王室做宣传,教士和律师也恢复了编年史写作。 国王与臣民关系变化的标志之二,体现在对战争和荣誉的心向一致上。1334年底,盎格鲁与法国外交政策又处于僵局,造成英格兰必须努力解决困局。“在巨大的动力下,促使英格兰处于战争状态的原因是爱德华三世的性格。”⑧好战的性格和思维,也是中世纪人追求荣誉的重要表现。当时,“暴力还是一种习惯因素。中世纪人……只将人的生命视为达到永生之前的过渡状态;而且,他们总以几乎近动物的方式展示体力,视为荣耀”。⑨爱德华三世时,英格兰还留有骑士精神。他和他的臣民崇尚武力,追求正义。他在英格兰推广竞赛文化,自诩为新亚瑟王,建立新的世俗骑士等级,在1348年设立“嘉德勋章”(Order of the Garter),鼓舞臣民赢得战争荣誉。通过战争,他也赢得了臣民忠诚和大臣喜爱,这是他的所有先辈都未能做到的。即使“臣民反对他的许多财政需求,以及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统治后期的衰落,但几乎没人认为他是个失败者”。①此外,臣民拥戴国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充分协调各方关系,笼络新生力量。爱德华三世时,基本没有派系纷争和贵族反叛。处理战俘也表现出残存的骑士精神。 同时,他还注意编纂史书,保存本国历史和文化。他主张用英语作为民族性的表达方式,保存和传播本民族文化。尽管法语在宫廷文化中仍占重要地位,但自14世纪60年代开始,英语成为议会和宫廷的正式语言。“民族自豪感在14世纪不是新现象。在斯鲁伊斯(Sluys)、克雷西(Crécy)、波瓦提埃(Poitiers)和纳亚尔(Nájer)几次战争中播撒了自信种子,英格兰的不可战胜性维系了她的人民在许多将来战争中的最黑暗时刻的精神支柱。”②在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方面,他很有策略,是合格的政治家。这也表现在英格兰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整个转变时期,民族意识的加强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王权与教权的博弈前行 “中世纪人类活动的所有形式都服从惯例和规章,任何背叛都被禁止。中世纪社会的传统主义及其对宗教的依赖,作为强大的法规性因素,制约着个人的社会行为。”③爱德华三世也受此影响,但并不影响他务实地解决宗教问题。“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观把现实矛盾,转化到包容一切的超验范畴的更高层面上。通过尘世历史的应验,作为赎罪结果,世界通过其时间上的发展,归于永恒,使矛盾得以解决。”④除了在世俗中解决冲突,他在宗教上也推行改革。具体措施有:1351年颁布《圣职候补人法》,亚威农教皇不再干预英格兰教会;严格控制高级僧侣,力图将僧侣挤出政府,加强中央权力;1371年,议会提出只有俗人才能担任国家职务。他也反对天主教会及亚威农教皇的剥削。刚继位时他也交教皇税,亲政后便不上交。 爱德华三世致力于与教权的沟通以巩固世俗统治。他将神学理论与统治实践相联系,让宗教服务政治。⑤在世俗方面,教权基本服从于王权,为人民服务,营造了一种爱国情怀。“廷臣,包括牧师和平民,毫无疑问的经常忠诚地与爱德华三世联系,许多人把他看作是命运建设者。”⑥当“爱德华三世王国的教区牧师的职权被巴伐利亚的路易斯(Louis of Bavaria)授予给了爱德华三世时,遭到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Benedict XII)的反对,因为这侵犯了教皇权力”。⑦但他通过征战赢得了百姓高度拥护。在14世纪中后期,理論被运用到政治甚至现实统治中,圣见被当作虚空,宗教服务世俗。在1376—1377年,当英国政府被主教职位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主教萨达伯雷(Sudbury)毫不犹豫命令公众祈祷保护“英国和法国最显赫的王……保护超越其他国家,处于和平安静的状态”。事实上,他们服从世俗统治者。 教权与王权的博弈,事实上是爱德华三世对抗教皇权力,双方力图达到平衡点,其背后有英格兰发展的要求和民意支撑。爱德华三世和他的外祖父——法王菲利普一样,在个人与公众政策和解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困难。⑧英格兰的反教皇立场自爱德华一世时就被各任英王采纳。14世纪议会不断增长的反教权主义趋势,都是国王攻击教会特权的有力证据。⑨ 爱德华三世身处变革时代,在经济、宗教改革和文化等方面均彰显出能力,这是他所处时代的现实需求,使得英格兰在封建制度的缝隙中能够求生存谋发展。他在位期间发动的战争都体现了其策略和风格,促进了民族主义孕育。①“爱德华三世的内政其实比武功更值得敬佩。在他审慎而积极的统治下,英格兰太平无事,历时之久,前所未有。”②他处于国家权力顶峰和政治实体中心,其统治风格不是消沉和逃离现实,而是持续致力于推进国王事业,振奋民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其王权实践特征表现为注重王权与议会和教会间的博弈,是具有时代典型的混合君主制。“一般而言,其治时被看作是三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而为人周知。第一个即爱德华三世最能掌控的‘中世纪军事革命。第二个即爱德华三世推动的以民众广泛共识为基础的政治极盛发展。第三个即是他在治时所实现的与王权贵族的和解。”③这三个重要历史进程为英国迈向近代,奠定军事政治社会基础,对英格兰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德华三世在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变时期的统治实践和个性特征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为王国奋斗,具备中世纪骑士精神和实干能力,是英国史上第一个拥有完美品格和能力的国王。④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英格兰的历史脉络。他治时呈现出来的世俗性对于英格兰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形成民族国家有开辟之功。但他不可能解决其时之外的问题。罗拉德派运动先驱——威克里夫在爱德华三世晚期进行的宗教改革,表现出当时宗教方面的问题,也给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1381年,英格兰爆发了最大的农民起义,反映了彼时统治危机,但这是后来者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徐东波,南京农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国防教育、南海周边国家与南海安全。 【责任编辑:王湉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