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使用者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 |
范文 | 摘 要:居住区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成为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居住区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以及对环境的感受。基于使用者需求,讨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使用者需求;居住区;景观设计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122-01?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4.12? ? ? ? 文献标志码:A 1? 自然景观对人的影响 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不同的自然景观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反应并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这种影响是景观对人的客观影响,更是人对自然景观的认知和取舍[1]。在Therapeutic Landscapes一书中,Clare Cooper Marcus和Naomi A. Sachs认为,植物、花卉、草坪、水体等自然因子,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人们对此类因子会作出积极的反应[2]。 2? 不同人群对自然景观的需求调查 对不同城市中的10个居住区进行研究,以观察法和地图标记法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①老年人对室外景观需求率最高,其次为儿童,再次为中年人。②景观使用频率方面:周末最多,工作日较少;每一天中,早上和黄昏时间段使用频率最高(其中,老年人最高,其次为儿童,成年人最少),晚上其次,中午使用频率最低;在设置遮蔽设施的区域,景观使用频率受天氣影响较少,空旷且没有遮挡物的区域使用率最小。③在自然景观方面,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更容易使人群逗留。植被遮挡、背靠植物、花坛或座椅区域,人群停留时间最久,平均停留时间为12 min。④游乐设施区域,老人和儿童使用频率最高,平均停留时间为23 min。⑤老年人在观赏植物景观和改造植物方面更具热情和倾向性。 分析调查结果可知,老年人对室外景观需求率最高,表现为对景观植物多样性需求(如树木、灌木、花卉等多样性色彩)、休憩需求、种植需求等。儿童对景观的需求率其次,表现为植物(如草坪和花卉)需求、运动场地需求、游乐设施需求等。 3? 居住区自然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基于使用人群的使用倾向和需求,根据场地大小、道路设置、设施要求等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1)应根据使用人群设置空间,满足使用人群的使用倾向和需求。首先,应关注老年人对景观的需求和喜好倾向。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植物,在季节交替变化中,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色彩使景观更具层次感。宜在此区域内设置适宜老年人休憩的空间,如带扶手的座椅、可放置物品的小桌子等。座椅材质宜选择木质,应注意防止积水和地面排水防滑,便于老年人散步、走动、休憩等,提高其使用舒适感。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单独设置一块区域,提供给老年人用于户外种植,满足其对室外种植的需求。其次,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可种植适应于不同季节且无毒无害的植物,便于儿童近距离观察探索。宜设置无遮挡、无台阶和坡道的场地,供儿童玩耍、社交、游戏等。设置适用于儿童玩乐的游乐设施,如滑梯、木马、沙坑等。再次,应关注中年人对景观的需求。中年人对景观需求最低,但最具倾向性。可设置绕室外景观区域的跑步和散步环道,并间隔设置趣味停滞空间,如用于短暂休憩的区域、有座椅的区域、背靠植物的阅读区域、可进行小型会客的交谈区域等。 (2)应考虑设置适用于所有居住人群使用的空间,设计可当作社区小型集会、举办活动、社区宣传场所等。此类空间对场地大小有要求,还应注重场地位置和朝向,避免对居住区产生噪声、视线干扰等直接干扰。在南方地区,此类空间要避免设置在落叶树木下且位于贯穿风向的位置,以避免在多雨、台风等季节因人群不愿停留而浪费场地的情况。 4? 结束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更关系到自然景观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好的景观设计可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积极影响,让使用者体会到自然因子的疗愈作用。在人们聚集和生活的城市居住区中,自然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梦然.综合医院周边场地环境及景观现状的分析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2]Clare Cooper Marcus,Naomi A. Sachs. Therapeutic Landscape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2014:6-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