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作物种植密度计算公式的近似表达式推导及用途
范文

    

    

    摘 要:针对计算新生产年度目标产量或计划产量所需作物种植密度值时出现的问题,根据上一生产年度亩产量(每667 m2产量)和种植密度,计算本生产年度目标产量所需种植密度的近似表达式。

    关键词:作物;种植密度公式;近似表达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82-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 ? ? ?文献标志码:A

    1 ?徐子英推导出的作物种植密度计算公式

    1997年徐子英在《作物单株产量与株行距的关系》一文提出了作物单株产量随株行距变化的方程式(产量方程),并提出了校正株行距、作物自由生长等概念,在作物产量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作物种植密度计算公式,可用于计算新生产年度目标产量或计划产量所需作物种植密度值[1]。这个计算涉及到3个参量,即作物的目标产量值、作物的标准单株产量值和常数S,其中目标产量值和常数S是已知的。标准单株产量值需要根据上一生产年度的作物亩(667 m2)產量值和株行距值求得近似值。计算比较复杂,且在小株密植作物情况下,株行距值往往未知,使公式的应用受到限制。

    作物种植密度是作物栽培的重要参数,是大田生产中进行群体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品种优良、水肥充足的条件下,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充分发挥作物的群体优势,增加绿色面积,获得尽可能多的光合产物,达到农产品的优质丰产是高产栽培的根本目的。传统农业对种植密度的把握是根据作物的型态特征,经过多年体验进行经验估值,误差较大。近代农业则根据育种单位的实验数据给出一个范围,也不存在确定值。20世纪90年代,徐子英提出了作物种植密度计算公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使作物种植密度进入了精确计算时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其近似表达式,期望以其特有的简便性,推动种植密度计算公式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子英.作物单株产量与株行距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1997(4):52-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