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范文

    张媛 杜童

    

    陕西南北跨度巨大,特征多元,各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陕南适宜选择山阳模式,立足于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建立从县级到村级的网络服务体系;关中平原地区可以借鉴武功模式,发挥开阔的平原地理优势,加快电子商务物流运输建设,同时要确保供应链的健全;陕北地区可以参照照金模式,将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纳入电子商务的发展,整合区域内现有资源,建立具有本地化的产品品牌。

    随着国家“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使产业之间的创新融合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电子商务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载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1]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2]大力发展三农电商,使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引擎。

    陕西各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对于陕西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机遇。陕西省要充分利用地域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与电子商务搭建桥梁,实现特色产品与电子商务的互惠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进而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3]基于此,通过对陕西目前存在的几种典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各自的发展思路、特点以及适用的环境,以期为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陕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加快。2014年达到2180亿元,同比增长21%,网络零售额80亿元,增长47%;[4]2015年达到3100亿元,同比增长42%,网络零售额227亿元,增长1.5倍;2016年交易额达到3350亿元,增长18.4%,网络零售额435亿元,增长28.9%。电商交易规模稳步提升,网络消费与网络零售已被大众广为接受,网民数量日益增多,基础互联网用户达1800万户。 陕西农村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应用日益普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商户达到15万户以上,有超过1200万的网上买家,物流快递法人企业300余家。实行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眉县猕猴桃、富平柿饼、岐山擀面皮、手工挂面、油酥锅盔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成为陕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主力军。

    农村示范工程加快创建

    近年来,陕西省电子商务不断深化普及应用,以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县为依托推进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西安市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高新区、港务区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丝路商旅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熊猫伯伯农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利安信息传播有限公司、陕西森弗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6]截至2016年,陕西省周至县、眉县等30个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7]陕西岐山县供销合作社等5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被评为2015年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合作社。[8]2014年陕西省20家企业被授予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西安国际港务区等3个园区被评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岐山县、武功县被评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2015年陕西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陕西省分公司、陕西苹果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被授予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2家电子商务产业园评为省级示范园区,山阳县、留坝县、蒲城县等13个县被授予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9]依托陕西丰富的农特产品,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商组织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县政府成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包括县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负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和业务指导、综合协调等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企业扶持等方面的目标和责任,增强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合力。各部门、乡镇结合地方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创建工作方案。

    发展基础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陕西道路信息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得到优化,同时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各市、县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成立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监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供销、商务、通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及物流快递中的监管职能,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网店、相关机构的管理,加大对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经营行为,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典型模式

    武功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农业工业发展优异。特产名优,有多处风景名胜,交通条件便利,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武功利用便捷的交通和开阔的地势优势,以打造“中华农都电商新城”为发展目标,确定电子商务“买西北、卖全国”的战略规划,建立全国电商网络中重要的物流、仓储节点,提出了“立足武功、联动陕西、辐射西北、面向丝绸之路經济带”思路,通过区位优势辐射西北,连接全国。武功成为“西货东进的集散地”,形成具有武功特色的“买西北、卖全国”的集散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武功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重点突出。一是引进电商企业。武功成功引进陕西美农网络科技等70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发展网店600余家,成功争取“淘宝大学”陕西分校落户。二是通过园区来提升产业聚集。建立特色农产品园区,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使园区不但成为聚集产业的载体,同时也成为农产品电商货物的集散地。三是提升产品品牌。经过策划包装,聘请知名电商专家,提升形成了武功电子商务产品品牌。通过庞大的电子商务团队进行“线上”交易,销售全国各地,打造若干个“丝绸之路淘宝赶集小城”和“智慧乡村”,着力构建覆盖城乡、辐射全国的电商经营网络。

    山阳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模式

    山阳地理条件独特,居于秦巴山区,是连接陕东南和鄂西北的交通枢纽。山阳立足于大秦岭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现代材料和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搭建以逛集网为代表的自有电商平台,并积极与国内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政府和服务商共同承担并提供配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和进城下乡互动,以打造农特产品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有利于地方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从而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山阳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一是立足特色产业。山阳立足于大秦岭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产业的电子商务。全力推进“大秦岭农特产电子商务”品牌建设,拥有“秦岭八大件”“山阳四宝”等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并建成“大秦岭农特产电子商务-山阳展示体验馆”集中展示宣传山阳主要工业品、名优农特产品、旅游文化产品、手工艺品。二是自建电商平台。山阳在与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展开业务合作外还十分重视自有平台建设,以逛集网为代表的山阳县电子商务平台是山阳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逛集网建立了庞大的服务网点,在山阳县18个乡镇建有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具有高覆盖、高效率的特点。逛集网创新性地采用O2O(线上线下)模式,通过平台连接,将本地农特产品外销,同时将外地生产生活用品引入,打通“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通过“逛集网”为处于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方面一站式完成办理,同时将山阳丰富的山地绿色有机农特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经济优势,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三是构建四级网络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协会、服务点多级协同。成立县、镇(办)两级电子商务协会工作体系,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全县。采取四级架构模式:县级架构,领导小组办公室+电商协会+电子商务公司+电商服务中心;镇级架构,电子商务中心站+电商协会;村级架构,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景区架构,设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景区、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达到“标识统一到位、产品摆放到位、网络配套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四到位,主要承担农特产品的集中展示、推介和销售。

    照金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

    照金地处铜川西北部,是革命老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将精准扶贫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农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逛集网-照金商城”电商平台,建设铜川本地特色产品馆,将本地农副特产组织进馆、上网销售,开展农网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网上营销。梳理汇总当地农特、旅游、文化等产品目录,引导和推动特色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品,着力打造具有铜川地域性特色的电商品牌。

    照金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以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作为驱动,带动区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电子商务化,“政府+電信+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互作用,电信企业转型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主要的特点,在政策环境的催化下,形成信息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是新时代下O2O(线上+线下)模式的新思路。[10]

    陕西三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比较

    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建立完备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包括运营中心、物流体系、孵化中心。运营中心集中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为涉及电子商务企业和农户顺利开展业务提供必要的保障。物流体系完善产品的流通渠道,利用便利的区位优势,构建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物流网络体系,增强物流运输能力,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贸易产品配送效率。孵化中心发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推动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的有效对接,在产品挖掘、技术支撑和项目引进等方面给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便利。这种模式主要依托便捷的交通和开阔的地势,建立配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整合当地以及区域内优势自然资源和产业资源,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优势。

    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模式,立足特色产业,利用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本地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全企入网”。建立四级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县、镇、村、景点四级服务中心,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区域内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电子商务延伸产业链,突出了平台建设以及线下四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线上建设,同时建立了线下网络服务体系,更好的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一是要发挥好区域品牌特色。梳理汇总当地农特产品名录,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农业特色产品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和规模化经营;二是加速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支持定制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附加值,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电子商务触角向第三产业延伸,大力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丰富相关产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紧密地结合起来,树立区域特色品牌,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性的三种模式,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府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提供高效服务,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推动成循序渐进的协调发展态势。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运行机制,以市场增效为动力,有效整合优势特色产业及区域产业资源,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实体市场向网络市场拓展。二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充分发挥了区域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的优势;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模式依托于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通过线上平台建立以及线下四级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依托于大型国有企业现有资源,转变发展思路整合区域内农特产品。三是以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地区产品贸易效率为目标,针对陕西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中的低效率环节,实行生产流通互联网化,利用电子商务有效提高产品流通速度、流程完整性、和交易准确性,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依托的区域特点有所差异,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适用区域特点在于地势开阔、交通便捷,适于货物的集散;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模式的特点在于建立完备的线下网络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于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在于利用现有资源,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二是进一步发展路径不同,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重點在于建立完备的货物供应链,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模式需要重视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需要加快传统企业的转型,优化整合区域内资源配置。三是可借鉴复制的范围不同。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关中平原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借鉴;产业链+四级网络服务模式陕南秦巴山区比较适合参照;资源整合+企业转型模式,陕北地区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如表1所示。

    结语

    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已进入引爆期,形成了自己发展的独特模式。但仍然存在着理念误区,发展思路不清,缺乏统筹规划,模式创新不强,品牌影响力不足,农产品标准化亟待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人才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仓储滞后等问题。[11]因此,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农村电子商务的突破口,在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上述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通过对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分析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相似之处、各自特点以及进一步突破发展的瓶颈。在总结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

    陕西南北跨度巨大,特征多元,各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陕南适宜选择山阳模式,立足于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建立从县级到村级的网络服务体系;关中平原地区可以借鉴武功模式,发挥开阔的平原地理优势,加快电子商务物流运输建设,同时要确保供应链的健全;陕北地区可以参照照金模式,将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纳入电子商务的发展,整合区域内现有资源,建立具有本地化的产品品牌。

    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做好电子商务统筹规划,防止区域内产业趋同,发展模式相仿,造成恶性竞争。第二,要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结合起来,防止农村成为工业品的倾销地。第三,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将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空心化以及线下实体商店的倒闭。

    参考文献

    [1]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中国流通经济,2015,06:53-57.

    [2]王金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1:178-179.

    [3]唐光海,屈晓娟.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弯道超车战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价格月刊,2013,(04):88-91.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陕西电子商务交易额2180亿元[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29037.html.2015-02-02.

    [5]中国发展门户网.商务部2013-2014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单公示[EB/OL].http://cn.chinagate.cn/enterprises/2013-05/20/content_28876029.htm.2013-05-20.

    [6]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商务部2015-2016年度电商示范企业.[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5165.html,2015-06-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EB/OL].http://scjss.mofcom.gov.cn/article/cf/201607/20160701366959.shtml.2016.7.27.

    [8]中国供销合作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关于公布2015年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合作社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5/07/01/101306.html.

    [9]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商务厅2015年度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公示.[EB/OL].http://www.sxdofcom.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32165&chid=100368.

    [10]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 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10-115.

    [11]凌红. 网络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3):108-110.

    作者简介

    张 媛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杜 童 西安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