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范文

    【摘 要】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多元价值观带来的文化冲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民族文化流失所导致的认知障碍等。应对策略主要是:明确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取向的间的辨证关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形成社会、家庭、学校育人的合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直接关乎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身上背负着这一代人民族复兴的使命。作为兴国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根本最集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内核。但是受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尚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到外界的种种影响和诱惑。因此,探讨一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不仅在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为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1、多元价值观带来的文化冲击

    当前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遭到强烈冲击,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在淡化。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在万千“惊涛骇浪”中掌握定海神针。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密切的交流合作在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济增速的同时,许多腐朽而落后的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渗透进来,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者,这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互联网的高速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伴随着网络技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使用,网络早已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时间里陪伴最多的一部分。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新媒体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有积极向上的,当然也有消极萎靡的。伴随着互联网进入了的信息全球化,有的敌对势力更是借此機会大肆地推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普世价值论”诸多种错误思潮。[1]大学生处于三观的形成期,比较容易受到一部分敌对思想的浸染,开始质疑主流价值观、出现信仰危机,导致价值观念错位,丧失理想信念。

    3、民族文化流失所导致的认知障碍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积极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大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其内容充分揭示了“修身”的价值,以修身作为基础,逐步完成了“平天下”。这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只有先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国外的各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少认知与了解,面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表现得漠不关心。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和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古诗佳句无不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所凝聚的团圆、和谐、仁爱等精神内涵,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4、各种教育力量未形成合力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价值观教育又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参与,因此,当这三大力量没有发挥作用形成不了合力的时候就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方面,越来越多正能量的事情被宣传和报道,这些都在给学生以正面的教育和感染。但同时,社会上道德、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仍存在种种失规失范的不良现象,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方面,高校作为育人的机构,本应该倡导学生学习主流价值,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建设文明校园,然而,目前高校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却不是很理想。学生在认识程度上和实践效果上出现里较大差异,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家庭层面,很多大学生因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出现生活缺乏独立,思想自私等诸多不良现象。此外,很多家长以身示范作用发挥不足。如果家长说话做事言行不一,家长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出现问题无形之中也会对学生们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2]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真正融入高校课程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科课程和教育内容不仅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现良好教育的中介。但是现在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他包括选修课课程很少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核。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广泛地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中,通过课堂课程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取向的间的辨证关系

    从价值主体来看,人们对价值观的认同是双向而又多向的。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多样性强,我们应教育并引导大学生学会理性地运用辩证法去认识多元化地价值观,从积极消极方面充分地认识多元价值,既要对差异保持尊重,又要对多样性产生包容,在开放宽容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甄选过滤。面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扩大认同感,在包容多样性里达成共识,确立多元化里的主导,反过来领导多元,以此来令学生更好地识辨主流价值观,增强学生心中地主流价值地位。[3]

    2、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充分认同和高度肯定。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代代传承下来,经久不衰,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中華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且开放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出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地认同感,这在根本上就是一种价值认同。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就要使他们真正清楚和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使之怀揣自觉、自信的心态来面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前景和历史使命。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使大学生更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3、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大学生作为网络主流人群,需要具备充足的网络常识,才能有效且安全的使用互联网。高校要积极培养大学生面对互联网诸多信息时的素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来提高大学生辨别精华和腐朽信息的能力。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积极完善和建设校园网,建立校园网防火墙,安装网络信息净化器等净化、过滤和消除校园内有关色情暴力的网络信息,监控阻挡不良信息渗透、防止被网络黑客攻击。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积极开展道德思想教育工作,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识,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网络的优劣利弊,增强辨别是非价值观的能力。

    4、形成社会、家庭、学校育人的合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择邻处”这些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要联合起来,共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方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 “八项规定”,提倡节俭,开展以反对“四风”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面净化社会风气,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氛围。(1)学校方面,首先,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次,努力引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2)家庭教育方面,首先,父母要加强与儿女的沟通,全面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同时要灵活依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把握教育的“度”。 其次,随着社会对学习的广泛重视,家庭里也更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再者,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经常沟通,在沟通中相互了解,为实现对大学生健康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5、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全方位构建课程体系育人平台。首先,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特点。将授课方式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入大学生的头脑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其次,加强各类课程教师的育人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各学科密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加大开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修课力度。通过相关选修课的开设,更加深入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知上出现的种种等问题,集多方之合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106-109.

    [2] 张 立,单成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19.3.110-112.

    [3] 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12.168-171.

    【作者简介】

    孔盈懿(199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