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叙事视角下的中医故事英译研究
范文

    杜雪琴 李睿

    【摘 要】 文章概述了翻译与叙事的关系,分析了中医故事英译的现状。认为基于叙事的中医故事英译是指从叙事的角度对中医故事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以普通的目的语受众为接受对象,并以叙事化语言进行语言转换;并且传达出隐喻叙事下的中医文化内涵。

    【关键词】 叙事;中医故事;英译

    近年来,中医翻译界已逐渐形成了借助中医翻译传播中医文化的学术自觉,开展了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中医英汉词典的编撰、中医典籍外译等一系列翻译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针对中医故事的翻译研究相对不足,相应地译本或出版物也十分匮乏。

    叙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日常叙述,以故事的方式进行话语的沟通与传播,具有其内在的语言特点与传播优势。中医故事体现了中医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故事英译能够帮助海外读者更加直观地、鲜明地了解中医药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一、翻译与叙事

    叙事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表达与理解方式。关于翻译与叙事的关系,著名的翻译研究学者基于社会与交际语境下的叙事理论对翻译提出了独特的,富有新意的见解。Mona Baker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Translation as Renarration)。[1]具体而言,翻译就是不同译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策略进行叙事建构。Mona Baker认为翻译中的叙事可以通过框架设定进行建构,认为“无论从字面意义或隐喻意义上来看,翻译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框架设定”(Translation may be seen as a frame in its own right,whether in its liberal or metaphorical sense)”。[2]Mona Baker进一步提出了翻译中四种叙事建构的方法: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以及人物事件再定位。[3]

    二、中医故事英译现状

    三十年来,中医翻译研究大多以中医术语与典籍翻译居多。一系列中医英汉词典、中医典籍译著以及中医英语教材已相继出版,但其传播效果与接受程度尚且不足。正如“在国家一系列文化外译项目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相继出版并发行到海外,然而中医药典籍国内英译本在海外的接受研究却明显不足”;[4] “由中国译者主持的中国典籍英译作品在海外的发行和影响却似乎不尽人意。”[5]

    此外,中医故事的中文书籍较为丰富,不仅有针对中医专业人士的书籍,同时也有面向青少年受众的科普性书籍。然而,中医故事译介作品相对较少,且十分零散,基本散落在中国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的出版物中,如《图说中国文化·中医中药卷》,或者集中在学术性较强的中医典故译介,如由河南中医学院许敬生教授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中医典故》。总之,中医故事英译呈现分散化,集中性不强的特点,缺乏一定系统性和总体性的视野,聚焦在其对外传播的翻譯研究则更为匮乏。因此,考虑到目前中医英语故事英译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叙事的中医故事英译,即从叙事的角度对中医故事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以普通目的语受众为接受对象,并通俗易懂,简单平实的故事化语言进行语言转换,为中医翻译与中医药对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三、中医故事英译中的叙事建构

    1、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

    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是Mona Baker提出的一种在翻译中进行叙事建构的方法,是指通过省略和添加的方式实现的,目的是要抑制、强调或者铺陈原文中隐含的叙事或更高一个层面叙事的某些方面。[6]换句话说,在开始翻译前,翻译主体在可以充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有意识地选择、省略、添加或改写某些事件或元素。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中国故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二是中国国情和特色社会文化的对外翻译。[7]中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可读性强、时代感强,并且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或立足于中国特色文化的文本。因此,在中医故事英译选材中,一方面可以选择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或带有特殊文化寓意的中医故事,如“岐黄之术”、“神农尝百草”或著名医家医案故事;另一方面可选择立足于当下,突出时代性,选以中医为话题的热点新闻报道进行叙事,积极参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主流叙事中。

    2、叙事化的语言转换

    所谓叙事化语言转换就是采用简单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翻译理论性、学术性较强,且译入语受众不太适应源语行文方式的篇章。无论是中医术语、句子还是篇章,常常都具有语言简洁但抽象性强、内涵丰富的特点。如中医术语“气”的概念十分抽象,意义多样。以选自于《素问·宝命全形论》的原句 “天气合气,命之曰人”为例,句中的 “气”表达了“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含义,可简单理解为“自然”或“物质”。而全句的意思可理解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或“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高度概括了中医“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译文可以采用“nature”一词简单而准确地传达了“气”起源的抽象概念,将句子译为“Human Beings have emerged from the nature”,易于目的语受众理解。

    再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中医句子“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为例,此句讲述了中医经络在人类繁衍生育中的医理,包含了中医特有概念“天葵”“任脉”以及“太冲”等术语。若采用叙事化的语言转换,可将其译为When a girl is at the age of 14, she begins to menstruate and can give birth to a baby,译文有意识地“去除”翻译,而将译文进行“简单化”以及“一般化”处理,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传达,便于大众读者理解与接受。

    3、隐喻叙事下的文化传达

    隐喻叙事也可作为一种语言转换与传播方式。隐喻是一种使用某个词语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概念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呈现某种相似性,并在隐喻的暗示之下建立联接,加强感知、體验以及理解。在讲述故事时,隐喻是一种被人们普遍理解的语言。当所有的概念变成隐喻的时候,这些概念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能冲破其字面含义的孤立。[8]因此,在处理中医故事中概念翻译时,可以借用隐喻将概念之下的隐含之义传达出来。著名中医翻译家文树德教授Paul U. Unschuld 1943在翻译中十分注重隐喻在翻译中的作用,正如他在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中说道:“应维护历史阐释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就是揭示并在翻译中保留对于我们理解两千年前《素问》知识有所帮助的隐喻。” [9]比如,文树德阐述中医五脏六腑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时,借用“Ruler” “Chancellor and Mentor”,“General”,“Rectifier”等这一类表示行政职能的词语,相对应地比喻“心、”“肺”、“肝”、“胆”建构中医脏腑的叙事框架:即将人体比喻为一个国家,要想国家安居乐业,各大小官员(五脏六腑)必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如此可形象地使大众了解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传播过程中具有表现力。

    基于叙事的中医故事英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译入语的普通受众为对象,有意识地对中医故事文本进行选择性采用,并尽量将其中大量的专业术语、隐喻等中医特有的行文方式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话语,既弥补了学术英译的传播上的不足,又将中医的传播方式普及化。

    【参考文献】

    [1] 魏欣欣,林大津.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Mona Bake讲座题解及其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06)95-99.

    [2] Baker, M.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 [M]. New York and London: Rutledge, 2006. 106.

    [3][6] Baker, M.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M],赵文静译,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殷丽.中医药典籍国内英译本海外接受情况调查与启示[J].外国语,2017(05)33-43.

    [5] 王宏.中国典籍英译: 成绩、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9-14.

    [7] 王建华.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理论[N]. 光明日报, 2015(06).

    [8] Horst Kornberger.The Power of Stories[M].薛跃文译.故事的力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62-263.

    [9] Unschuld, Paul U.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Nature,Knowledge, 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M]. Berkeley,Los Angeles &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202.

    【作者简介】

    杜雪琴(1983.2—)女,江西宜春人,硕士学位,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医翻译学.

    李 睿(1984—)女,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基础课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3:39